71
一半表面阵地的失守让45师师长崔建功非常着急,于是他连夜命令所属的135团、134团投入反攻,随后就进入了4天的血战。
一直打到10月18日,具体过程不多说了,45师一共投入了15个连基本打光,另一半的表面阵地也失了手,这15个连最多的一个连还剩30多人,最少的10人不到,因为美军的炮火实在只能用变态来形容,基本上如果哪个连可以比较幸运的夺回阵地,一般不出多少时间,肯定被雨点般的重炮全连打残再次赶下去,就算是躲坑道也没用。但45师并不甘心就这么失败,于是到19日,45师决定集中最后的力量再反攻一次。
这次反攻的目标597高地,进攻9号阵地的是135团8连,美军在这处阵地的顶峰的一块巨石下面挖出了一个地堡,居高临下,用猛烈的火力压制正面8连的进攻。这种地堡威力是很大的,因为视野非常宽,射界也很广,志愿军仰攻没有掩护,基本就是活靶子,再加上这处阵地还不光这个主堡,还有附近的子堡。
这个情况一看就又要出个人英雄了,黄继光还没登场呢,先出来的是8连的龙世昌,才19岁,扛了根爆破筒就冲了上去,没冲几步,左腿就被打断,而且是整个从膝盖以下全部断掉。不过这小伙子太猛了,硬是拖了条断腿爬到了地堡眼旁边,将爆破筒塞了进去,然后滚开,等爆炸,谁知美军机枪手把爆破筒又扔了出来,然后他又往里面塞,这次塞了一般塞不进了,里面的美军也在往外推,龙世昌急了,整个人扑了上去,用胸脯压住爆破筒不让推出来,随后随着一声巨响,连人带地堡炸得粉碎。整个阵地也随之被夺下。
另外一边进攻0号阵地的是135团6连,此时的6连损失极为惨重,还剩16人,但是接下来先后3个爆破组被美军火网扫倒,这样就只剩下营参谋长、6连长、6连指导员、营通讯员黄继光和另外2个6连通讯员,也就是说战斗兵员已经全部牺牲,只剩下几个头头和通讯员了,就这么几个人组后一咬牙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成功地炸飞了3个地堡,但损失也很大,最后最出名的黄继光7处负伤,爬到最后一个地堡的时候就干出了后来震撼全国的那个壮举,用胸膛去顶住了枪口,后面的战友冲上来乘机消灭了地堡中的敌人。当然黄继光没有喊那句“让祖国人民等我们的好消息吧”,这是后来宣传时候的夸张写法,在战场上,黄继光也没时间也没这个精力去喊这种口号了。不过他用命换掉了最后一个地堡。
整个6连最后只有连通讯员万福来活下来,也就是他是唯一一个活着见证这件事的人,他也身受重伤,在医院养伤的时候得知黄继光只被追授“二级英雄”,极为不满,上书陈情,最后总部经过确认撤销这个“二级英雄”,该为追授“特级英雄”,成为朝鲜战场上的12个特级英雄之一。
而另一个高地537高地则相对容易一些,134团6连和一个侦察连在喀秋莎团掩护下很快就夺回了阵地,将南朝鲜32团的4个连打了下去。
就在两处阵地夺下后不久,时间进入了20日,天一亮,美军飞机再次出现,30多架轰炸机首先开始轰炸,随即300门重炮和几十辆坦克又是一阵狂轰,最后3个营的美军再次发动攻击,如果说这个时候志愿军还能守住阵地那就不是地球人了,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反击所有表面阵地又一次全部失守,崔建功也是长叹一声,他这个45师实在是缺乏后援。更为惨的是作为进攻主力的8连来不及撤下来,剩余的15人在连长李宝成带领下退入一号坑道据守。
经过这次拉锯战,45师所有步兵连全部打残,没有一个活人超过半数的了,而联合国军投入进攻的17个营的兵力也伤亡极大,很多连队不足40人,伤亡大到随军的美国记者都震惊了,一个记者后来报道说,他所在的一个连在20日反击结束后,连长点名,只剩一个上士和一个列兵。
这里要说一下美军这次的进攻,美军这次的确是下大力了,不少志愿军的老兵回忆,以前很多战役,说是美军进攻其实大部分打冲锋的都是南朝鲜军,所谓一批一批击毙的其实都不是美军,而美军只是一些小部队在南朝鲜军大部队后面压阵,但这次上甘岭的进攻,美军的进攻方向上面,蜂拥而上的几乎全是货真价实的美军,很多志愿军新兵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美国兵冲上来,这也是为什么这场战役给美军造成的伤害特别大的原因。
此时的45师其实已经可以算是失去战斗力了,134团和135团总共就只剩200、300人,而且不少人还都在山上的坑道中。
秦基伟派人下来查看45师情况,发现情况很严重,而45师居然还准备集中机关人员等打反击,军部立刻否决了这个行动,因为这只是徒然送死而已,下令接下来45师主要以坑道防御为主,不许再次主动出击。当然事后证明在坑道中的志愿军依旧会时不时的出击发动一些反击。
接下来的坑道作战就非常艰难了,坑道中得部队缺水缺粮缺武器弹药,最重要的是比如8连,只有16个人,根本很难组成防线,这就需要补充,为此秦基伟派出了自己的警卫连想办法进入坑道增援,120人的警卫连在穿越美军两条火线以后进入坑道的时候还剩25个人,最大的官是副排长。
美军此时也很头疼,尽管占领了表面阵地,但是脚底下的坑道中却有志愿军,如果不消灭这些志愿军美军无法继续进攻,尤其是一些坑道中得志愿军乘夜里还发动里一些小规模的夜袭。所以从22日开始,美军开始对坑道发动猛烈的进攻。
8连之所以后来能成为电影中得主角,就是因为8连所在的1号坑道是遭受进攻最猛烈的坑道,这种头上脚下的近距离攻击更为凶险,美军的那些个海空军也派不上用场,主要使用无后坐力炮等进攻,坑道中的8连则是利用机枪反抗,电影中得那种前面有挡板的机枪是属实的,但美军当然不是电影中的怂包,也有美军会冒着机枪的射击爬近往坑道中投掷手雷,所以1号坑道的处境越发艰难,有时候实在顶不住了就要靠后方的火炮增援来打退美军的进攻。
23日,为了缓解8连的困境,5连奉命发动一次突击,来配合8连,如果运气好也可以尝试下是否可以夺下1、3号阵地,5连急匆匆地赶往攻击区域,结果中了美军埋伏,也怪不得别人,自己不作侦察,而自己的行踪却被美军侦察到。5连很快伤亡过半,值得一说的是,5连和8连一样已经经过了补充,这下又损失光了。8连失去了增援。
8连只能再次困守坑道,师长崔建功为了保持8连的战斗力,也是不停地抽调人想办法潜入坑道,其实崔建功也没兵了,他把机关人员、勤务人员什么的几乎都派了上去,就跟当初和上级报告的那样,尽管没有派这些人去打一次性的冲锋,但也算是依旧全部上了战场,而且最终也基本牺牲在了山上。
25日,美7师伤亡过大和南朝鲜2师换防,这个2师倒是打得有声有色的,反正各类美军不齿的战术他尽管用,有毒气体,催泪瓦斯尽管往洞里扔,洞顶爆破等也是多多益善,1、2号坑道很快遭到严重破坏,但还好最终依旧没被攻破,但伤亡数字却比前2天增加了不少。
坑道中另外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发严重了,就是缺粮缺水的问题,像弹药这种东西,只要有战士可以突破火线进入坑道,就能带来不少,或者夜间爬出去去尸体上搜多少也能搞点,但吃的喝的就要命了,一个人身上很难带着许多然后大摇大摆的进坑道的,很多人身上可能就只能带一袋饼干或者几壶水,就这么点物资也往往要牺牲好几个人才能送进去,但坑道里好几十号人呢,根本不够吃。到后来缺水比缺粮更严重,干粮这种东西装口袋里,被子丨弹丨打中,还没什么问题,一大罐子水,中了一枪就没了。所以到后来就开始送萝卜、苹果这种东西,可惜还基本送不进去——绝大部分去输送的人员都牺牲在了路上。小学时期学过的那篇课文,一个苹果送入坑道后大家谦让不吃,最后连长切成N片所有人分就是上甘岭的真实故事,当时45师买了几万斤苹果往上送,只有这么一个送了进去,按照课文里的说法还是通讯员爬出去执行任务时捡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