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整个秋季,联合国军完成了一个战略目标的攻克,就是彻底占领了“血染岭”和“伤心岭”,尽管为了攻克这个目标,联合国军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毕竟掌握了这个地区以后,联合国军只要再攻下五圣山就可以在对峙的战线上打开致命缺口了。
五圣山,美国人叫做“三角形山”,范弗里特因为攻下了“血染岭”和“伤心岭”,所以劲头又来了。不过很搞笑的事情在于,整个五圣山开打之前,不仅是美国人就连志愿军都没有把五圣山真的当回事。
***走之前,千叮咛万叮嘱,五圣山很重要啊,注意啊。但秦基伟听得很认真,真的执行起来就又犯错了,15军有个3个师和一堆火炮,但五圣山上只放了个45师,45师都不是15军的主力师,而且基本火炮都带走了,跟随另2个师和师部驻扎在西方的山谷地区。
美国人也没当回事,范弗里特部队集中了不少,美7师、美187空降团、南朝鲜2师、9师、加拿大旅、菲律宾营、哥伦比亚营等7万人,当然后面那一串基本是打酱油的,但前面这些美韩主力说实话也不是朝鲜真正第一流的部队,南朝鲜2个师,第9师尽管刚在白马山打了胜仗,气势也正盛,但前面说了,老兵损失殆尽,目前部队里多是新兵,而美7师的实力显然不如之前的陆战一师什么的。
但就算是这个情况,范弗里特还是列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计划只花5天,损失200人的代价把五圣山轰下来,不过他也有这底气,就算15军全上来,他部队人数也占优,至于火炮空军什么的就不说了哈,15军重型装备一般般的,和38军没法比,总之范弗里特准备以前所未有的猛烈炮火直接秒掉五圣山。
就这样,10月14日凌晨3点半,号称5次战役后最惨烈的大战正式在两支当时非一流的部队之间开打了。
美军的第一个目标是两处高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这两处高地后面有个小山村,名字叫上甘岭,所以后来志愿军把这场战役叫做上甘岭战役。而美国人那边就是叫“三角形山战役”。
因为进攻突然,两个山地上的志愿军没有什么防备,立刻遭到了320门重炮和27辆坦克密集炮击,火炮的密度后来统计是6发每秒,当时的前沿部队向后方告急,但因为部署错误等到前沿得到支援时已经是8个小时以后了,两处高地尽管有坑道保护,依旧死伤惨重,一天不到就伤亡了550人,而两处高地上的守军只是45师135团的几个连而已。
整个守备部队直接被打懵了,甚至有人被猛烈的炮击活活震死,随即而来的是电话线、天线什么的各类通信系统都被炸得寸断,使得后方的指挥部根本无法指挥,最后出了个猛人牛保才,带着一大卷电线冒着炮火去连线,结果还是差一段,他用身体当电线终于连通了,用生命换了几分钟通话,算是上级给守备部队正式下达了作战命令。
好了,通信线路被炸成这样,45师师长崔建功算是傻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两处高地各自为战了,反正增援部队一时半活也上不去,先是597高地,美7师一个团一拥而上,志愿军一个连准备也一拥而上居高临下去打退敌军攻击的,结果一出坑道就遭到非常精准的火炮覆盖,顿时死伤惨重,经常一个班就只剩1、2个还能喘气的了,这个没法打,于是又缩了回去,决定分批上来打,最起码可以控制下伤亡。守到黄昏总算美军也考虑到进攻部队伤亡不小而撤了下去,这个高地算是暂时还在志愿军手里。但旁边的537就没这么幸运了。
进攻537高地的是南朝鲜2师,守军志愿军1连本来想博一下,结果和597高地的9连一样,一出坑道就遭到美军20多架飞机的地毯式轰炸,顿时伤亡殆尽,被南朝鲜2师突破了防线攻了上来,随后连长带队进行了白刃战,但人太少,最后还是没守住。最后幸存的20多人全部撤入坑道。
第一波攻势算是缓了一下,看起来好像挺简单,就是美韩部队突然袭击秒了志愿军1个高地打废另一个,但如果看看双方使用的弹药量就知道这个惨烈度了,整个一天,联合国军消耗炮弹30万发,航空丨炸丨弹500枚,整个主峰被削低2米。志愿军2个连消耗40万发子丨弹丨,1万颗手雷,基本耗完了战前储备。
而此时45师的炮兵根本来不及参战,前沿部队的炮兵只有597高地上上的3门122毫米榴弹炮、6门山炮和6门野炮,但也就亏了这几门炮,总算597高地没被秒掉,旁边的537就被秒了,而当天这个高地最大的英雄就是炮兵唐章洪,他3分钟连续射出53发炮弹,落点奇准,将美军的进攻队形打乱。战后才知道唐章洪这次打得特别准倒不是说唐章洪有多牛,而在于在之前一段时间呢15军一直在搞“冷枪冷炮”活动,那次活动中算是准备充分,才有了这次奇准准头。
这是个什么活动呢?说白了就是狙击行动,无论是美军还是志愿军,都有不少狙击手,对于狙击手而言,真正表现的机会不在双方大兵团猛打猛冲的时候,恰恰是在双方依托工事对峙的时候才是狙击手容易出名的时候,比如美国人拍的《兵临城下》里面的瓦西里,就是因为斯大林格勒这种史无前例的巷战才使他崭露头角,如果是之前苏联红军对着德军阵地那种人海冲锋,瓦西里估计就是被秒的份了。
整个活动是从1952年5月开始的,当时志愿军的坑道工事已经很成气候了,这也给狙击手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你很难想象一个狙击手趴在成天被美军飞机反复蹂躏的山地上打狙击是吧,有了坑道就不用太担心从天而降的炮弹这种事了。
具体的狙击过程就不多讲了,说个猛人,张桃芳,这个人也是官方一直宣传的英雄人物,其实张老爷爷是个很低调的人物,当然那时候还是个小伙子,是24军72师214团8连的一个普通战士,没军衔也没官衔。
24军是新换防上来的,军长是有“皮老虎”绰号的皮定均,话说皮定均有一次视察阵地,用望远镜发现对面的美军相当猖狂,有晒太阳的有打牌的,反正这事情我们现在都知道是美军传统,看看血战太平洋里跟日本人打成那样,照样敢在沙滩上娱乐睡觉。
皮定均观察了几天火气就上来了,正好当时部队里也正好开始冷枪冷炮活动,皮定均就叫手下部队也开始玩狙击。过了一个月,他想知道一下下面的战绩,结果报上来的报告里,其他不知道,有个叫张桃芳的士兵用247发子丨弹丨击毙了71名敌军,是最牛的一个。皮定均并不相信张桃芳有这样的本事,于是带了双皮暖靴,这种皮暖靴一般只有高级干部才有得穿,反正皮定均说了他要亲自考验下张桃芳,要求他连续狙击掉对方3人,如果办得到,鞋子白送外加表扬,如果发现完全就是放卫星瞎扯淡,那么不好意思,本人处分,外加班排连营团一溜干部全部处分。
第二天算是考试了,当然没跟张桃芳说是考试,怕他紧张,只说军长想看看他狙击,张桃芳潜伏进狙击阵地,也巧,天刚蒙蒙亮,对面阵地就出现个送死鬼,约300米远,结果自然是一枪毙命。随后180米的距离处又出现一个哨兵又干掉一个。很多人看到这肯定会觉得美国人是不是太傻了,但其实当时两方阵地之间枪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志愿军在狙击美军,美军也在狙击志愿军,所以被打死一个人,附近的人只要没有亲眼看到,不会有太大的反应。最后张桃芳又击毙了一个机枪手,OK,过关,靴子到手。
后来皮定均再次见到张桃芳的时候,他已经狙击掉了211人,他自己不知道他已经是当时整个志愿军部队中最牛的一个了,皮定均发现张桃芳不舍得穿那双靴子,却在里面放满了弹壳,一问才知道每击毙一人就放一个弹壳进去。皮定均要他再狙击掉3个人算是他部队214团番号就行了,靴子必须穿上,别浪费东西,张桃芳果然很快就又打死3人。
除了张桃芳还有很多人也参加了活动,当然有牺牲的也有立功的,还有不少人用炮打狙击,冷枪冷炮有冷枪就有冷跑,而冷炮战术的过程跟冷枪差不多就不多说了,但是却有一个战术对后来影响很大,就是一些炮手在平时将一些上山的路、或者可以隐蔽敌军的草堆位置之类的都算好诸元,然后记录在本子上,等到真打起来可以用最快速度进行精确射击,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准备,才有了唐章洪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