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68、

美军有小规模的攻势,志愿军的攻势也不比美军少,有时甚至也能拔下几个小山头,其实双方这种对攻都很烦,尽管没有之前那么大规模的伤亡,但是,也使得双方的伤亡数字一直在上升,对于志愿军这种不怕死人的队伍倒说不定感觉还不强烈,但对于美军来说,这种滋味肯定不好受。

从1952年9月18日开始一直到31日,志愿军对美军发动了74次攻击,人民军发动3次进攻,这些进攻基本就是一个目的,对联合国军造成一定的杀伤,来促使板门店的会谈能够有更多有利于自己的筹码,所以对于是否可以打下山头之类的倒并不是很看重。

为了什么筹码呢?话说当时朝鲜会谈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此时双方会谈的重点就是后来极为头疼的战俘交换问题,美国人肯定不会答应将所有战俘全部遣返,而且也不是所有战俘都愿意回来,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战俘本来就想乘机去南方(指人民军战俘)或者去台湾(指志愿军战俘),总之会谈到了1952年,美国方面同意遣返70000人,但中朝方面坚决不同意,双方无休止地争吵和会谈总算让美国人有所退让,同意将遣返人数上升到83000人,其中人民军77000人,志愿军6000人,分别占人民军战俘数的80%,志愿军战俘数的32%。

当时的中朝代表团以李克农为首在得到美国方面的这份提议后都动心了,用李克农自己的说法,他觉得可以遣返8.3万人已经可以接受了,人民军7万7回来,基本上剩余的那20%都是铁了心去南方了,可以说比较忠心的都回来了,而志愿军的这32%,到底怎么个回事,李克农没有明说,只是说美国方面背后有台湾撺掇,能够回来32%也不错了。

朝鲜那边动心动得更大,一下子回来77000,而且美国人之前说总共遣返70000的时候态度已经非常强硬了,决不让步,但闹腾了近半年后,美国方面让步到8万3,跟中朝代表团内部商量时制定的目标9万人已经非常接近了。

但是他们把想法上报到上面的时候,问题来了,无论是老毛还是老金都不同意,老毛下发的电报就很严厉,大意是代表团的同志们太天真了,我们不是为了战俘去停战,而是要为了政治、军事目的去停战,而且这个战俘数字是美国人制定的,等于说我们是在美国人的压力下停战的,这个是城下之盟,对我们很不利,我们就让美国人扣着几万战俘,跟他拖,总有一天美国人会因为伤亡越来越打而支撑不住,最终在我们主动的条件下停战。

说实话,我对于志愿军战士是相当有好感的,甚至对于这场战争我一直是以志愿军的角度来写的,但是这份电报让我感觉很不解,我对这份电报的真实性没有太大的质疑,因为这份电报出自我们官方的宣传资料,当然在官方宣传中对这份电报是高度评价的,认为老毛是高瞻远瞩,看穿了美国人的险恶用心,坚持斗争夺得真正的胜利。

其实这份电报也揭示了一个现象,也是朝鲜的最大的一个现象,其实如果说这场战争是抢地盘的话,那么51年上半年一过其实就可以结束了,而一直拖到了53年7月。那就说明其实这场战争有必须打下去的理由,而这个理由我个人分析是苏联人在欧洲布势,对于这场战争他必须还要利用,所以他不会允许战争这么快结束,而中朝迫于苏联方面的压力只得继续作战,而从美国人的角度来说,其实美国人对于战俘遣返数量的控制看起来是很流氓的,完全不符合国际规则的,但其实美国人耍流氓显然也是有目的的,美国人并不需要这些战俘,但美国人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给中朝方面施加巨大压力,让中朝来放弃这场战争并最终迫使苏联放弃这场战争,而美国人要结束这场战争的目的在于他们要抽出身来在全球范围对付苏联,说白了无论是中朝还是联合国其他国家全是棋子。

扯远了,由于美军前一阶段的小规模攻势,虽然美军后来基本停止了偷袭作战,但是也给志愿军提了醒,如果美军得手了会怎么样?于是志愿军很快依葫芦画瓢,构筑了同样坚固的第二道甚至第三道防线。

9月18日到31日,志愿军的发动的秋季攻势,规模不大,但出了个后来我们家喻户晓的人物——邱少云,具体的事迹我想应该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了吧,15军500多志愿军战士潜伏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南朝鲜军阵地前仅仅60米的草丛中,结果几架美国飞机过来扔了几颗燃烧弹,邱少云比较倒霉被火烧到了,如果他跳起来灭火之类的,那么这500名志愿军战士面对的可能就是屠杀,最后邱少云一动不动直至牺牲。这500人最后成功的攻下了南朝鲜军阵地,随后又击退敌军的7次反扑。

战后的花絮说一下,打完这仗以后,评几等功几等功的,邱少云只评了个三等功,而且一开始大家也都没说什么,要不是后来半个月后师里的一次开会,说不定邱少云也就一个三等功,就和其他无数牺牲的志愿军战士那样默默无闻了。

邱少云的上司,一个姓王的指导员到师里参加这次战斗总结报告大会,会上呢就有领导说你们谈谈一些个人的英雄事迹吧,王指导员一想,邱少云的事迹很典型,就说了,而且越说越激动,说邱少云一开始他很不放心,别人都是横表态竖表态,他一声不吭,后来才说了句绝对不会搞砸埋伏影响战友。想不到后来邱少云居然作出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来。

结果这个事情感动了全场,大家都认为邱少云不该仅仅评个三等功,应该要评特等功,于是29师政治部就向军部发出了申请,一开始军部一些领导并不同意,因为觉得邱少云这个不能算战死,只能算是意外死亡,但更多的人认为邱少云无愧这个荣誉,牺牲自己的生命保住更多战友的生命,不应该得最高的荣誉么?战争结束后,邱少云最终被追认为“一级战斗英雄”,并追认为党员。也是志愿军中仅有的12名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的战士之一。这12个人大家自己上网找吧,除了第一个***是老大,其他11个人都是战场上的个人行为获得的殊荣,都是猛人,而且这11人有9人是当场牺牲的。

现在网上有达人研究出来说邱少云还有后来另一个猛人黄继光都是国民党部队投诚官兵,我觉得这个无可厚非,对于一个名士兵来说,姓共还是姓国,都只是一个代号而已,难道投诚的官兵就要低人一等么,抗战时期国军将士也是猛人辈出的,而且说白了从红军开始一直当到解放的或者就没在国民党部队中当过兵的志愿军士兵又有多少人呢?以前还看过一种说法认为邱少云被烧死完全是迫不得已,评不评一级战斗英雄什么的根本无所谓。这个我也觉得不对,一级战斗英雄或者是那个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就好比美国人的国会荣誉勋章,可以参看一下美国人的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很多人也是死后追认的,而且都是什么事迹呢?我在太平洋战争里也提到过几位,无非是这样的事迹,被敌军火力压制牺牲很大,然后以一己之力撕开对手防线。或者单兵冲入敌军包围救出多少多少战友伤员。而最近美国的荣誉勋章获得者迈耶他的事迹就是驾驶悍马冲入反美武装的枪林弹雨中救出了所有的战友和伤员。那么邱少云的做法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这次攻势还有一个这11分之一的人物就是伍先华,一个志愿军班长,进攻南朝鲜军某处阵地时,发现南朝鲜军也修筑了坑道,一时间志愿军难以突破,被坑道中射出的子丨弹丨杀伤严重,最后关头,伍先华抱着一个20公斤的丨炸丨药包滚入了坑道,和40多名敌军同归于尽,终于突破了防线。

整个秋季反击攻势整体打得是非常不错的,由于炮兵的大量入朝也使得志愿军在进攻时的火力猛了许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38军进攻白马山失利了。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小说在线阅读_第7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0816年轻的高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第7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