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这篇先说三炸大、小和岛。
都知道志愿军和人民军陆军可以和联合国军对着干,但海空军就实在是不靠谱了,所以说联合国军方面也是抓住自身这方面的优势,占据了不少岛屿,然后在上面设置大功率雷达、窃听系统等用于助战。
这次志愿军的目标大、小和岛就位于清川江口至鸭绿江口一带,很北面,雷达、窃听设备一应俱全,上面还驻扎着南朝鲜军1200人以及英美情报部队400人,可以说对于志愿军的后面来说是一个威胁比较大的钉子,所以到了1951年底,志愿军方面终于下决心要拔掉这个钉子了。
说说容易,打起来不容易,因为这是海岛,打海岛不仅要有陆军,更重要的是要有海军和空军,当然大、小和岛也不是什么重兵集结的岛屿,需要很强的海空力量才能攻上去,但最起码志愿军需要出动一定量的海军和空军才能奏效。
于是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当时志愿军组建不久的轰炸机部队,数量很少,9架杜2轰炸机,还是螺旋桨式的轰炸机,不是很先进的轰炸机,由空8师22团2大队大队长韩阳明指挥,一共携带81颗丨炸丨弹,还有些战斗机护航。
整个任务涉及的部队很多,因为志愿军也是第一次搞这样的任务,所以都比较紧张,从11月2日开始,空2师、空3师就陆续派遣米格机飞临大小号岛进行照相侦察。
11月5日,作为地面进攻主力的50军首先发动突袭占领了大小和岛附近的锻岛,歼灭守军400人,当然要继续进攻还得等轰炸过后。11月6日,韩阳明指挥9架杜2从沈阳于洪屯机场起飞直扑大、小和岛,空二师16架拉11,空三师24架米格-15护航。
飞临大小和岛的时候,岛上守军倒也看见这些飞机了,但都以为是自己一方的飞机,所以没什么警惕,直到丨炸丨弹掉头上了才反应过来这不是自家飞机而是志愿军空军,于是不少士兵开始用高射炮进行还击,但时间已经晚了,不少士兵的高射炮还未打几炮就被志愿军飞机的机炮干掉,81枚丨炸丨弹有71枚命中目标,因为实在是没什么防御火力,所以投弹投得很从容,命中率也高。
这次轰炸,岛上60人死亡,包括敌少将作战科长和海军情报处长,40座房屋被毁,20吨粮食和15万发弹药也被摧毁,顺便还干掉了两艘登陆艇,基本瘫痪了大小和岛。
岛上基本设施是基本瘫痪了,但雷达站和一些海军舰艇依旧存在,所以11月29日晚上,志愿军空军再次出动,目标是轰炸海军舰艇,如果不奏效就改轰雷达站。
这就是二炸大和岛了,这次轰炸为了保持偷袭的意思,所以说选择在晚上轰炸,那就需要夜航部队了,志愿军当时只有一支夜航大队,隶属于空10师28团,大队长姚长川,其实这支大队最早是由空10师师长刘善本亲自组建的,刘善本最早是国民党飞行员,后来起义投诚过来的,飞行经验丰富,这次轰炸刘善本是抱着很大希望的,要跟空8师比一下的,证明自己这个师也不是个善茬。
姚长川率领轰炸机编队开始靠近大和岛,因为岛上有雷达站,也是出于试验的目的,姚长川下令所有飞机开始抛洒铝箔条,这种办法现在不怎么稀奇了,但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志愿军轰炸机部队也难得有这么次实战机会,肯定是要测试下各类空战战术的。
因为夜间的关系,所以目标的寻找也比较困难,所以志愿军陆军部队集中了一批喀秋莎火箭炮奉命对大和岛进行轰炸,也用来给空军指明目标方位。
按照计划先炸舰艇,但飞到附近海面发现舰艇全部跑了,海面一片空白,10架轰炸机只能掉头轰炸雷达站,头架飞机投下几枚照明弹后,后面的飞机将丨炸丨弹准确投到目标上,但因为联合国军吃了上次的亏,这次聪明了,早就躲了起来,所以这次轰炸战果不大。
但是二炸大和岛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可以拔掉多少敌设施,因为可以很清楚的是敌军遭到瘫痪轰炸后已经准备放弃大小和岛了,所以这次轰炸更多的是练兵,尝试多种空战手段,比如夜航、电子干扰、照明轰炸,这些课题还是那句话,我们现在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很尖端的战术,可以说这种实战机会对于整个志愿军空军乃至整个中国空军都是受益匪浅的。
两次轰炸,第一次胜得很完美,第二次战果虽说没有但过程也很精彩,后来美军统计当天晚上志愿军创造的干扰带居然有40公里宽。
于是空8师决定再次出动,开始三炸大和岛,但这次栽了。
整个三炸就是一炸的翻版,相同的配置相同的路线,如果美韩部队还被炸得人仰马翻,那他们就真的是猪了。
那么话说美军这次是怎么知道的呢?倒不是美军情报部队有多NB,他们都不用侦察,志愿军的大喇叭广播连续播报了三天,说我们空8师又要轰炸大和岛了,又要创造胜利了,也就是因为前2次的胜利,第三次志愿军相当轻敌,从轰炸机队形上也能看出来,完全不顾空中防御,出发了就是密集轰炸队形。
因为急于建功,所以轰炸机赶到前线时居然提前了时间,那么米格-15编队就没有到,到的只是拉-11编队,拉-11提前到了10分钟,而轰炸机则是5分钟,也就是说和性能先进的米格机岔开了5分钟的时间。而伏击的美国空军就抓住了这5分钟开始了攻击。
30多架F-86从云层中窜了下来,不少志愿军飞行员还以为是高空的米格-15,所有没有防备,顿时纷纷中弹,整个无线电里面乱成一团,很快就有3架杜-2被击落,据说都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戴维斯击落的。另有5架轰炸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米格机没来,轰炸机部队又遭受较大损失,但地面的命令是坚持前进,16架拉-11拼命护航,尽管落后1代也只能向F-86发动攻击了。
要击退美机是不现实的,但副大队长王天保还是看出些办法来,拉-11是螺旋桨飞机,速度较慢,于是就开始甩角度,希望美机可以因为速度太快来不及动作冲到前面去产生战机。为此王天保倒是窜到了美机群后面去了,击落击伤了4架F-86,是当天战绩最好的飞行员,自己也挂了彩,但其他拉-11损失太大了,周宗汉、何岳新、于长新三架拉-11很快被击落,三人也全部牺牲。
剩余的轰炸机坚持向目标飞行,但又有两架被击落,5架轰炸机16名机组成员只有一人幸存,剩余的6架飞到目标上空投下丨炸丨弹无一命中,最后04号机机长毕武斌命令机组跳伞后驾机撞入了目标,用同归于尽的方式完成了一些目标,也因为这个举动,战后毕武斌被称为“空中董存瑞”。如果说轰炸机还有什么战果的话,三中队的刘绍基是个通信长,轰炸机被击中后,他操作一门机炮拼命向美机开花,居然打下了一架F-86,这也是目前绝无仅有的一项空战记录,螺旋桨轰炸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不过这个三炸大和岛最终是惨败告终。
其实这第三次真的不去炸也没什么大问题了,当晚50军夜渡发动攻势一举攻占了大小和岛。
也算是轰炸机部队交的昂贵学费吧,不过总算没白交,这次反攻后,双方很快就通过了谈判的第二阶段协议,确定以目前的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这也算是三炸大和岛为谈判桌上提供的筹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