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洪学智算是正式当上了这个后勤司令,但情况实在是不妙,朝鲜的正规公路铁路不多,就这么几条,而且运往前线的物资都是走山中的公路,就这么一条线,美军只需派出飞机反复轰炸,就基本可以将这条路一直处于瘫痪状态,铁路就更不用提了,早就被炸得不像样子了,美军轰炸的效率看看二战大家也就清楚了。
而到了1952年,更牛叉的事情来了,威力比美国空军强多了,朝鲜直接来了一次40年一遇的大洪灾,而且还全是山洪,志愿军好不容易凑起来的物资都放在三登里,结果一个洪水直接冲光,整个三登里一片汪洋大海,去救灾还搭上了不少战士的性命也未能挽回什么损失,而且更绝的是所有正规公路全部冲垮,205座公路桥无一幸免,这点估计连美国人都要自叹不如了。
李奇微抓住这个机会于1952年9月发动了秋季攻势,他知道志愿军被这次洪灾搞得够呛,所以一开打,美国空军就全力以赴拼命轰炸还能运输的线路,很快就将仅存的几条线路彻底切断,前线的志愿军面临被活活憋死的危险。
这次秋季攻势李奇微信心是很足的,因为按照远东空军第五航空队司令艾佛勒斯特中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说法,认为按照现在对北朝鲜地区的公路铁路后勤补给基地等破坏的程度来说,第8集团军的一次攻势就足以将志愿军全线击溃,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讲志愿军打回东北。
这个艾佛勒斯特不是乱吹牛皮啊,按照他的破坏程度的确可以办得到这点。***急得团团转,显然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不是,而洪学智更是如同一个重病患者一样,他都快急疯了,好几天没有睡觉,但显然前线这些战士的生命现在全在他手上了,为此洪学智决定豁出去了,咋办,死顶呗。
怎么个死顶法,志愿军是没这个实力,可以从国内空运什么桥梁组件来飞速造桥之类的,不过咱中国什么不多人多呀,那就全动员起来吧,铁道部队、工程部队、运输部队、公丨安丨部队还有高炮兵、航空兵、仓库医院啥的全部集中指挥,这点很重要,有了统一指挥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洪学智手头可以用的汽车还有1000多辆,汽车多没用,公路桥没了,没事,汽车还是有用,分出好几份,河那边有个几百辆,这边有个几百辆,所有货物运到断桥边,一律下水,用木船拼命漕运,运过河了继续汽车运,反正看见路或者桥不通了,就就近下河漕运,再找到好上岸的地方继续用汽车,尽管这么搞运输力量较为分散,而且人力消耗很大,但前面说了不缺人,就这么不停的倒运,硬是解决掉了2000车皮的物资,而这种运输方式后来被称为“倒三江”,暗指倒运朝鲜的三条大江。
但是呢,毕竟有桥有路还是可以节省很多人力时间的,所以一边玩倒三江,一边就是不停的修,白天美国飞机过来一顿乱炸全部完蛋,一到晚上就拼命修,尽管有夜航机骚扰,但毕竟要比白天好不少,这个路呢也不要求多少质量,汽车能过去就OK,反正一到白天又要被炸掉的,犯不着要搞得多好。
这种修路铺桥看起来只要有体力和毅力就行了,其实伤亡是非常大的,因为往往修到一半丨炸丨弹就掉下来了,美国人后来发觉这个事情后就开始扔定时丨炸丨弹,所以又有很多人开始负责拆定时丨炸丨弹,又是创造伤亡的项目,有个例子,铁道兵1师有一个连队负责百川岭那边的公路修复,一共经历了76天,期间被炸了26次,一个连139人,最后只剩40人。当然这一阶段又出猛人了,后来被授予特等功臣的,叫郭金升,很会拆丨炸丨弹,当然运气也很好,命够硬,他一个人整个战争期间拆了603枚定时丨炸丨弹,没事啊,活蹦乱跳的,光这些丨炸丨弹中掏出来的丨炸丨药总重量是多少呢?27吨。大家自己想吧。
洪灾以后,就是公路铁路的系统维修,坏掉的桥也要造起来,到后期因为形势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苏联空军的参战(比我们的“志愿军”还要“志愿”,以后再说),以及志愿军的一批早期的飞行员也有一点战斗力量,总算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了,地面防空火力也开始加强,所以美军的轰炸比起之前要收敛不少。另一方面,到后来谈判应该说是越来越接近结束了,所以美军的攻势各方面都逐渐停止了,尤其最后的金城战役,基本就没什么美军的影子了,所以美军的空军绞杀力度也没这么大了。所以志愿军又开始大规模使用铁路,美军的飞机则更多的选择轰炸火车车皮啊、车头啊、铁路桥公路桥这种目标。而不是从头到尾轰个稀烂。
又要想办法了,如何在密集的轰炸下保证运输量,反正到了后期主要就是以下几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叫片面运输,北朝鲜的铁路基本是单轨,也就是说一次性只能有一个方向的车在上面开,比如北边到南边发了一辆车,那么南边的只能等北边的过来了再开,但前面说了志愿军的运输主要在晚上进行,时间是很宝贵的,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运最多的东西很关键,后来铁道部队的人就想出一个办法,南北统一,一个晚上只往一个方向开,拼命开,第一辆开出去后,原本可能正常要等30分钟的,现在隔5分钟,立马第二辆出发,这样就不得了了,一晚上要开多少。
第二种办法叫合并运输,其实是建立在第一种办法的基础上的,隔5分钟还觉得慢怎么办呢,一起开,比如说一辆火车一共30节车厢,那我连90个车厢,那人家说了,火车头拉不动啊,没事,接3个火车头,这样就组成了一辆超长火车,具体技术问题我不太清楚,反正志愿军就这么干了,一次性的运输量惊人。
此外还有一系列土办法,比方说一辆火车,最重的一节一般就是车头,晚上临时修好的铁路桥有些承受不住车头的重量,但可以承受车厢的重量,怎么办呢,在桥两头都设置火车头,出发点的那个火车头设置在车厢最后面,将一节节车厢顶上桥,随后桥另一边的一个火车头上来接力,开走,这种办法叫“顶牛过江”。
志愿军用各种方法拼命往前线运输物资美国人自然也是很清楚的,所以基本上是看见桥啊中转站啊一律不放过,不停地反复炸,跟志愿军拼速度,你搭好我就炸掉,志愿军后来干脆就在主桥旁边造好几座浮桥,你投弹扔完估摸也炸不完所有的桥,美军也火了,那我就加大机群数量炸,志愿军这边就开始搞水底桥,这个水底桥以前抗美援朝电影里有的,天上根本看不出来,当然只适用于汽车。铁路桥怎么办呢?算准时间,美国飞机要过来巡逻了,志愿军就把桥拆了,美国飞机过来一看,哦,这座桥已经炸了,那走了。等飞机一走,直接又把桥架起来了,因为没被炸毁,所以搭建速度之类的都很快的,可以立马通车,为了方便拆卸这种,当时用地铁路桥都是属于拆卸安装比较方便的,当然质量是不保障的,保证不出事故基本就OK了。
到了1952年不是遇到40年的洪灾么,把所有公路什么的都冲毁了,联司根据洪学智的建议,也就是说发动所有可以帮忙的人全去修路,只需在前线留下一定量的防御部队就可以了,志愿军集中了11个军、9个工兵团、3个工程大队,人民军集中20万大军还有上百万北朝鲜老百姓全部用来修路,25天时间修复所有原有道路,并且新修了不少迂回公路,也就是说把所有公路连成网,一条被炸,直接转另一条。
后来志愿军不少车队开始在白天大胆运输,这个很危险的,电视里面放的那些巨牛的卡车司机通过急刹车突然加速躲丨炸丨弹还是有些夸张的,这么玩被炸掉的仍旧是多数,真实的情况是志愿军基本使用伪装和哨岗,当时的哨岗设置是一条公路1.5公里左右一个岗,为此一共有将近20000官兵站岗,看见飞机就鸣枪,如果是晚上,听到枪声的汽车就关灯,白天就躲入隐蔽所,这里要说明下隐蔽所当时北朝鲜建得几乎到处都是。但有时候感觉还是不保险就开始在路边设置大量假目标,比如放辆破车,上面堆些高粱米,反正炸了也不值钱,有时候美国飞机没丨炸丨弹,用枪扫射的,那么高粱米收拾收拾还能吃,晚上在路边装个灯泡,结果美军就白扔了一大堆汽油弹。一些美军飞行员感觉轰炸效果有些奇怪,就开始上报情况,为此美军派出特种部队潜入北方确定轰炸效果,打上来的报告是很多都是假目标,为此一些经验不足的美国飞行员再次出动时看见一些停在路上的目标就不炸了,而志愿军一些老油条驾驶员有时候就干脆把车一停,也不躲了,赌你飞行员不炸,当然这个风险太大,不支持。
就这么又动人力又动脑力的,尽管损失伤亡依旧不少,但到了1952年下半年,志愿军的运输量是最困难时候的2.63倍,基本稳住了前线的阵脚,而同时期美军的轰炸力度上升了6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