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46、

为什么撤退了?没那么多的分析,就一句话,打不动了,是的志愿军再顽强此时也打不动了。

15日的情况是,东线司令部邓华还不知道前线的伤亡程度,只是对进攻部队的效率感到很不满,于是电令前线16日前一定要攻下砥平里,但是大大出乎了邓华预料的是,无论是39军军长吴信泉还是40军军长温玉成都力劝退出战斗,都一致认为这仗已经没法打了,尽管撕开了一个缺口,但如果再拼一日,志愿军进攻部队将再无战斗力。

当时的伤亡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志愿军主攻的部队不是6个团么,其中3个团加起来就阵亡了1800多,其中有个团的3营只有几个人幸存,以至于该营营长伤心欲绝,最后是被其他人硬拽下阵地的。而美军方面的记录,美军士兵自己亲眼所见的用机枪扫射倒的志愿军战士起码在4000人以上,李奇微在战斗结束一段时间以后亲自赶赴砥平里视察时回忆仍有几百具志愿军尸体依旧还未来得及被掩埋。最后总的估计是志愿军此战4个主力师主攻+打援部队总共伤亡1.5万人,而联合国军这边的伤亡仅仅为500余人。这么大的伤亡也难怪着部队打不动了。

砥平里之战的影响非常大,最直接的影响就在于,未能使联合国军再次撤退,西线的38军正面要承受的攻势有增无减,打到16日,38军很多建制的营连其实已经不存在了,号称38军战力最强的曹玉海的一营也消耗殆尽,曹玉海本人牺牲,整个营只剩2人幸存。也就在这天,38军终于接到命令撤退,此时的38军已经基本做好了汉江解冻以后,全军残余部队上山游击了,当38军最后断后的2个营撤退过江以后,汉江很巧合的解冻了,美军的部队现在只能在江边叹气了。

这一仗,联合国军方面评价非常高,美韩方面都是高调宣传,将之比喻为朝鲜的阿拉曼战役、第二仁川等等,并且表示经过这一战,美军已经掌握了击败志愿军战术的关键,将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取得胜利。

志愿军方面通过这次战斗,入朝以来第一次真正的沉默了,邓华非常痛苦,亲自到联司做了非常深刻的检讨。这一战暴露了志愿军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弱点和美军战术的改变:自身火力太弱,面对美军用装甲部队组成的防线,只要美军坚持防守,志愿军办法不多。就算志愿军能够突破一点,美军也不再向之前那样立刻就全线后撤,从而容易被志愿军搅乱阵脚,相反美军采用纵身防御的办法,用后备坦克、速射高炮等掩护步兵不停的反冲击,而志愿军突破的部队往往弹药不足,缺乏补给而筋疲力尽,容易被美军再度击退。

这么一来,彭德怀想把战局稳定在汉江以南的想法已经破产,整个联司立刻下令放弃西线的阻击,全军撤过汉江转入全面防御。

此时的联合国军方面士气高涨,李奇微更是一时风头十足,他立刻下令所有部队即刻追击,所谓的汉江解冻其实也顶多拦住美军一晚上的时间罢了,所以美军很快全线跨过了汉江,但是在层层阻击下,美军的行进速度很慢,每天仅1公里多些,拖延了进攻时间。

2月20日,就在李奇微下令发动新的“屠夫攻势”时,麦克阿瑟来电,他要来前线视察,美军的进攻步伐再次被放慢。

无论是李奇微还是华盛顿方面都是哭笑不得,这个老家伙真是脑子不清了,在这节骨眼上出来抢功劳了,果然麦克阿瑟很快就在东京向媒体宣布了美军的辉煌战绩,并且表示之前美军的大踏步撤退是他授意的,目的在于拉长志愿军的补给线,诱敌深入,然后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而当麦克阿瑟赶到朝鲜之后,当着李奇微的面向记者们宣布,他决定立刻追击敌军,不能婆婆妈妈的。这下可谓是狠狠抽了李奇微的脸,因为谁都知道追击令李奇微早就下达了,麦克阿瑟这么干等于说李奇微说了不算,要他这个太上皇一手抓,而李奇微打得好完全是他麦克阿瑟的战术巧妙。

此时的麦克阿瑟头上的光环正在衰退,可惜他自己还毫不察觉,李奇微以砥平里之战的胜利给了华盛顿方面宽裕的选择,完全可以不用麦克阿瑟而改用李奇微为朝鲜的总指挥,华盛顿方面罢免麦克阿瑟的想法正在越来越快的滋长中。

由于屠夫行动的缓慢,反倒是给了双方一定时间的休整,从20日开始,美军方面除了在24日出了一起严重的事故,第9军军长穆尔少将因直升机失事死亡外倒是没什么大动作。

志愿军这边,由于撤退还算及时,美军也没有过多压上来,所以问题倒不是太严重,不过出了这样的失利,彭德怀觉得实在是要回国和老毛商量一下下一步的对策了,尤其是最好要劝老毛改变一下对战事的思维了。

20日离开联司,21日到达鸭绿江,彭德怀可谓一路飞奔,在鸭绿江西岸,彭德怀落泪了,陷入了无奈之中,他看到了什么呢?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粮食,蔬菜、肉类、甚至活鸡活鸭,牛马成群,装满弹药的弹药箱子堆得一眼望不到头,至于御寒的冬衣更是几万件一堆几万件一堆的堆了不知道多少堆,但是这些物资却没法及时送到前线战士的手上,前线无数的志愿军战士往往是赤着脚,端着已经打完子弹的空步枪在冲锋。这就涉及到一个运输问题了,以后专门说。

21日下午,从东北乘飞机到达北京的彭德怀一路飞奔进入中南海,此时是下午一点,毛泽东正要午睡,警卫员不准彭德怀进入,但彭德怀一把推开警卫员硬闯了进去,被吵醒的毛泽东刚要发火,但一看是彭德怀,火气就全消了,他也知道彭德怀为啥这么急匆匆的了。

毛泽东让彭德怀先吃饭,彭德怀三两口吞下饭以后就跟老毛开门见山,说主席你坐在这中南海里根本无法体会到前线的困难到底有多大,随后彭德怀就细细叨叨的将前线的情况、心中的苦水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毛泽东听完也是长叹一声,默然了半天说了句,能速胜则速胜,不能则缓胜嘛。看到毛泽东松了口,彭德怀也是心中的石头稍微落了地。

战场的形势迫使国内短时间内作出了大的调整,所有事情全部加速进行了,的确战败比战胜更能使人清醒。也就在3月1日的军委扩大会议以后,一大批补充开始进入朝鲜。

西线损失很大,于是国内的5万新兵、7000老兵火速开始入朝,与此同时,杨得志19兵团、陈赓王近山的3兵团也鱼贯入朝,杨得志兵团还带着3个师的苏制装备,刚刚组建的空军开始进入朝鲜修建机场,东北又有一个战防师、一个高炮师、3个火箭炮团和2个榴弹炮团入朝,运输部队携带4000辆汽车入朝,东北地区也已经准备了10万张病床开始收治伤员。

当彭德怀回到朝鲜的时候,看到大批的部队和大量的补给将朝鲜的各条道路挤得水泄不通的时候,他心中的希望再度燃起。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小说在线阅读_第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0816年轻的高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第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