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对于彭德怀而言,现在他对西线的要求就是拖住美军,争取时间,50军表现不错,一拖就把联合国军一部拖住了7天,而且这么拖下去有个好处,就是时间已经进入了2月份,也就是说再过段时间,气温开始回升的时候,汉江就解冻了,到时候美军的快速推进就会被汉江所影响了。
但这么干同样对自己也有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万一被联合国军的猛攻牵制住,结果解冻是解冻了,自己的部队还没撤到北岸,那就完蛋了。所以,最后联司决定留38军、50军、人民军一军团在南岸继续阻击,其余部队经过阻击后全部先撤过汉江。
38军算是中头彩了,当然也说明这个军的战斗力的确让人信得过,50军和一军团后来于2月6日全部后撤,但38军非但不能撤,还把没到南岸的114师也调到了南岸,算是让38军3个师全部集中在南岸打阻击,要么把敌军堵住,要么就整个军全灭在南岸吧。
这么一来,38军和他们防御阵地就变成了一块强力磁铁了,联合国军也腻歪了,你说要绕过去吧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好歹是一个军哎,卡在自己的后方太危险了,还是把这个军抓紧干掉吧,也可以放心追击不是,于是联合国军西线各部调整作战方向,全力扑向38军。
38军于1月28日开始了阻击战,50军是第二天开始的,但38军的正面火力实在比50军强了N个档次,骑一师、美24师、韩6师、还包括什么希腊营啊、英国旅啊全部都扑了上去,李奇微知道志愿军打阻击战挺顽强的,于是下令使用“火海战术”,空军大量投掷凝固汽油弹,为了保持火力,并且克服夜战的不利,入夜之后就大量投掷照明弹,至于远程重炮什么的就不说了,这么多部队装备多少重炮呢?天文数字吧,全部猛轰,后果大家心里明白。
基本上阵地被削低了一米以后,大批联合国军士兵在坦克群和自行高炮的掩护下开始冲锋,如果把打退,就再次把上一段的那种攻势再反复一遍,然后再冲锋,直到正面阵地的志愿军战士全部牺牲为止。
这样的打法打到2月4日,志愿军多处阵地已经全部牺牲,而且非常难办的是后续没有补充和援军,也就是说只能从其他阵地抽调部队,或者就干脆放弃了,所以志愿军控制的防线出现了漏洞。
当天晚上,美军一支部队,人数估计几百人吧,就从113师阵地的一个漏洞渗透了过去,并且很大胆的使用了美军不怎么使用的纵深大穿插战术,一下子穿插到了113师的后方,并且包围了驻扎在洗月里、山中里地区113师师部,随后用迫击炮进行了猛烈的轰击,师部警卫部队则与这支美军部队展开了死战。
这个消息让整个38军震惊了,军部,其实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指挥,梁兴初等军师团首长都还没从沈阳赶回来,所以整个指挥方面有点乱,所以一得知美军这次穿插,看了地图后,发现最近的部队是338团,于是急令338团不惜一切代价干掉这支小分队。
338团连夜增援,开始反包围,但美军小分队也是激烈反抗,殊死突围,338团和师部警卫部队开始里应外合发动攻击,这一战,整整打了两天两夜,美军小分队基本损失殆尽,但志愿军这边338团也几乎打光。
这一战只是整个阻击战的一部分,可能这么惨烈的伤亡其他各部队都有,但这一战后,整个38军内部不满的情绪彻底爆发了出来,各部指挥官和战士都开始出现了信心动摇,并且开始向上级讨说法。不少干部质问上级,这么个打法,是不是上级准备将38军彻底牺牲掉来换取兄弟部队的安全?部队伤亡惨重,弹药也基本耗完,就算要全部牺牲也不能这么窝囊的牺牲掉不是?一些战士私底下开始抱怨彭德怀,认为还是当年林彪好,换了林彪不会这么不计牺牲地打。
不过牢骚归牢骚,抗议质疑啥都可以,到了正面防御,这些干部战士还是挺坚决的,所以这一拖就拖到了2月7日,50军和人民军一军团也已经全部撤退了,整个南岸只剩38军了,梁兴初等也回到了38军,当然也意识到了目前部队里的情绪。
当时38军内部,可能39军、42军这种部队也有,但38军因为阻击战打得过于惨烈,所以可能情绪更为激烈,就是认为彭德怀是一野的,所以打起仗来不把四野的战士当人用,只管大手大脚的成批阵亡,和以前跟着林彪打形成鲜明对比。所以梁兴初回到部队以后觉得现在不是考虑这种问题的时候,当务之急还是要守住阵地,因为守不住阵地,这不是什么山头不山头的问题了,而是38军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了,所以下死命令,不得存有山头思想,全部死守阵地,掩护东线突击。
随后美军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在联司的彭德怀越来越坐不住了,彭德怀不管是不是什么山头主义,总也不希望38军就此玩完,也知道部队可以屡创防守奇迹,但不可能永创防守奇迹,估摸再守几天,38军也就没人可以打了,就算还有活人,弹药也没了。所以彭德怀一咬牙打通了东线指挥邓华的电话,要求邓华无论如何2月11日一定要在东线发动攻势,西线实在是撑不住了。
邓华也有些发愣,离11日只剩4天,部队离准备妥当还有相当的差距,但西线确实是撑不住了,毕竟联合国军的攻势太猛了,东线相对而言还好一些,志愿军东线部队普遍在向前线以北100公里左右的地区前往休整,联合国军反击开始后,东线的主攻主要也是一些南朝鲜师,金雄率领北朝鲜第二、第五两个军团边打边撤倒也问题不大。
但11日开打的话,那就需要命令前往休整的部队立马掉头急速返回前线,且不说士气的问题,这么干等于是放弃休整,继续连续行军作战,不过总算这4个军的部队也素质够硬,接令后立马掉头,一路狂奔,仅2天就赶到了前线。作为增援,北朝鲜第三军团也赶到了前线。
可以发动攻击了,但作为东线指挥的邓华和西线指挥的韩先楚产生了分歧,东线部队如果出击,有两个攻击选择——横城和砥平里,区别在于,砥平里是个重要据点,是联合国军东西两线的集合部,但守军很少。横城则驻扎有大批敌军,但数量对于4个军外加北朝鲜各军团的邓华集团来说还是较为劣势的,打横城可以大量歼敌。
邓华主张打横城,这样可以有效吃掉联合国军一部,如果打砥平里,就算打赢联合国军只要全线往后稍撤,志愿军也只是啃掉砥平里敌军的一小支部队,对于联合国军不痛不痒。韩先楚则认为,打砥平里,可以一举掌握战场的关键节点,打乱联合国军部署。其实从两个人地主张来看都是出于各自集团的任务考虑的,邓华是第四次战役的主攻,老毛给的目标是起码要歼灭南朝鲜军4到5个师,那么就需要抓住人多的横城打歼灭战,但韩先楚的现状是他指挥的西线越来越撑不住了,如果打砥平里,一旦将美军部署打乱,则西线的危局自解。
彭德怀犹豫了,两人都有打算,而且都有道理,当然如果可以同时打横城和砥平里也就没这个争论了,但志愿军这些兵力只够个个击破,同时攻打实在没这个力,那么到底同意哪边呢,除了发电报跟两边商量意外,彭德怀发报回国,请老毛定夺,最后老毛拍板,支持邓华,那么头一个目标算是定下来了,就打横城。
2月11日夜间,邓华率领4个军以及北朝鲜第三军团,按时开始了进攻,横城反击战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