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前面一直有人问,朝鲜战争我们中国人打得到底有什么意义,其实无论是保卫东北也好,让美国人重新审视中国也好。但其实个人认为朝鲜战争带给后来解放军一大无可置疑的收获就是第一次如此贴近地体会到了现代战争,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其实中国大陆的作战水准跟同时代的欧洲、太平洋地区要远远落后。而战争,尤其是跟实力强的对手战争才越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得以改进,无论是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还是战略战术更新成熟,比如这场朝鲜战争让解放军加快了空军的建设,并且成立了总后勤部,并且得到了许多现代化战争的经验,而不再成天沉浸于游击战、麻雀战等等制胜的思想之中。、
李奇微的“猎犬行动”使用了后来被称为“磁性战术”的这么一种手法,说白了,这战术用我们熟知的表达词句就是“敌驻我扰”。
李奇微一统忙活到了1月15日,各部队补充完毕,又将从元山撤回的美第10军和第8集团军会合,又从日本和本土补充来大批重型武器,很快就集中了齐装满员的7个美军师、8个南朝鲜师和2个英国旅,其他联合国军部队忽略哈,总兵力恢复到了25万人,而当时志愿军加上北朝鲜第一军团总兵力是28万人,两边的的比例几乎达到1:1,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比装备后勤等情况后,显然志愿军是凶多吉少了。
华盛顿方面派出的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和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也通过前线视察后向杜鲁门提交报告,认为目前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已经难以维持前线的补给,也就是说中国军队很难再向前突进,而我军目前无论从兵员装备士气等方面来说都已经恢复,是反攻的好时机,麦克阿瑟所谓的美军即将失败是不可取的。
这下杜鲁门定心了,打电话,李奇微啊,这个你自己看着办吧,可以反攻啦。
准备妥当的李奇微随即开始了“猎犬行动”,为何叫猎犬行动,因为美军接下来的行动跟条猎狗差不多,派出了一个加强团,还多半是南朝鲜军,小心翼翼地在两军接壤地区频繁试探,有事没事小规模攻一下,一遇抵抗就缩回,反正就用一个加强团闹得你们没法休整。当然美军也不是无理取闹,他攻一下,发现抵抗好像挺猛的,就呼叫空军重炮啥的将这片志愿军阵地犁一遍,如果发现抵抗很微弱的话,那不客气了,直接攻下。
但李奇微对于发动大规模反击依旧举棋不定,因为他要找到志愿军真正的弱点,为此他甚至亲自乘坐教练机去北部侦查,但可惜的是连志愿军的踪迹都很难找到(看见侦察机来,都隐蔽起来了)。
有点失望的李奇微回到第8集团军司令部,带着手下人开始研究之前三次战役的情况,当然在美军那边不是三次战役这种说法,是遭到的三波攻击,一帮子人研究了N久,终于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巧合”,那就是3次攻击,每次志愿军持续进攻的时间都是8天。
其实有时候挺佩服美国人那种做派的,一群人就研究一切想研究对象的蛛丝马迹,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往往就能从不经意的小线索中发现大秘密。李奇微顿时两眼放光,机会来了。
什么机会,美国人分析,之所以志愿军每次攻势只维持8天,显而易见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包括粮草弹药只能支撑8天的进攻,而8天以后,志愿军将面临弹尽粮绝的危险,将不得不停下攻势,等待补充,而这正是美军可以一鼓作气击溃志愿军的大好时机。而这一战术就是朝鲜战场上很有名的“礼拜攻势”。
随后,李奇微他们又发现了一个“巧合”,每次志愿军发动攻势后,当打到高潮时正好是月圆之夜,为什么会这么巧呢?李奇微分析出两个原因,第一,全部选择为晚上发动攻势,是因为志愿军极为忌惮美军空中优势,夜晚可以避免美国空军。第二,为什么要选择月圆呢,因为大规模攻势需要在较为明亮的夜晚发动,所以选择在月圆之夜最佳。这么一来美军很快就摸清了志愿军的进攻规律。
于是,完全放下了心的李奇微果断在1月25日发动了“霹雳行动”,发动了大规模反攻。
此时的对面,志愿军6个军,人民军3个军,彭德怀不在前线,在后方和朝方代表开会,而很多部队的军长师长甚至团长都回到了东北沈阳去上课去了,上课内容是特种作战方面的内容。
彭德怀还正心情不错地开着会呢,突然一个参谋就急匆匆地跑进了会场,塞给他一封电报,彭德怀一看电报,顿时笑容消失了,表情僵在了那边,身边的陈赓感觉不对,立马上去询问。这里说明一下,陈赓一开始去了北越协助工作,这时候刚回国就被彭德怀要到了朝鲜协助工作,陈赓的人缘和好脾气的确对整个联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彭德怀长叹一声,前线来报,美军发动了攻击,本来准备到春暖花开再发动攻势的,这么一来志愿军和人民军将被迫提前作战,李奇微这一手太出乎大家意料了。
彭德怀急忙赶回部队,但回了也没用,手头只有残破不全的6个军和人民军3个军,这6个军都已经疲惫之至了,老骨干有经验的老兵几乎拼光,补充的兵源迟迟不到,第9兵团无法参战,19兵团还在东北,3兵团还在四川刚刚出发,也就是说短期内只能靠这些部队了。
美军主力此时迅速从水原出发开始猛攻汉城,彭德怀立刻下令,所有部队停止休整,全部进入作战状态,所有部队长官全部从各处以最快速度赶回部队。彭德怀满头大汗,尽管现在是隆冬,稍事思考,彭德怀一咬牙,给老毛拍去电报请求后撤15到30公里,请国内考虑是否可以暂时拥护停战策略,志愿军则放弃仁川。
结果彭德怀大失所望,毛泽东严辞拒绝了彭德怀的要求,并且下死命令,立刻发动第四次战役,跟美军进行对攻战,也就是说老毛决定来次豪赌了。彭德怀暗暗叫苦,但毛泽东的电报中竟然还要求他克服弹药不足的问题,以手头仅有的物资进攻原州,争取歼灭美军一部和南朝鲜军4到5个师。要知道原州在三六线,三七线都完全守不住,怎么打三六线啊。
但军令如山,老毛说要打,彭德怀只能打,只能在怎么打上面做文章了,联司召开会议,研究形势,倒也发现出一些门道,就是美军进展相当快,攻得也非常迅速,但主要集中在西边汉城方向,而东边的进攻部队主要是南朝鲜军,进展去不快,也就是说美军和南朝鲜军逐渐开始不同步了,于是联司决定,西顶东放,坚决阻击美军,对于南朝鲜军依旧用诱引加口袋阵对付。
彭德怀让韩先楚去西线负责指挥,韩先楚自然是压力巨大,因为难度实在太大,彭德怀倒不是要他寸土不让,而是不能让美军前进太快,要给东线争取时间补充粮食弹药。但摆在韩先楚面前的困难非常大,1月份,几乎整个地区的大江大河都冰封了,美军的重型车辆坦克什么的定定心心的开,而且打阻击战是最不讨巧的,没什么回还余地,就是让美军的优势火力尽情倾泻,任务完成前不让美军达到目的算胜利。
随后大血战开始了,说实话,我倒觉得志愿军的防御战打得相当漂亮,因为怎么说呢,很多情况下只能用奇迹来解释。
最先开打的是50军,美25师和土耳其旅对其发动了猛烈攻击,50军死守修理山,美军的攻击方法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有数,反正连攻了7天,修理山还在志愿军手上,一直拼到2月6日,50军才终于撑不住了,奉命撤离修理山,可以说50军守得相当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