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战役结束
史密斯接到命令后,断然拒绝,倒不是他不想撤,而是他现在带着5000多伤员,这是个沉重的包袱,既要保证伤员的安全又要突出去这个难度很大,就算突出去,伤亡也会比不带伤员大得多。
这里要承认一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对于生命是非常看重的,能不死人就尽量不死人,哪怕可能会带来暂时的失利,美军也不是没有拼命的时候,当初二战时也有美国士兵引爆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但这些个例的前提是这样的牺牲可以换来更多生命的挽回,而美军的最高荣誉勋章——“国会荣誉勋章”一般也是赋予那些以一己之力换取多数人生命的士兵。之后的突围作战中,就有一名美军军官——小唐•弗斯中校获得此勋章,当时他正在一辆满载伤员的卡车旁边,两边志愿军密集的火力全都射向了这辆卡车,当然不是说志愿军故意打伤员,而是志愿军习惯性摧毁美军的车辆,这位中校硬是用一己之力掩护这辆卡车安然撤出了这一地段,而自己则阵亡了,他被追赠了“国会荣誉勋章”,理由就是保护了一卡车的伤员。
阿尔蒙德了解了史密斯的情况以后,只得下令所有运输机尽可能速度地先将伤员全部搞出去。话说美军的速度的确也是NB,12月5日上午开始输送,到了12月5日晚上5000伤员就全部撤了出去,有一部分美军士兵企图假装成伤员撤出被史密斯全部严厉截下。
这样史密斯的包袱就甩掉了,12月6日凌晨天一亮,美军的突围行动开始了,所有火炮开始猛烈轰击两边山头的志愿军阵地,而下碣隅里的机场的爆破行动也开始,先用丨炸丨药将基地、仓库、野战医院和实在带不走的重型装备全部炸毁,随后用推土机将机场彻底毁坏,最后将剩余的堆积如山的食物、衣物、药品、油料等全部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全部干完,美军开始突围,迎接他们的是从两边高地林子里飞出地密密麻麻的子丨弹丨,美军的第一个目的地的是下碣隅里以南18公里的古土里,陆战5团为先锋,在空军的大力配合下往外冲,尽管美军的撤退行动井然有序,而且没有伤员拖累,这18公里依旧走了38小时,断后的部队已经和狂追而至的第9兵团预备队26军交上了火。整个一路上美军伤亡近1000人,终于到达了古土里。
刚赶到古土里,史密斯还没喘口气,侦察队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前往咸兴的必经之路要通过长津湖的引水管道,水道上方只有一座悬空的单车道桥梁——水门桥,但这座桥于12月1日就被20军的志愿军战士炸毁了,也就是说陆战一师和美7师的后退之路被切断了。
史密斯的第一反应立刻下令工兵部队架桥,木桥也行,但工兵们报告说其实1日被炸以后,他们就建了一座木桥,但很快在4日又被志愿军炸了,志愿军也挺吃惊,美军造桥速度还真快,于是志愿军一咬牙,把水门桥的桥墩也炸了,这么一来你来木桥也别想搭起来了。
史密斯一挥手,示意有困难就找日本的指挥部,随后2天,志愿军战士看到了他们想都想象不到的场面,美国空军从日本空运了8件每件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建,空投给了陆战1师,于是不是搭起一座木桥了,而是一座连坦克都能开的钢铁桥了,志愿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军突围而出,而原先在桥附近防御美军的志愿军部队居然被2个连的美军快速击破,的确也是志愿军没有想到的。
水门桥一过,说实话,美军是截不住了,而水门桥以南的20军部队早已补给断绝,但士兵们依旧光着脚源源不断地对陆战一师发起自杀性的冲锋来试图阻拦美军,这一切让美军都感觉是不是在做梦啊,中国人难道不怕死吗?
陆战一师于9日到达最后拦在他们面前的志愿军最后一道防线1081高地前面,高地上有60师一个营,这个营只剩300人了,美军提起最后的精神与从高地南边真兴里赶来接引的联合国军准备攻下这个1081高地了。
能顶住的话那就是神话了,真实的世界没有神话,早已断粮的300名志愿军战士很快就弹药告罄全部牺牲在了高地上,就此最后一道关卡也被美军突破。
就这样,陆战一师终于撤到了咸兴,所有官兵们疲惫不堪,身上挂满了冰霜,轻伤员们呻吟着互相掺扶着,重伤员则躺在汽车上,浑身的血块全部已经冻得凝固住了,连声音发布出来了。
接下来的事情,美军压根就没想守咸兴和兴南港,于是12月24日,联合国军主力10.5万人,外加1.75万辆汽车和35万吨物资全部从兴南港通过海路撤走,于此海空军集中所有火力在兴南周围地带形成了一道火网阻拦住志愿军的追击,反正他弹药多得是,扔他个几天几夜也扔不完。
这一天正是圣诞夜,本来这一天麦克阿瑟准备结束战争的,但如此的结果想必他是高兴不起来了。
也就是在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清长战役拉下了帷幕,志愿军这边东西两线伤亡8万多人,其中东线第9兵团伤亡超过4万,更为遗憾的是这4万伤亡因美军造成的一半都不到,大部分伤亡都是因为严寒造成的冻死冻伤,也正因为这么大的伤亡使得第9兵团元气大损,被迫撤出朝鲜退回国内,为此没有参加第3第4次战役。作为兵力补充,军委从国内征调8万名老兵补充往前线。
联合国军在此次战役中伤亡三万余人,和上次战役不同的是,伤亡中美军的比例明显上升,主要集中在陆战一师和美2师,陆战一师在东线伤亡12000人左右,其中4400人在战斗中伤亡,而因严寒减员7700人,不过区别于第9兵团,凭借强大后勤补充能力和伤员大部分可以及时治疗归队,陆战一师和美2师很快就又齐装满员回到了战场,这对于志愿军来说的确是个仰天长叹的事情。相对来说,这次战役美军的一大损失是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撤退途中因为车祸身亡,另有一说是说沃克在撤退途中遭到志愿军的迫击炮攻击,被流弹命中而死。
对于战役的结果,两方都说自己获得了了不起的胜利,但也都承认存在重大失误,志愿军方面的说法是,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在东西两线重创了美军,将美军赶到了平壤一线,尤其是东线,给予了美军实力最强的陆战一师史上最大的打击。而美国方面的说法是,在面对志愿军重兵包围的情况下,东线两线都从容撤退,大部分人员物资都安然撤出,陆战一师表现尤为突出,不仅顺利突围,而且给予了追击的志愿军以重创,无论从战斗素养还是战斗精神方面都无可挑剔。
当然志愿军方面也承认,对于战斗困难预计严重不足,后勤供应不重视,导致轻易浪费了整个第9兵团,话说第9兵团的伤亡数字送到老毛桌子上的时候,老毛也沉默了,自嘲“长津湖”打成了“长津胡”,原本占优势的一场仗反而打得损失惨重。而美军那边也因为此仗的伤亡问题,国内也出现了大量指责麦克阿瑟的声音,一些报纸如《时代》《新闻周刊》等干脆认为美军自称胜利了,但其实是战败了,“这是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最惨的军事败绩”。这一仗也让麦克阿瑟的光环基本掉落,为日后被撤职打下了伏笔。
清长战役之后,有几个事情倒是让志愿军有些意外,尽管伤亡巨大,但毕竟志愿军仍在一步一步将联合国军压往三八线,也就是说北朝鲜也基本被保住了。志愿军的表现让斯大林有些触动了,他下令51年3月之前一定要将36个师的装备和3000辆汽车全部送交到志愿军手上,尽管不是白给,但最起码对于志愿军来说这些东西太重要了。
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此战之后,在日本,“支那”一词逐渐不再被使用了,要知道“支那”一词是存在很大侮辱意义的对中国人的蔑称。连一贯狂妄的麦克阿瑟也表示必须要用一个全新的观念来审视这个对手以及他身后的这个国家。而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则评价“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的表现,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