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33、撤到下碣隅里

堆尸体地战斗开始了。

志愿军战士用三八步枪、捷克式这些寒碜武器尽可能掩护冲锋部队,部队倒也不是抬着枪猛冲,也希望可以借助一些天然掩体之类的前进,再加上夜幕,或许运气好些就能突破进去,只要能突破美军这堵坦克之墙,希望就大了。

但两个突击营突了半天几乎损失殆尽,也啃不动美军的坦克,后面的指挥员也意识到看来不摧毁这些坦克是真没法子了,但用什么东西打呢?第9兵团算是当时整个中共军队中装备比较精良的了,一个团只有8、9把火箭筒,而这些火箭筒还没办法对付美军的重型坦克。那么迫击炮吧?冲锋部队没有重型迫击炮,而且在严寒的气温下,三分之二的炮弹打出去都是哑弹,而且严寒让炮管收缩,连炮弹都放不进去,可见当时志愿军装备之落后,准备之不充分了。

就这么堆尸体堆了几个小时,此时志愿军已经两个军全面出击,志愿军战士一开始天真地以为,就算冲不进去,几小时高强度战斗打下来,你美军弹药也不够打啊。结果发现情况不妙,美军的坦克围成的是一个环形阵地,而当中这块地也不会小到哪去,美军的工兵部队迅速在一个个包围圈里开始铺设简易跑道,这种跑道质量是不咋地啦,但还是有不少运输机之类的驾驶技术后可以降落,往往一架运输机降落,就会带来大批食物、弹药、药品,然后将伤员接了跑。所以尽管美军打得很苦,但看来较长时间内不会落下风。

相对来说,对于美军现在比较头大的还是严寒的问题,手上的卡宾枪、迫击炮等打打就卡壳,或者出故障,还好美军的勃朗宁机枪质量过硬,倒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美军的应付办法,一旦某个方向因为各种原因火力下降的话,直属炮营就立马用强大火力覆盖这个方向正面,或者干脆呼叫飞机支援。

志愿军士兵成批倒下,但后面跟上的就从尸体堆上爬过去继续进攻,这个意志也够坚强的,也让部分美军士兵神经过于绷紧,甚至崩溃,不过大部分美军紧张归紧张,还算打得正常。

进入一定范围的志愿军士兵们就开始投掷手榴弹,这没办法,这个时候手榴弹也算是志愿军手上的重型武器了。

打到后来这仗就变成了双方斗智斗勇的战斗了,志愿军是发了狠要吃掉美军,美军这边陆战一师说白了也是个流氓师,好狠斗勇,意志也不是一般的坚定,看过瓜岛战役的都知道,小日本那样的攻势都压不垮陆战1师。

一些志愿军士兵终于冲入了美军阵地,那就不客气了,白刃战吧,美军士兵也够勇,没刺刀就用工兵铲对打,别小看这工兵铲,铲子边缘比斧头都锋利,一时间杀得鲜血四溅,到处都能听到骨头被砍断的声音。

志愿军战士在冲锋过程中为了增加手榴弹的投掷距离,相出了一种打法,就是将两枚手榴弹一组套在袜子里,然后通过甩袜子办法来增加距离,而且两枚一起炸,也可以增加爆炸威力。

一开始这种打法让美军挺不适应,一下子被炸死了不少人,但人家美国人都挺喜欢打棒球的,所以很快就想到了应付办法,用工兵铲当棒球棍来讲飞掷过来的手榴弹打飞掉,这个非常冒险,有可能打上去手榴弹就爆炸了,那么那个挥铲子的主就多半死翘翘了,但这批美军确实充分展现出了职业军人的本色,尽管伤亡不小,但死战不退,着实让志愿军战士也佩服不已。

此时史密斯终于接到了麦克阿瑟亲自打来电话,命令他向后缩,南撤。这是正常的,一直堵在公路上,神仙最后也会被吃掉,而且西线也开始撤退了,东线的继续前进已无意义,后撤吧。、

史密斯“哐”地就把电话砸了,你丫的,当初跟你说别大举冒进你不信,现在看看形势不太好又要老子撤。史密斯对着手下说“退却?我们不过是换个方向继续进攻罢了”。大实话,要不咋叫包围圈呢。

在大批飞机的掩护下,第10军转守为“攻”,开始南撤,目标是下碣隅里,这下子一帮人对史密斯心服口服了,师座果然有先见之明,在下碣隅里设置机场。

美军在下碣隅里的行动充分显示了强大国力对战争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十来天工夫,原本狭窄的道路被立刻拓宽,坦克什么的定定心心地开,机场也修得足够大,可以降落相当数量的运输机,整个下碣隅里很快就堆满了大批的食物、衣物、油料、弹药,并且很快还建成了野战医院和相应的仓库、基地等,反正前线部队要什么,写个清单,日本那边马上空运过来,要多少有多少。

陆战1师开始比较有次序的突围,这个相当不容易,之前的战斗,不管是骑一师还是美2师,撤退的时候尽管也不算崩溃,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乱的,尤其是遭到火力打击的时候,这个时候指挥官如果可以有效地鼓舞起士气,那么就可以很好得维持持续,发挥最大火力突围。

陆战1师就是可以有效鼓舞士气,第一,本身来说这个师的战斗力就非常强,而且意志等方面在美军中也是首屈一指。第二,一路过来的时候,史密斯师长就下令在下碣隅里的临时机场储备了足够全军使用6天的各类物资,这样一来所有士兵心里就比较有底。第三,撤退的时候所有士兵都被告知,下碣隅里机场那边已经充分扩建,只要撤到下碣隅里绝对安全,吃喝用的要多少有多少,这么一来士兵们都可以集中精神一门心思直冲下碣隅里。

志愿军察觉到了美军的动向,尽管伤亡很大,疲惫不堪,但9个师依旧快速开始了进攻,因为这是个机会。

坐镇后方指挥的阿尔蒙德心急如焚,打电话给史密斯,跟他说,老兄你快点撤好不,拖累速度的装备什么的就不要了,咱美军也不缺这几个钱。

史密斯却不这么想,他就跟上司解释了,装备什么的拖累不了太多时间,我们是机械化师,这些装备又不用人来抬,相反,最拖累撤退的是伤员,当然,不能把伤员就扔在那边自生自灭,长官你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配合我们及时将一批批伤员全部撤走才是正道,没了伤员,其他有战斗力的士兵就负担大轻,可以比较轻松地突出去,况且如果把重型装备都扔了,万一遇到防御比较坚固的志愿军阵地,用轻武器突破?

事情的发展证明史密斯是对的,伤员可以被及时撤走,使得陆战1师撤退速度并不慢,重型武器的保留也可以比较帮忙突破志愿军坚固阵地,突破了阵地,说实话这些重武器也就保住了。史密斯一路撤一路聚拢部队,顺便将不断增加的伤员后送,比如柳潭里这个地方,美军伤亡不小,但实际阵亡的就58人,其余都是伤员,于是史密斯将伤员全部后送,尸体是不能送了,就给58人快速搞了个小葬礼,尸体就扔柳潭里了。

另外大家看地图,陆战1师的撤退道路其实是一条相当狭窄的,而且两边都是高地,美2师当初的情况历历在目吧。所以这个时候先前史密斯下令占领两侧高地的命令就高明了,在两边高地的掩护下,陆战1师相当顺利得撤到了下碣隅里,顺便还带出了不少难民。不过从柳潭里一直撤到下碣隅里的陆战5团和7团加起来也伤亡了1500人,如果没有以前的那些充分准备,这个数字就不止这么点了。

陆战一师这么有章法的撤让宋时轮陶勇十分头疼,但也没办法,什么全歼第10军之类的看来完全就是扯淡了,就跟西线那样。

好在宋时轮脑子比较清醒,看了地图以后,想了想,算了,还是集中力量先吃掉一个包围圈再说,好歹也得打出写战绩来,就这个包围圈吧。

这个包围圈里是哪支部队呢?新兴里的美7师32团。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小说在线阅读_第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0816年轻的高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第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