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25、圣诞攻势(1)

彭德怀急匆匆地把几个军全部召集起来,肯定是有任务的。话说这前一段整个算起来就算是志愿军入朝后五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云山战役(42军的行动也是配合云山方面的)。而彭德怀之所以这么急就在于云山战役结束后面对联合国军极有可能的反扑,必须要迅速开始第二个战役。

第二个战役开始前,先总结一下云山战役,云山战役的目的是什么?无外乎这么几个,1、让联合国军停止前进。2、保住北朝鲜老金家。3、老毛说的,消灭联合国军几个师。

1和2完成得挺彻底,老金家也因此保住了。这个3,是完成得最大打折扣的,目标是几个师,算他2到3个师吧,也就是2、3万人,结果多少呢,北朝鲜被全歼2个团,美军的8团3营算全歼吧,再加上几个被重创的营,外加攻坚时候的损失,估摸5000到6000人不到,也就是说没有将联合国军打得特别疼,只能说是打了联合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联合国军方面,我个人认为沃克的反应还是很及时的,并没有如麦克阿瑟那样死要面子硬顶,毕竟对志愿军的情报很少,部队又分散,所以他撤退收缩的很快,比如在飞虎山的撤退就比较及时,尽管被范天恩搞得有点灰头土脸的,但总算主力没问题。

联合国军现在可以确定的就是中国军队肯定入朝了,数量也不少,但战斗力到底怎么样,这个不好说,毕竟无论是温井还是云山都是被袭。而几场攻坚战倒是让美军感觉中国军队要比北朝鲜军队难缠得多,不过联合国军方面还是认为只要部队集中以后好好攻一场,就能将志愿军消灭了。

时间已经到了11月上旬,此时北朝鲜开始下雪了,严寒的冬天到了,这对于双方来说难度都提高了N个百分点,尤其是补给严重不足、保暖设备奇缺的志愿军更甚。

此时彭德怀正在志愿军总部开会,总结第一次战役,动员第二次战役。

整个会场最如坐针毡的就是梁兴初,毫无疑问,整个第一次战役38军表现最差,要不是范天恩在飞虎山high了一把,38军几乎没啥表现。彭德怀是真火,指着梁兴初的鼻子大骂,骂的内容不多说了,彭德怀是个火爆脾气,想到骂啥就骂啥,什么38军算屁个主力,你梁兴初打得不好我就骂你娘,我打得不好你也能骂我娘等等,梁兴初满脸通红,豆大的汗珠子往下淌,这个太丢脸了,而且还无话可说,总不见得真以路挤、黑人团之类的去争辩吧,39军、40军、42军人家个个表现出色不是。

最后邓华打圆场算是让彭德怀火气渐消,然后彭德怀说出了第二次战役的基本部署,联合国军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不会就此罢手,肯定要发动第二轮攻势,这个已经开始了(我们前面也提到过了,骑一师又过了清川江建了个桥头堡,美2师也加了进来),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开始大规模轰炸鸭绿江上的桥梁,阻止志愿军的物资和援军入朝,但似乎时间晚了,鸭绿江已经结了厚厚的冰,没桥也能过,宋时轮的第9兵团就是从冰面上过来的。联合国军的战略是,阿尔蒙德第10军从长津湖西进,沃克的第8集团军还是老路线,走清川江,最后两支大军会师于江界以南的武坪里,合围全歼志愿军主力后再向北推进。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是个什么目标呢?区别于第一次战役,毕竟只有4个军,这时候志愿军西线也就是清川江这边就有6个军,除了38、39、40、42,还来了66和50两个军。而东线这次也要大打,毕竟这次可不是42军2个师了,而是一个满编的第9兵团。东线的目标则是吃掉第10军6到7个团,西线的目标不是太明确,只是要求要狠狠地消灭第8集团军一部。在年内把战线推到平壤、元山一线。

两边都做好了第二次大打出手的准备,随后联合国军先动手了,不过这次推进速度慢多了,尤其是第8集团军,沃克吸取了上一次骑一师大举冒进的教训,所有部队抱团慢慢推进,推到16日,才北进了20公里都不到,各个主力师也基本集中于清川江两岸,东线的第10军地海军陆战一师也快不到哪,平均一天1.6公里。

这样的速度,把两个人急坏了,一个是彭德怀,彭德怀的战术还是口袋阵,推进得这么慢,还这么多部队抱团,你以为是当年的国民党部队啊,就算是国民党部队一大群抱团,解放军也不敢轻举妄动不是,更别说是美韩联军了,所以彭德怀听取了邓华的意见,下令各部大踏步退后,并且禁止骚扰、小范围阻击第8集团军北上,希望第8集团军会加速北进,冒出个别刺头。

沃克不是笨蛋,当初国共内战,美国人对于解放军的惯用战术还是有些研究的,所以沃克一感觉前方突然间好像零星的抵抗没有了,而且侦查显示中国军队开始撤退,沃克就感到一丝不妙,因为按照经验来说,这种撤退肯定是有图谋的,所以他下令部队不要在乎中国军队的行动,按老速度、老战术推进。

沃克不上钩,但有人逼他上钩,谁呢?就是那第二个急性子——麦克阿瑟,第一次战役的时候,麦克阿瑟向媒体保证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现在基本是自己打自己耳光了,所以这第二次战役一开打,他再次保证,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圣诞节是12月底嘛,他有1个半月时间奋斗。

第8集团军的先锋是英27旅,这个旅显然是准备不足,不少成员还是从香港调来的,所以都穿着热带军服,结果一下雪,冻得要命,还没开打,战斗力就折损了一大半,按照当时的记载,不少士兵到了晚上没法脱鞋,因为行军途中脚部出汗,结果一结冰跟靴子粘一起了,一扯连皮都撕破,到最后甚至有点寸步难行的味道了。

沃克实在不愿意快速前进,什么第10军协同作战都是放屁,第10军也不是他指挥,而且就朝鲜的地形,第10军根本增援不了他,也就是说沃克的右翼一直很脆弱,所以沃克整天紧绷着个神经就是怕右翼出事,另外为了保持兵力,沃克紧握着以下几支部队不松手——美第1军(含美第24师、英第27旅和南朝鲜第l师),美第9军(含美第2和第25师、土耳其旅),南朝鲜第2军(含南朝鲜第6、第7和第8师)以及集团军预备队的第1骑兵师。

沃克的右翼就是由南朝鲜第2军组成,沃克对于南朝鲜部队一直不太放心,温井、飞虎山都是南朝鲜部队出了岔子,所以尽管上司严令快速前进,沃克依旧不加速,为此麦克阿瑟开始考虑是不是把这个不听话的家伙撤职了事,但显然麦克阿瑟也快没这个机会了。

跟沃克一个想法的还有东线陆战1师的师长奥利费•史密斯,前面说了史密斯要求建个简易机场提供补给和撤退伤员使用,史密斯其实思维缜密,不光建了机场后来,沿途都很注意建立补给站,一路上的高地都要求占领并构筑工事等,因为如果一旦攻击失败,后撤只有一条路,而且这条路崎岖难行,如果没有上述准备,可能陆战1师根本跑不出来,事实证明这些准备是非常有效的。

到了21日,急不可耐的麦克阿瑟终于得到了一个“捷报”,东线的美军第7师到了鸭绿江口一个惠山津的地方,顿时整个东京指挥部一片欢腾,好像战争已经胜利了似的,第7师师长戴维•巴尔很快得到了潮水般得热捧和表彰,这个戴维•巴尔有个中国名字,叫巴大维,有印象吧,原先国民党的美军顾问团团长。这次他敢于一马当先,就是建立在自认为对中共非常了解的基础上,第7师的这个行动很快就产生不利影响,一下子让各部的警惕性放松了不少,第7师没事,我们也应该没事,于是真的要出事了。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小说在线阅读_第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0816年轻的高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第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