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持续北进
麦克阿瑟威克岛和总统会面归会面,毕竟回到朝鲜战场上,这仗就算是必胜了那也还是没打完呢,而且用麦克阿瑟自己的意思来说得尽快结束。
为什么要抓紧,一方面是要防备中苏的可能出兵,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后勤补给和气候等原因,别看美国财大气粗,那个后勤庞大得让人咋舌,但朝鲜北部的地形往往让美军自己有力使不上,从登陆到现在,美军的主力一直是一分为二,沃克的第8集团军是一路,阿尔蒙德的第10军是一路,麦克阿瑟一般自己亲自指挥第10军,而把第8集团军扔给沃克单独指挥。这个从朝鲜北部的地形来看是合理的,朝鲜北部的地形多山,而且是那种南北走向的,正好将朝鲜一分为二,西部,也就是靠黄海的,朝鲜人习惯把地区分成什么什么道,西部像平壤等城市就是分布在平安南道、黄海北道等(当然平壤是个直辖市),东部靠日本海,如元山、咸兴等港口和城市就是位于咸镜道、江原道等等,等于两条路夹一山,第8集团军进攻的就是平安、黄海这些道,而第10军进攻的就是咸镜、江原这些道,两支联合国军主力被山脉隔开,很难相互支援。分开独立指挥是合理的,但不合理的是麦克阿瑟将第10军补给这个任务也一发扔给了沃克,这个沃克就犯难了,因为陆上的运输很不方便,而且他补给的第10军不归他管,就会出现很多额外的麻烦,这也是为什么越线之前沃克想一人指挥第8集团军和第10军两部的原因。
但加快进攻速度也有负面效果,就是各部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某一据点的兵力越来越少,比如一开始还是以师为单位在突击,打到后来就以团为单位了,等后来美军打到鸭绿江的时候,甚至还有以营为单位的,当然你可以说美国人装备好,他一个营顶咱一个师乃至一个军都是可以的,那南朝鲜部队呢?这也是为什么志愿军一开始入朝的时候能够突然打得联合国军一片混乱的一个原因。而且一混乱,后勤的问题就会被大大放大,所以说沃克的担心绝对是有道理的。
一开始一切顺利,甚至还有很多意外之喜,比如南朝鲜第1军勇不可当,只用了9天就一口气拿下了元山港,本来元山港美军打算再次卖弄卖弄两栖登陆的本事的,结果发现元山港外围人民军铺了2000多水雷,等到扫雷舰清松出道路,第10军主力上岸已经是10月26日了,也就是元山港已经被攻下半个月了,当时一个轶闻就是,第10军部队的官兵从登陆艇上岸时,早就在元山港住了一阵子的从陆地上先到的美军士兵纷纷用猫叫声嘲笑他们,意思是他们多此一举,干嘛用猫叫声这个就不清楚了。总之气氛还是挺轻松的。
元山港有了,东路的联合国军这时候补给是很充足的,因为背靠元山港,大批物资从海上运来,底气很足的南朝鲜第1军再接再厉,一口气连续夺下兴南和咸兴,北朝鲜失去了他们的工业区。
打得这么顺利麦克阿瑟依旧嫌慢,因为已经10月下旬了,他要赶在大雪降落之前彻底结束战争,因为等到冰天雪地北朝鲜地区真的有点寸步难行了。此时美国国内又调来一支生力军,第187空降团,这个空降团,隶属于美国第11空降师,组建于1942年,二战时归西南太平洋司令部也就是麦克阿瑟指挥,参加过莱特湾登陆等行动,可谓是一支实力不俗的队伍。
麦克阿瑟得到了187团后,立马有了新主意,平壤已经完蛋了,北朝鲜的领导人也不是傻子会在平壤坐以待毙,肯定会撒丫子往北跑,所以他下令187团在平壤以北48英里处空降,截住北朝鲜的领导班子等一举消灭,搞一个斩首行动。
计划是很好的,如果顺利实施的话,金日成的领导班子不全灭也要损失大半,但麦克阿瑟偏偏做了件画蛇添足的事情,他要亲自指挥这次空降,行行行,您老要亲自指挥也不是不可以是吧,但他还要作秀,于是整个空降团在飞机场排队,编方阵的等待麦克阿瑟来检阅,结果又是准备,又是检阅,估计还要演说几句,时间被拖了大半,等到187团空降的时候,北朝鲜的领导班子早已经跑了。
麦克阿瑟很火,但没办法,你自己不好怪谁。他下令放弃了原先的两军攻下兴南一线后一个钳形攻势会师封锁北朝鲜最窄的陆上路段的计划。命令两军继续北进,不要会师了,给我直抵鸭绿江,下雪之前结束战争。命令刚下,南朝鲜第2军第6师就一马当先向鸭绿江方向猛扑,第8集团军也就是联合国军西部军这边,美24师也是率先越过清川江直扑鸭绿江,一口气攻到距离鸭绿江仅有70英里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麦克阿瑟很快就下达了命令,将鸭绿江上所有桥梁全部炸毁。但对于攻击中国境内目标他还是很谨慎的,直到远东空司情报局的克莱布上交了报告。
根据侦察机的报告,中共正在东北集结大量部队(也就是东北边防军啦),而且有部分中国部队通过鸭绿江混入朝鲜北部。
这个报告的前半段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后半段呢应该有些夸大,肯定有中国的先遣队先期过江,不可能所有部队都等到了北京命令下来才开始过江,比如先派些侦察队过江侦查下不可以吗?
麦克阿瑟得知消息后,决定要加快摧毁鸭绿江上的一切交通通道,他对外宣称,中共的部队正在源源不断的过江,联合国军面临着被全歼的危险,所以必须扩大轰炸范围。当然他的话师比较夸张,不过确实存在被中共打击的可能。
参联会不好反驳这种观点,最后授权可以轰炸掉“朝鲜境内的那一半大桥”,这么一来美军轰炸机飞行员糊涂了,这半座桥怎么炸啊,难度系数也太高了吧,还要不越界,因为越界也有风险,当时东北方向上我军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空军的。
就这样难度增加,投弹成功率降低,时间就被拖延,等到麦克阿瑟接到报告所有大桥都被摧毁时,天气已经变得非常寒冷了,鸭绿江开始结冰了。
这个事情让麦克阿瑟是很郁闷的,为了散散心,他先视察了第8集团军,随后乘飞机巡视了鸭绿江附近,反正中朝也没啥防空火力,所以他要求飞行员飞低些让他好好观察鸭绿江两岸,实际上那个地区只是一片荒地罢了,麦克阿瑟倒看出些门道,等下大雪的时候,就算有部队、列车等经过,地上的痕迹也很快会被雪覆盖掉,侦察机难以发现线索。
视察后,他会到东京,参联会也发来电报,劝他不要太急,现在攻下来的地方应该加固防守,让南朝鲜部队负责,不要离中苏边境太近,另外第8集团军太靠近鸭绿江了,应该暂时停止行动了。麦克阿瑟接到电报后不置可否,发了一份电报给沃克“我决定要你等待撤退直至实际可能表明撤退的必要性为止”。电报很让人看不懂,沃克也不清楚,但有一点是看得出来的,你先自己看着办,想干嘛就干嘛,等下一步确切命令。
沃克要干什么呢,这个麦克阿瑟在参联会电报来之前已经下达过命令了——感恩节的第二天再次发起攻势。这个计划麦克阿瑟看着持续恶化的天气决定还是不变为好,快点结束战争吧。可是他不知道,他这辈子都没能站到鸭绿江边去。
这篇东西部分加以补充修改,以免引起误会。
原文:
根据侦察机的报告,中共正在东北集结大量部队(也就是东北边防军啦),而且有部分中国部队通过鸭绿江混入朝鲜北部。
这个报告的前半段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后半段呢应该有些夸大,肯定有中国的先遣队先期过江,不可能所有部队都等到了北京命令下来才开始过江,比如先派些侦察队过江侦查下不可以吗?
修改为:
根据侦察机的报告,中共正在东北集结大量部队(也就是东北边防军啦),而且有部分中国部队通过鸭绿江混入朝鲜北部。
这个报告的前半段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后半段呢有误,肯定有中国的先遣队先期过江,不可能所有部队都等到了北京命令下来才开始过江,比如先派些侦察队过江侦查下不可以吗?而且不是部分过江,而是志愿军从10月19日开始已经开始过江了,只是还没与美军接上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