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5、犹豫(2)

会议结果很快放到了毛泽东面前,这个东西还是可以很快下决定的,毕竟只是集中一支边防军而已,所以同意的批示很快就下达了。

军委正式命令一下,南方的3个军全部开始忙了起来,40军准备得比较快,毕竟海南岛打完也没多久,38军39军慢一些,因为不打仗挺长时间了,有点扎营屯田的味道了。

部队动的同时,领导班子也要动,但是这个节骨眼上,粟裕患重病,无法起行,而肖华此时的职位是总政治部副主任,工作分不开身,无法前往东北。那就萧劲光吧,他以前毕竟也算是4野的一个头头,但萧劲光现在是海军司令,也没空。四野的头头们都挺牛,个个身居高位的,找个空闲的人不容易。

一直到了7月23日,军委想想也算了,就让高岗来当吧。高岗是个什么人呢,如果光看教科书,我们只知道建国时他是副主席,然后就没下文了。其实这人也是东北方面的牛叉人物,抗战时率领过抗联,后来解放战争时也是东北局的头头,所以让他来出任没问题,而且让高岗出任比较起粟裕来,四野的将领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粟裕毕竟是三野的,对四野的熟悉程度各方面肯定有所欠缺。高岗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李聚奎任后勤部长。

话说邓华被任命为第13兵团司令,也是需要帮手的,军委先是任命了韩先楚做副司令,韩先楚和邓华都四野出来的,没问题,邓华还想调洪学智做副司令,也是四野的老兄弟了,但洪学智现在是广东军区的副司令,广东军区的司令兼政委叶剑英不肯放,洪学智两头为难,于是他决定去北京请示工作。

结果8月9日到了北京,洪学智就被邓华给“扣”下了,两人一齐在林彪的住处吃饭,林彪单刀直入,跟他说13兵团需要他洪学智,因为都是4野老部队,他比较熟,吃完这顿饭立马去东北,叶剑英那边不用管,东北的事比较紧急。

洪学智是真的为难了,他先是借口没带足行李,然后又说要回广州治病,都被林彪一口回绝,没衣服铺盖,去了东北给补充,要看病也给我去东北看。洪学智彻底没话讲,下午就被邓华拽上了去东北的火车,邓华告诉他,没问题的,他已经请示过军委了,军委已经同意了。这样洪学智才彻底安下心来。其实洪学智还是挺开心的,他一四野将领在广东非四野的叶剑英手下当副司令肯定不如去东北和老兄弟们一起来得舒服。

整个8月份一开始,人民军的攻势还是很犀利的,美韩联军就剩釜山防御圈了,所以尽管东北边防军准备挺积极,但这个时候还不会考虑到具体如何入朝参战的问题。但时间越到8月底,朝鲜那边的局势就越开始令人担心了,因为美韩联军尽管还是只有一个釜山防御圈,但是防守是越打越稳了,而人民军这个锋利矛头已经开始钝了,比如我之前提到过的T-34部队开始出现比较大的损失就是一点。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所谓的釜山防御圈,美军其实就4个军,而麦克阿瑟可以指挥的远远不止4个军,也就是说美军有充足的预备队,4个军加韩军就可以跟人民军打平,那么其他美军预备队压上去呢?光从一线兵力来说,联合国军就有15万,人民军就6万。

也就是说,到了8月底,朝鲜的局势被逆转的可能性空前巨大,为此东北方面需要增加防备的军力,于是第50军被紧急调入东北,而华东的宋时轮的第9兵团和西北的杨得志、李志民的第19兵团共6个军被部署在津浦、陇海铁路线,随时准备向东北增援。另外加紧向苏联订购空军、装甲兵等的装备。

果然,9月份局势逆转,10月份联军越线,10月中旬左右,北朝鲜基本要被灭了。这个事情毛泽东后来在70年代跟金日成聊起的时候还表示相当后怕。因为当时的中国抗战内战,基本全毁,没有什么后勤储备这种东西,物资兵力都要靠各个方向凑齐,然后交通条件又非常差,你像40军,从广州跑东北,紧急调兵,应该来说已经享受最好的交通待遇了,也要花费半个多月。从7月底开始调集兵力和物资,到10月底志愿军入朝,用了3个月,也就集中了5个军,而且开打以后物资紧缺到瞠目结舌的地步。而美军从反攻到几乎彻底干掉北朝鲜就用了1个月多点,所以说如果中国当时晚些,比如到8月底局势不对的时候再想到组建东北边防军那就不用入朝了。

再把目光回到美军这边,麦克阿瑟不是没有想到过中国军队入朝的事,有一点他是料对的,中国应该会以志愿军的模式入朝,但他认为兵力顶多只有几千人,要入朝肯定要过鸭绿江,只要美国空军控制住鸭绿江附近的制空权,这几千兵力也过不来。

为此,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杜鲁门都感觉战争很快就会以联合国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韩国将一统朝鲜半岛。为此麦克阿瑟和杜鲁门在威克岛会了面,权当是杜鲁门给麦克阿瑟的庆功宴了。

这次会面,杜鲁门对麦克阿瑟是客气之至,感觉麦克阿瑟是总统,杜鲁门是下级似的,地点就是麦克阿瑟自己定的,因为这个地方他比较方便。而杜鲁门从华盛顿出发前还发生了这个很脍炙人口的故事,就是杜鲁门感觉要带点礼物给麦克阿瑟,算是客气,于是就问老麦的夫人喜欢吃什么零食,助手告诉他是布隆糖,于是总统夫人和第一女儿忙活了大半天从大街上买回了这种糖,带去威克岛。

两个人一个从西往东飞,一个从东往西飞,老麦先到,杜鲁门晚了一天,这倒符合规矩——将军迎接总统。而且杜鲁门快到威克岛又发生了一个故事,就是因为顺风等的关系,杜鲁门的飞机比预定的时间要早到半小时,然后杜鲁门手下的官员就说如果提前半小时降落,老麦还没到机场,那个场面就有点尴尬了。于是飞机在天上又磨蹭了好久,直到威克岛的机场塔台报告说麦克阿瑟到了,总统专机又磨蹭了15分钟才降落,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杜鲁门是想保持总统的权威,但在老麦如虹的气势面前真的是力不从心,只能在这种事情上玩玩权威了,当然对于麦克阿瑟来说如果哪天他的气势被打破,杜鲁门会毫不犹豫把他搞得万劫不复。

两人都各怀鬼胎,飞机降落,总统下机,握手,合影(注意,麦克阿瑟没有敬礼,这是个失礼的举动),寒暄,拥抱,又合影,反正带了几百号官员记者,气氛倒是不错。

随后两人在一间简易的屋子会谈,麦克阿瑟汇报了朝鲜的情况,并且提出自己的一些要求和建议,随后又谈了菲律宾印度方面的经济建设,海军基地的问题,但是没谈台湾问题,因为就台湾出不出兵两人闹得有点僵。

当然中国的问题是免不了的,麦克阿瑟保证中共的军队敢越界他就立马予以全歼,而且麦克阿瑟还拿出了数据,东北的共军最多30万,鸭绿江边顶多12万,如果要越界,也只能同时指挥5、6万人在没有海空军的掩护下过江,全歼是没问题的,另外最近频频发生的空军“误袭”中国境内的事情,麦克阿瑟表示会加强管理,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助理国务卿腊斯克提醒说如果苏联出动空军怎么办,麦克阿瑟认为苏联空军的实力不足一谈,他们出战只会误炸中国军队。腊斯克又提醒说中朝毕竟只有一江之隔,布莱德雷也在一旁敲边鼓,说到了冬天鸭绿江一结冰,没桥也能过来。

麦克阿瑟是感觉烦死了,但在总统面前不好发作,于是就解释,中国人到朝鲜作战绝对不合算,我只要摧毁他们的补给线他们就玩完了,哪个中国指挥官能傻成那样(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麦克阿瑟切断补给线这招后来对我们灾难太深重了)。腊斯克和布莱得雷这才不响了。

整个会议开了1个半小时,会后杜鲁门请麦克阿瑟吃饭,麦克阿瑟说前线事多,不去吃了,杜鲁门感觉没面子但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就说先回华盛顿了,上机前他授予麦克阿瑟优质服务勋章,并赠送糖果。麦克阿瑟也回东京,在飞机上依旧对腊斯克愤恨不已,认为一个无名小卒太不厚道了。

不管腊斯克的那些问题是深思熟虑还是杞人忧天,总之最后都成为了现实,那是在10月底,估计麦克阿瑟自己也有些出人意料。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小说在线阅读_第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0816年轻的高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详解朝鲜战争——历史就应细细说第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