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很忙啊,又是毕业答辩,又是找工作,我可没那么多时间泡论坛,不像有些靠捣乱赚钱或是老不死的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半夜更新一下,下一贴我会尽快。也请各位有些耐心。
13、越线
照例说,美国参联会的目的已经达到,成功保护了韩国,朝鲜的主力已经被重创,短期内对韩国造不成太大威胁了,那么美国的下一步行动应该只有两种,一种是撤军回国跟战前的态势一样,第二种是留一部分兵力在三八线警戒,其余回国。但为何会发展到非但没有撤军,反而大举越过三八线,准备要一举灭掉北朝鲜,让韩国一统朝鲜半岛的态势呢,参联会又为何向麦克阿瑟授权越过三八线。
这个事情还真不想美国这种国家做事的样子。话说上次仁川登陆的决定就是反对赞成参半,结果打得这么漂亮,顿时让反对派哑口无言,赞成派欢欣鼓舞,更把老麦捧到天上去了。参联会是真没话说了,二战到现在,反对老麦这个计划,反对老麦那个计划,结果人家个个圆满完成,实在是没有反对的理由了,而且现在老麦说要跨过三八线了,参联会再以计划冒险,胜算太小反对真被局外人当猪看了,况且一举灭了北朝鲜就是给苏联人一记耳光,以老麦的英明神武肯定能办到,何乐而不为呢。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讲,当时参联会中有不少人对麦克阿瑟的决定已经不是赞成的级别了,而到了迷信的级别了,那还不是顺着麦克阿瑟的思想订计划。
对于麦克阿瑟而言,参联会对他的迷信也不是好事,这几年太顺了,顺得麦克阿瑟没了平常心,说难听点,现在就算苏联在北朝鲜屯个几十万部队,老麦也会毫不犹豫地抡起袖子就干仗,可惜麦克阿瑟自己没觉察到。
先把目光回到越过三八线前,韩国保住了,李承晚和金日成一样的货色,一看自己得势了,就开始考虑秋后算账,还要收利息了。但此时的李承晚心里很不痛快,因为他还不知道其实麦克阿瑟已经打算越过三八线了,他琢磨不透麦克阿瑟的想法,当然他对麦克阿瑟的那种态度更不爽,他李承晚好歹算是大韩民国的总统不是。于是他喊来了陆军参谋长丁一权,丁一权权力绝对不小,陆军参谋长,指挥全部陆军(如果不算美国人能指挥他的话),韩国又没啥海空军,等于丁一权手上捏着韩国的大部分军事力量,所以李承晚见到他后劈头盖脸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把麦克阿瑟当老大还是把他李承晚当老大,丁一权何等机灵之人,很快就领会到了老大的意思,一边保证他的唯一老大就是李老大,一边还是提醒了下李承晚,不是他不肯打,美英方面的意思都是保护南朝鲜不是,咱如果越线打北朝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承晚知道这个事情很有难度,因为按照美韩之间的协定,一开战,韩军的指挥权就自动归了美国(杯具思密达啊,韩国到现在貌似还是这样),如果美国人喊在三八线停,李承晚却喊给我继续向北冲,先不说部队会不会听李大总统的,就算有些部队听了,那后果就是一片混乱了。所以当时韩国的大部分将领都站在丁一权一边,主张还是先听听美国人的意思再说。
但李承晚就是李承晚,好歹也算一独裁者不是,如果这时候认怂那以后还怎么管理这帮手下,于是李承晚要求丁一权无论如何也要给我向北打,要不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丁一权这个郁闷啊,他得罪美国人也不是,得罪李承晚也不是,不过还好他智商比蔡秉德高多了,他决定搞次小打小闹,他立马打电话给驻扎在江陵的韩国第一军团军团长金白一,问北面有没有比较有威胁的北朝鲜阵地或是高地什么的,金白一说有,丁一权说那你等我命令一下就去攻下来,不要追击什么的,打下来就行。丁一权这招的确很妙,的确向北打了,李承晚那边说得过去,美国人那边也不好指责他,他只是下令拔掉一个有威胁的高地而已,也是出于防御考虑的。
打完电话,丁一权马不停蹄的去找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沃克对丁一权是比较有好感的,毕竟难兄难弟当初一起守釜山防御圈的,沃克正在看地图,见丁一权来了就赶紧告诉他美军的计划。
这个计划也是麦克阿瑟的计划,丁一权也算反应过来了,原来美军也计划着越线那,顿时感到如释重负,就和沃克一齐趴地图上看起计划来,麦克阿瑟的计划还是一个钳形攻势,两面夹击,只不过上次是南北方向的,这次换成东西方向的。
计划大致是这样的,沃克的第8集团军进攻平壤,也就是往西北方向挺进,第10军呢,再次下海,绕着朝鲜半岛来个环岛游,跑到东面的元山去,在那边登陆,向平壤挺进,大家看地图可以发现,平壤和元山如果连成一线的话,是北朝鲜最窄的一条线,麦克阿瑟也正是看重了这一点,决定将钳子的切合点放在这。随后组成新的攻击线再次向北推进。丁一权心领神会,表示等美军计划达成后,他会率领部队从兴南开始进攻,大家可以看下地图,兴南在什么地方,丁一权是真的毫无顾忌了,因为美国方面表示将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抵抗了。
计划谈完,丁一权还是问了一声沃克,说有个北朝鲜高地对我们威胁不小,能不能让我打一下,沃克此时肯定是表示没意见了。
其实这个高地已经没必要打了,因为美韩联军紧接着就要开始全线推进了。麦克阿瑟接到了参联会的命令,命令挺复杂,首先是授权他在三八线以北作战,但有不少规定,目标是摧毁北朝鲜军事力量,但南朝鲜的部队只可以在兴南、宁远、忠州一线作战,也就是说别让丁一权无所顾忌的北推,美军可以继续北推,但如果推进到与中国、苏联接壤的地区则要停下来,只能让朝鲜部队自己去打,另外不得向苏联和中国境内使用海空军力量。
麦克阿瑟看着这份命令就感到写得很蛋疼,其实明眼人也看出来了,既然不让韩军继续北进,那么与苏中的接壤地区到底谁来打呢?不过无所谓,只要参联会同意了进攻,那接下来的事情参联会就是个看客了,就由麦克阿瑟自由发挥了。
从9月26日开始,第10军开始向元山移动,陆战一师从仁川出发,第7军要复杂点,先乘火车到釜山,然后再从水路去元山。这么做沃克比较反感,本来南朝鲜经过战火,交通能力就损失不小,这么一来交通更加吃紧,沃克第8集团军如果进攻,后勤补给就都靠着这么几条铁路线,现在为了个第10军机动,搞得沃克很快就补给吃紧,本来沃克认为第10军也由他一齐指挥,也就不说什么了,结果发现第10军就是阿尔蒙德指挥,没他啥事,顿时爆发了,他的担心也没错,开战后他有些部队居然炮弹跟不上。
所以麦克阿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后勤困难,那就应该快速攻下元山,因为元山是个重要港口,如果将元山捏在手里,那么大批补给就不用通过铁路了,直接走元山港就行了,为此他还考虑两个方向各吃一个港口,西边打算吃的就是镇南浦。
6天后,战事全面打响,联合国军前线10万部队,1000架飞机、300艘军舰发起了猛攻,而北朝鲜总的防御兵力为9万,大部为新编部队。这里声明一下,这轮反攻,最先越线的是韩军,9月30日,他们就动了,韩军第3师先小打小闹吃下了好几个高地,随后一开战,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打到10月11日,他们居然抢在美国人前面把元山打了下来。而美军第8集团军则是按照计划于10月2日开始行动,首先进攻开城一线,随后又在礼成江附近的金川遭狙击,进展不快,打了7天,扫清了平壤外围,接下来北朝鲜首都算是危险了,金日成虽然严辞拒绝了韩国的劝降,但不得不考虑求援的事情了。
同样忧心忡忡的还有杜鲁门,尽管美军是打得风生水起,越打越勇,但杜鲁门脑子还是清楚的,如果真把中国或者苏联牵扯进来还真不好玩了,中国人现在一天一个广播说如果美国越界中国就会出兵,尽管美国真越界了也没出兵,但不代表一直不出兵。就算中国不出兵,结果苏联出兵了,那就更糟糕。所以杜鲁门一边命令麦克阿瑟加快进攻速度,另一方面再次提醒他千万不要对中国苏联境内实施军事行动。
而此时的中国也是一片犹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