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闻讯后,戚继光十月匆匆赶回,但终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他痛不欲生,甚至连他老爹的葬礼他都没能参加,这个遗憾,将永远地载入他的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个时候,什么志向,什么理想,全都不在乎了,他只想回到儿时,放掉所有的一切,抱着这个无私的亲人,大声痛哭。

爹!

故人离去,一切似乎都成了浮云。戚府上下都笼罩在一片死亡的阴霾中。戚继光站在父亲的灵位前,缦立凝视着排位,一语不发

他所回想的,是儿时那些珍贵的回忆,父亲那严肃而又慈祥的遗容一直停留在他的脑海中,受到地震般震痛的他,想哭。

不经意间,他的拳头已被他紧紧地窜紧。他坚定了决心,一定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了一个父亲所期望的那样的人,为国效力,出身入死,再所不辞!

在不久后的一个深夜里,秉烛苦读之时,戚继光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表示了他崇高的理想: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塵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他的理想不是为了成就功名,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他只想完成父亲的遗志,为了这片养育他的热土,洒下他的汗水,为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百姓。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他人生理想的体现,这位世袭的将军,立志要成为保卫疆土的安全,同样为的是他儿时写下的那四个刻骨铭心的大字

忠孝廉节

他要为这个目标奋斗他的一生

第七章庚戌之变(一)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再次启程。此时,他手里拿着的,是父亲的诰命世袭文书,很快他就要赴京继承职位了。到户部报到后,他便是名正言顺的“明威将军”了,尽管10岁那年他就接班了,但法律程序总要走完的。

因为世袭的职位,戚继光一开始就从高层干起。朝廷正式授予了他职权,分管登州卫的屯务。

该怎么说这个职务好呢?用现在的话讲形象点的话就是,后勤大队长。

明朝军队当时实行的是屯田制(还有募兵制),简单来说,就是让士兵在不打仗的时候,利用荒田,自己种菜自己吃,不需要国家更多的开销。既利用了荒田,又减少开支。

这种天才的想法,来自于一代枭雄,曹操。他是屯田思想的集大成者,及实践者。明朝开国,朱同志觉得还蛮好用的,也在全国推行开来了。

至于这种方法的好处嘛,首先,按照经济学的说法,屯田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分配使用。士兵平时不打仗,国家要花大把大把的钱去供着军队,打仗了,损失更大。所以这种方法既让荒田被开发利用了,又让士兵们的食物得到来源。

不好的地方,就是战斗力下降。士兵大多来自农田,没什么战斗力可言,每天又花那么多时间去种田,哪有多少时间训练。

再加上政治军事的腐败,嘉靖朝的政治从内阁开始烂一直烂到地方官员,平时战事少,将领们也没多管理,以致明军内部已是危机重重。所以当兵绝对是个热门职业,不用打仗,还有军饷拿。

而此时,屯田制已经被历史摧残地差不多了,富豪军官全面抢占土地,作为管理这事务的人,也没有几个是好货色。官员们时不时的从中捞一把油水,是十分方便又十分正常事,自然也没人会去计较什么,大家都习惯了。

士兵们更是渎职,什么打战不打战的,他们不过是来这里混混日子,吃吃军粮,找些道上的兄弟干些“大事”罢了,从没想过国家,更没有理想可言了。更可气的是,他们还喜欢搞腐败。

而戚继光此时所面对的,正是这一群好吃懒做的油兵子。

当兵的不像当兵的,带兵的不像带兵的。这完全不是父亲所形容的世界上最强悍的军队啊。愤青戚继光十分不解,又十分气愤。你们这完全是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

既然你们都这样,那我也要让你们看看我戚继光的厉害!

任职后,戚继光开始在军队进行改革,大刀阔斧地革腐败的命。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年轻气盛,觉得火势不够,不断地煽火,一直烧遍了军营。严肃纪律,整改军纪,这是他的第一步。

哪知道他的第一步就走的不太顺利了。

所有的士兵都像是在旁边看戏一样,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了几十岁的上司在一脸认真的搞着改革,只是觉得好笑。平时自己觉得打打哈欠过日子太无聊,也会去陪这名新长官玩玩,可是谁也没把他的话当话听。

毛头小子,你爷爷我当兵的时候,你还在吃奶呢,装什么正经啊!

兵油子们的轻松日子过惯了,谁会听一个刚出道的毛头小伙子呢?现实总是很残酷,涉世未深的戚继光倍受挫折。

戚继光火了,真的火了!这些天的改革完全没有成效,自己的劳动没有成果,那些老兵们完全不把自己的命令当命令看,自己这么卖力地为国家,却被当猴子一样的耍。什么世道啊!

戚继光深吸了一口冷气,他终于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是真真正正的,一副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

第一次改革失败了,但是戚继光没有把的军事计划给放弃掉,他不能把它用在士兵们身上,却用在更重要的地方,自己的身上。

每天早上,他都要进行长跑,强健体魄,练习枪棍等十八般武艺,进行超负荷练习。同时还不忘学习兵法,把古人的经验在自己的身上实践。久而久之,他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剑法枪法在军中都是十分出众的。

不久后的一天,他将要面对的,是三年一次的武举。

照理来说,戚继光有世袭的荣耀,他完全不需要像平民一样通过武举深造才是。这不就好像能考上清华而去了三流大学的学生显摆自己吗?如果考不上更丢脸。

但我不得不说的是,那个年代,考试成绩实在是太重要了。

管你是什么身份,哪怕是皇帝老儿的亲戚们,如果没有考试成绩作为身份证,你出门也一样被当成垃圾看待。如果戚继光想顺利地走在仕途上,没有武举的成绩,绝对不行!

其实,不管是处于哪个时代,像他这种骨子里就透着傲气的天才,这个他命里注定的世袭荣耀,根本就不能证明他自己。

属于他戚继光的荣耀,他要凭自己的真本事,亲手去获得。

嘉靖二十八年(1549),戚继光参加了武举乡试,一举中第,成为了武举人。

真的是个天才,这不是吹的。戚继光可是武将,武将给人的感觉就是鲁莽,横冲直撞,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又有满身的义气。可是唯独戚继光不同,要说最强悍的,最令文官们恐惧的,无法用政治阴谋暗算的武官是什么?

军事文官。

军魂:说说那些神一样的男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儒七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军魂:说说那些神一样的男人们第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