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解读:决定价值、指导千年意志的人无疑是成功的(但未必是最高级的),人都有急切寻求生存价值和生存合理性的冲动,而野心勃勃的人总是试图建构一套价值观和体系,并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推广(甚至不惜采用强硬手段),以赢得大众的敬仰和膜拜,使自己能名垂千古、寿与天齐。然而,那些能成功吸引他人习得和浸染的价值观同时也是危害他人最深的,价值观的确立者往往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即便他的本意是纯洁无私的,但是由于个人的学识有限,其价值观往往有颇多瑕疵,很难人人适用)。而一旦你浸染上一种价值观,想要脱身并不容易,那些冥顽不化的幽灵总会在我们耳边回荡。而且大部分人都认为价值观的确立是件非常严肃之事情,一旦确定就应该“从一而终”,不愿或不敢对价值观进行反思,因此最后往往成为他人的盘中美餐。尼采用生命创建了自鸣得意的权利意志学说,又要求门徒们离他而去,担心他欺骗了他们,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4.这远景式的世界,这对于视觉、触觉和听觉来说是虚假的世界,就是对于更敏锐的器官来说也是虚假的。但是,假如我们改进我们的器官,那么这个世界的可认识性、概括性、可行性和美感就开始消失了。正如回顾历史的进程,美感就不存在了一样。目的的编排本身就是一种假象。够了,我们了解愈肤浅、愈粗糙,世界也就表现得愈有价值、愈确切、愈美、愈有意义。体察得愈深入,则我们的估价也就下降得愈历害——简直近乎毫无意义!创造了这个有价值的世界的是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就等于认识到,崇敬真理乃是虚幻假象的结果——认识到,人们更应当去崇敬远远超过了真理的那种创造、简化、成形和虚构之力。

“一切都是虚假的!干什么都行!”

只有当目光呆滞,希望变得简单时,美的和有价值的东西才会出现:也许本来就是如此。

解读:这段话马上令人想起了一些场景:孩子捡起一片美丽的贝壳而奋迅地大叫,或者面对天上成群的大雁而怔怔发呆,又或者在绿草丛中奔跑嬉戏。对无知无识的他们而言,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亲切的。及至后来知识的习得,对事物的构造和运动的认识逐步加深,对周围的一切也不再好奇和惊喜,同时渐渐觉得美感和神秘性消失了。

认识越深入、体察越入微,越感觉单调乏味,越感觉生命没有意义。如何从这个怪圈中跳出来?那就要“返璞归真”。首先应该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价值体系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认识和真理也是我们自己“虚构”和“编造”的,世界上并没有“自在”的真理和价值。说得明白一点,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瞎编杜撰,因而,不要拘泥于一种价值观和知识体系中无法自拔。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对生存价值的苦苦寻觅,其实都是人的本能在作怪:希望种族延绵不绝,希望得到安全感和有根感,希望生命永垂不朽。事物其实是“不可认识”的,但我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就必须对其作出“人性化”的定义和解释。既然如此,就不要过分迷信和拘泥于以往沉重的、无人性和生机的认识,而要创造出一些更人性化、更美好,使生存更有诗意更有价值的体系。而要创造,就要首先“清除”以往习得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空空如也,最后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一切都是虚假的!干什么都行!”这个真理其实是双面刃:既能使人从沉疴中获得解脱,又使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可靠的坚实的信仰:因为它告诉我们,我们都得靠谎言活着。一点猜想:宗教为何还能继续生存?因为它提供了一套“坚实的”信仰,尽管这套信仰是如此矛盾重重充满显而易见的谎言,但是好歹它能提供给人一种有根感和归宿,而有根感和归宿是每个人热切寻求的。

5.比较高级的人和群畜之人。假如没有半人,那么我们就把前代的伟人奉为半神或完神。因为,宗教的出现证明,人类对人已经不感兴趣了(“女人也不能使我发生兴趣”,用哈姆雷特的话来说),或者纠集一群人,希望他们象议会一样起到专制统治的作用。

专制,这是伟人的特性:因为伟人要愚化庸众。

解读:这段话令我感兴趣的是最后一句话,即“专制,这是伟人的特性:因为伟人要愚化庸众。”伟人要愚化庸众,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我想说的是:其实伟人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他们其实是被“自我”概念深深奴役着,躁动不安的心时时渴望他人的顶礼膜拜。无权在握时会通过创造学说、艺术作品等软暴力渗透的方式使大众臣服,大权在握时会动用权利使大众对自己俯首称臣。尼采曾说,我们需要谎言而生存,我觉得“自我”概念是人类的最大谎言:没有自我,自我源于善意的虚构,伟人总渴望得到大众的崇拜和膜拜,但其实他们也一直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如果对伟人的业绩进行分解,使其各安其位,那会发现真正属于伟人的份额是很少的(偏激一点说就没有)。但是这一谎言应该继续维持,因为水至清则无鱼,这种善意的混淆能催生激情和斗志,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佛教的“无相无我”是个真理,但是这套真理与生存产生了很大冲突,所以它得不到多少人的青睐。一点猜想:“自我”概念是人类存在的重大基石,废黜自我是件异常危险的事情,但是未来总有一些“疯子”会和这个概念殊死搏斗的。

6. 1.有机的职能不过是基本意志的形式,即权力意志。——再从它分离出来。

2.权力意志专门化为谋生图存,谋求财产、工具、奴仆(俯首听命者),谋求当统治者:人体就是例证。——强大的意志指挥软弱的意志。除了为意志而意志之外,根本不存在别的什么因果关系。用机械论是解释不了的。

3.一切生物都有思维、情感和欲望。与下列事物不同的欲望是什么,即用某种障碍刺激权力感(比用有节奏的抑制和反抑制来得更强烈)——结果造成波浪起伏的运动。

这样说来,一切快乐都包含痛苦,这是不难理解的——假如快乐很大,则此前的痛苦就一定很长,整个生命的弓弦一定绷得很紧。

4.精神的职能。塑造意志,同化意志等。

解读:“权利意志”是尼采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非但将这一学说应用到了有机界,甚至用到了无机界——比如他对近代物理学的原子(单子)学说就破有微词,认为用原子解释物体的运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如果用权力意志——一物图谋扩大自己的领地、吞噬、侵占战胜对方,这种理论大家才能懂。我觉得机械论在物体的运动上的解释无疑是成功的——事实胜于雄辩,它非但对物体的变化和运动作出了解释,而且能成功预测事物的发展。只是他的解释有些“冷冰冰”,没有人情味,使大家觉得物体的运动与发展是毫无生机的,没有人的情感发挥的空间。针对此,尼采希望在运动中植入权力意志概念,对“无机界”(有机与无机的划分就很成问题,个人觉得)赋予人的光辉和色彩,这种全新的视角有其积极意义。

『道德经』,一部本该列为绝密,并禁它上百年的书》小说在线阅读_第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独孤123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道德经』,一部本该列为绝密,并禁它上百年的书第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