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作为与李如松齐名的大将,麻贵知道如果等到敌人杀到汉城城下,一切都完了。但固守不是死守,不是龟缩在汉城等敌人悠哉游哉地过来。明军必须主动出击,及时遏制敌人的攻势,才能打乱其部署,给后续部队集结争取到足够时间。

在十六世纪,全罗道连接忠清道与汉城只有一条坦途大道,即从全州一路往北,经公州至忠清道的天安,再向北至平泽、鸟山、水原,最终连接到汉城。天安位于这条枢纽大道的中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日军攻克天安,那明军的活动空间将被极大压缩,别无选择的麻贵只能在水原背靠汉江御敌。

计议再三,麻贵派出了解生、牛伯英、杨登山、颇贵四员健将,连夜秘密南下,前往天安驻屯。他又觉得不放心,又派了摆赛带两千骑兵从后面接应,前往葛院、介川一线。

解生、杨登山、颇贵、摆赛,三个蒙古人一个汉人,号称“宣大四将”,是麻贵的嫡系部队,这一次麻贵一口气全派出去了。

把宣大四将撒出去之后,麻贵亲率明军主力,进军水原以为汉城屏护。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要在汉城以南打一场运动防御战,在稷山、介川、水原之间设置多道防线,对日军进行层层阻截。

作为配合,杨镐甚至还打算请李昖御驾亲征,也去水原鼓舞士气,这个建议吓得李昖抱着柱子死活不放手,最后只得作罢。

就在明军心急火燎地南下时,日军也在心急火燎地北上。

走在最前面的,是第三军团黑田长政。在左路与右路军全州会师以后,黑田担当北上先锋,一直追着陈愚衷屁股后面穷追猛打,一路占领了公州,渡过锦江,逼近天安。在壬辰战争初期,黑田没参加军中二宝的那场极速狂飙,走的正是从天安到水原这条路,这次也算是故地重游。

最先抵达天安地区的,是明军。不过他们到了位于稷山山麓的金乌坪之后,就不走了,没急着进天安城。解生知道自己这点兵力不足以抵挡日军兵锋,与其在城内呆着,不如利用稷山的险要地形与敌周旋。这个决定,完全符合麻贵的动态防守策略。

解生勘察了一圈地形,跟几位同僚一合计,觉得稷山是个适合打埋伏的地方,应该把战场选在这里。于是他们把位置摆在了素沙坪以北,将部队分成三协,左右两协分别埋伏在西山附近的柳浦、灵通,中间一协当大道而立。素沙坪以南是一条小河,叫弓溪,倭寇只能通过河上小桥通行,才能进入素沙坪。如果能派别动队把桥砸断,那就是瓮中捉鳖。实在是个打埋伏的好地方。

这虽不符合兵力集中的原则,不过解生等人的兵力本来就十分有限,集中了也无大用,还不如分散以壮声势。

明军刚摆完阵势,日本人就到了。

九月初七清晨,黑田军出现在稷山南侧的全义馆,他对于天安小城毫不放在心上,扔给后队毛利秀元去解决,自己引军北上,先派遣了大将黑田图书助、栗山四郎右卫门和毛屋主水去稷山,带领两千人先期抵达素沙坪。

这一千人都穿着白色军服,当道的明军士兵这么一看,还以为是从战场上溃退下来的朝鲜士兵,不以为意。栗山四郎倒是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了,不过他看到大道上只有一协兵力,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也懒得回报黑田长政,下令士兵举枪射击,驱散这一小撮挡道的家伙。

一听到铁炮声响,明军都跳起来了。这不是朝鲜军,是如假包换的倭寇!

怎么办?

打!

明军左右两路同时从两侧杀出,摇旗呐喊,弓弩雨下,还用预先设置好的各种口径大炮对大道上的日军进行轰击。日军只顾着注意大道上的明军,被两翼突袭杀了一个猝不及防,队形登时大乱。在遮天蔽日的炮火压制下,日军士兵只能趴在地上瑟瑟发抖,根本顾不上反击。

硝烟尚未散尽,急促的马蹄声又由远及近地传来。日军惊恐地抬起头,发现有数百名骁勇骑兵从大道冲了出来,凭借着强大的突击力,一下子就突破了日军的队形。左右两协也毫不示弱,四将一马当先,英勇地亮出武器,跟凶残的倭寇展开白刃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埋伏,黑田军毫无心理准备,在大道上乱成一团,进不能进,退不能退。黑田图书助和栗山四郎右卫门位列“黑田八虎”,此时也都傻了眼。多亏了毛屋主水脑子反应快,一把抓起面大旗跑到高坡上,拼命摇晃,给混乱的部队一个明确信号。总算黑田军士兵纪律性也不错,虽乱不溃,依照毛屋主水的指挥勉强收拢队形,暂时退后。

这一次接触战中,日军伤亡不少。明军四将里,颇贵自己斩落三级,杨登山和解生也各自获得两级,主帅收获都如此之丰,这一仗胜得可谓干净利落。

三员日军将领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后退,其他两个人觉得敌众我寡,不如赶紧与黑田本队合流再打。毛屋主水却有不同意见:“我参加过许多次战役,见过人数最多的就是信长公对胜赖公的长筱之战。我们刚才遭遇的兵力,比长筱之战的人数还多!。敌人人多势众,咱们要撤的话,肯定要被他们追歼。我看不如一齐出动,拼死一战,说不定还有胜机。”

黑田与栗山忙问怎么打,毛屋主水大手一晃:“明军都配备有铁盾,用铁炮造不成多大伤害。咱们应该用铁炮齐射吸引敌人注意,再派人趁乱突入排盾的守备范围,砍脚不砍脑袋。”黑田与栗山一拍大腿,说咱们打!

他们按照毛屋主水的战术反扑,明军一下子没适应过来,暂时往后撤了撤。不过这种退却是暂时的,很快解生就反应过来日军是外强中干,他派了一支小分队,绕过日本人把素沙坪南的弓溪小桥给堵上了。这一下子,日军先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濒临崩溃。

这时黑田长政在远处听到枪炮声,问左右到底是碰到敌人了,还是在打鸟?探子很快回报,是在打人……

黑田长政一听,赶紧带着本队三千人匆匆赶了过来。大将黑田三左卫门大嚷说如果让敌人把先锋歼灭再过桥来打我们,咱们兵力太少,只有死路一条!他一马当先冲上桥头,驱散了正在毁桥的明军小分队,及时打通了道路。

黑田长政一看敌人势大,赶紧命令后藤基次循西山一侧前进,他自己则大张旗鼓登上东山以迷惑敌人。这个策略起到了效果,明军主力被吸引到了东山附近,后藤基次、母里太兵卫两员猛将乘时突击,击退了解生对日军先锋的围攻。黑田长政观察局势,发出了“敌兵十倍而我五后继,不可不死战”的感慨。

过了一会儿,解生又卷土重来。原来明军来了一支后继部队,指挥官是李益乔、刘遇节。两处合兵以后恢复了战斗力,重新把后藤、母里队压了回去。

黑田长政见状,不得不投入本部主力。这时另外一员将领竹森新右卫门建议说,敌人数量太多,硬拼难以支撑。不如我带一支部队从敌人右翼转过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您再带本队攻击其侧翼,才有胜机。

黑田同意了这个提案。果然明军被竹森的诱敌部队成功地吸引走,整个阵形向右侧旋转,把左侧暴露给了黑田本队。一番冲突之下,明军不得不再次后退。这时赶上太阳落山,双方结束了在稷山的这一场战斗。

历史在这里,又一次呈现出了它特有的魅力。

以上对这场战役的描述,全部取自于《黑田家记》,这是诸多史料里描述最为详尽的。根据这本书的记录,整个稷山之战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黑田图书助、栗田四郎、毛屋主水与明军的遭遇战,不敌后退。

第二阶段,黑田图书助、栗田四郎听从毛屋主水的建议,用铁炮和迫近战打破了明军的排盾阵,明军被迫后退。

第三阶段,黑田长政本队三千人听到枪炮声,催马急进。明军派遣别动队截断了素沙坪以南的小桥,把日军先锋堵在素沙坪,使后续部队不能前进。黑田图书助、栗田四郎、毛屋主水三将行将崩溃。

第四阶段,黑田三左卫门强行渡河,重新占领小桥。后藤基次与黑田长政分据两侧山头,母里、后藤队与解生、牛伯英、杨登山所部发生冲突,击退之。

第五阶段,明军李益乔、刘遇节援兵抵达,与解生会师,再度反击。日军被击退。

第六阶段,黑田长政本队开始进攻,以竹森新右卫门的策略使明军暴露出左翼,予以痛击。这时毛利秀元所部赶到,明军不得不全线后撤。

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小说在线阅读_第1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马伯庸_汗青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第1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