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朝鲜大臣们一听这个建议就急了。这也太过分了吧?我们被日本人欺负得这么惨,居然还让我们替他们请求封官?以德报怨,也没这么报的。于是李昖派了一波接一波的使臣去拜访顾养谦,希望他收回成命。

可惜顾养谦不是宋应昌,他铁了心要和谈,对朝鲜的恳求压根不听,反而以撤兵作要挟。

两边就这事开始扯皮,一扯就扯到了七月份。还没等扯出结果呢,来自北京的一场信任危机悄然降落在顾养谦头上。

原来早在万历二十二年初,宋应昌那时候已经离任,顾养谦还在上任的路上,整个朝鲜战区正处于没人管的状态。李昖趁这个机会,派了一个谢恩使团去北京告状,把晋州惨案和倭寇在和谈期间的一系列骚扰行径汇报给大明朝廷,请求千万别搞什么封贡。

这个使团在北京大概是没使动关节,一直没机会觐见万历皇帝,一呆就是好几个月。他们带的奏章,即便是递上去了,估计也是石沉大海,无人问津。可凡事架不住有心人。这份奏章,被戶部的給事中陈世恩无意中看到了。

陈世恩立场是主战,正发愁如何才能攻倒石星庇护下的顾养谦,他看到这份奏章,不禁大喜过望,连夜查阅往来文书,写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弹劾帖。这篇弹劾帖写的极其精彩,里面大量引用了大量明、日、韩三方的信件文书和作战记录,引经据典,逻辑清晰,力证顾养谦的封贡之议是完全错误的。

万历看了这个帖子,很不高兴。顾养谦这小子,倭寇明明这么嚣张,他还说什么倭情恭顺,这不是拿皇帝开涮么?他批示说:“事成,功有所归。不成,责亦难诿。今后但有争论奏疏,宜两存勿辨,以观日后效验如何。”

石星一看这个批示,登时坐不住了。万历本来是支持和谈的,现在立场却发生了动摇。他赶紧让顾养谦拿出点成绩出来,否则皇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心思。

顾养谦一听,连忙对朝鲜人放了一句狠话:“你们若再不替日本人请求封贡,我就把明军全撤回鸭绿江,到时候东事将不复矣!”他说到做到,在浙兵之后,刘綎所部川军也被调回国内,大明在朝鲜的驻军力量被进一步削弱。

朝鲜人扛不住顾养谦的威胁,纵然他们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咬牙认栽,违心起草了一份代倭请封表。

与此同时,他召见了困在辽阳好长时间的内腾如安。顾养谦之前一直把内腾如安软禁在辽阳,是因为他知道单是这份降表不能说明问题,必须和朝鲜人的代请封贡奏折一起交上去,才有说服力。可怜内藤如安就为了这薄薄的几页纸,白白等了好几个月。

这次顾养谦见了内藤如安,说你收拾收拾,带上《关白降表》准备上京,只要朝鲜人的奏折一到,你就出发。内藤如安欢天喜地回去整理行装,耐心等候。

可怜内藤这一等,又是两个月过去……

朝鲜人的代请封贡的奏折写好是写好了,可到底送还是不送,大臣们又争论了很久,等到李昖下了决心,让使臣带着奏折出发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份了。

这时一个人事变动的消息传到了汉城。顾养谦被回调兵部管事,接替他的是兵部另外一位侍郎孙矿。

李昖一听就急了,被免职了?我们才按照老顾你的要求昧着良心帮日本人说话,这才几天你就被撤职了?

这不坑爹呢吗?

不怪李昖这么激动,顾养谦搞出这么不靠谱儿的一出戏,让朝鲜人的立场全乱套。

顾养谦怎么会被撤职呢?又是石星下的手!

以陈世恩为首的言官这几个月来卖力弹劾,顾养谦又迟迟拿不出成绩,已是左支右绌。五月份福建巡按御史刘芳誉上书请求绝封,在奏折里他说已经派人联系上了在日本的许仪后——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个人物——取回来更详细的情报。情报显示日本厉兵秣马,一直在积极备战,甚至连日军火器原料积储产地什么的都打探清楚。

刘芳誉是顾养谦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石星一看到这份奏疏,便知道老顾已是圣眷不在,不能再留了。他

只得施展出丢车保帅的手段,把被弹得千疮百孔的老顾调回部里,另外派了孙矿去接任。

孙矿也主张封贡的,可朝廷的风向有了变化,他也不好表露出太明显的倾向。在陈世恩等人的策动下,很快朝廷掀起了一股新的主战风潮,鼓吹响应朝鲜的请求,增兵半岛以备倭寇再袭。

陈世恩“保卫朝鲜,干掉倭奴”的口号还没喊完,朝鲜人的代日封贡奏折在九月十二日送到了北京……

这一下子,大明朝廷所有人都糊涂了。

朝鲜到底怎么回事?先说不可与倭寇议和,现在又忽然来这么一封代倭封贡的奏折,前后矛盾抵牾,混乱不堪。

远在汉城的李昖委屈得都快哭了,想打的时候碰上大明想和,想和的时候又碰上大明想打,这时间差真不怪我,实在是要怪北京离汉城太远,信息更新太不及时了。

这一连串黑色幽默的误会搅混了京城的水。主战派苦心孤诣为朝鲜制造舆论,现在苦主居然先反水了,士气为之顿挫。

这时候,老奸巨猾的石星意识到,机会总算来了。

这时候,老奸巨猾的石星意识到,机会总算来了。

这位老政治家向皇帝提议说现在大家思维这么混乱,要不咱们找个明白人问问吧。万历皇帝说找谁问啊?石星淡然一笑,告诉皇帝日本有一位使臣小西飞就在辽阳,一直恭敬地等待着来北京朝觐的许可。

万历皇帝对日本使臣兴趣不大,可石星又告诉他,您别忘了,这位日本使臣身上,带着丰臣秀吉给咱们大明的降表呢。这一下正搔到了万历皇帝的痒处,他之前听顾养谦说过有这么回事,但没细问。现在石星一提,他马上就想起来了,下旨说:“叫过来吧!”

皇帝金口一开,什么事情都好办。石星立刻派了一位兵部特使姚洪前往辽阳,通知已经等得快发疯的内藤如安去北京觐见,沈惟敬作陪同。

内藤如安大喜过望,连夜收拾行李,往辽东而来,并于十二月上旬抵达帝都。

当他看到北京巍峨的城墙时,不禁泪流满面。万历二十一年七月,他带着主君的期待踏上釜山,到今天终于到了北京,这一段路他足足走了一年半……

第九章 东亚第一骗局 (上)

内藤如安在北京受到了热烈欢迎,这是几十年来第一位以正式使节身份抵达京城的日本人。石星和主和派的官员都把他当成了和平天使,希望他的到来能够为两国和谈带来一丝曙光。为此,朝廷还特意恩准,允许内藤如安过城楼的时候可以不下马——这已经是王公级别的待遇了。

内藤如安被安置在朝阳门外的成国公庄居住,沈惟敬陪他一起住。这里本是靖难大将、成国公朱能在北京的宅子,八世孙朱世桢早在万历十四年自杀身亡,目前还没人袭爵,庄子也空着,正好便宜了这个日本人。

盘桓数日,到了十二月十一日,内藤如安终于在午门楼见到了大明最高的统治者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以会见朝鲜、琉球使臣的礼仪接待内藤如安,排场极大,百官陪班,数百余名盔明甲亮的大汉将军林立两侧。内藤如安哪里见过这种气势,吓得两股战战,一叩到底,表现得极其恭顺,如同一只见了狮子的绵羊,乖乖奉上了伪造的关白降表。万历展卷一读,不禁微微点头。

这降表的语气低三下四、战战兢兢,一副唯恐惹怒大明的神态。这让万历很是满意。皇帝嘛,金银珠宝都不缺,要的就是一个面子。现在既然日本关白把面子送过来了,万历自然是龙颜大悦。

趁着高兴劲儿,万历问了内藤如安几个问题,诸如“秀吉为何侵略朝鲜”、“战败以后为何赖在朝鲜不走”之类的问题。内藤如安的回答也是老生常谈,无非“朝鲜阻挡我国进贡之路”、“乞待上朝封赏”之类。这些话题前几个月朝廷都吵烂了,没什么新鲜的。

万历发话了:“让兵部派个人去釜山告诉小西行长,朝鲜不能留兵,当地筑的城堡一律烧毁。”内藤如安跪在地上,指天发誓,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会顺从上朝意愿,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万历大喜,指示说“如果你们能这么听话,那么万事好商量,具体细则去跟石星他们研究一下吧。”

觐见没多长时间就结束了,皇帝只需要表明个政治态度,具体细节还得让底下的人商议。内藤如安见完万历,在二十日前往左阙门附近的办公室。在那里,石星和赵志皋、吏部尚书孙丕扬有关部门的大臣向内藤如安正式提出了大明的三个条件:

一,所有日本人都回日本。

二,封秀吉为日本国王,通贡则不许。

三,发誓再不许侵犯朝鲜。

相比起秀吉提出来的那狂妄的“秀七点”来说,万历皇帝已经是相当大度了,既没提惩罚,也不提赔偿,只要你恢复到战前状态,咱们这事就算了了。

如果你说话不算话,那也没关系。万历早已经划出了底线:“既定釜倭报退,则前局可完;如既封而倭不肯即行,或别有要求,则无再复议一意战守。”意思很明确,你这回要是老老实实退了,那么封事如常;如果你还唧唧歪歪,那咱们就战场见!

对于这三点要求,内藤如安磕巴都没打一个就接受了,于是双方皆大欢喜。

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小说在线阅读_第1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马伯庸_汗青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第1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