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 继续更新 ==============================

大致叙述了一下唐僧、猴哥、观音在13~14回的互动之后,笔者先对唐僧做个背景介绍,或曰陈列他的简历。要申明的是,附录中的唐僧年表与正文有很大出入,只能做参考。从版本学来看,附录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清初的《西游记证道书》才有,还是作为正文出现的,肯定是后人根据正文关于唐僧的记载而单独提取出来扩写的,多数资料能与正文对照的上,最大的问题是唐僧的生年与正文不合,严重削弱了它的可靠性,因此建国之后出版的《西游记》,其依据是明朝出版的最权威的【世德堂本】,清朝才出现的唐僧出身,又不好抛弃,只好提取出来做附录,故而某西游高手根据附录考证出唐僧是刘洪之子,显得非常可笑。

姓名:本名金蝉子,今生姓陈,没有正式名字。第48回,路过通天河时唐僧被金鱼精生擒,老猪开玩笑说:【师父姓陈,名到底了】,后面老猪对陈家庄群众们说:【(唐僧)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陈到底也】。

小名:江流古佛儿、江流儿

法号:陈玄奘

雅号:三藏法师。这是唐太宗为他起的

封号:御弟圣僧,又名唐僧

官职: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大阐都纲(91回)

荣誉称号:忠心赤胆大阐法师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不详

职业:和尚

父亲:陈光蕊(附录说姓陈名萼,表字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

母亲:殷氏(附录中叫做殷温娇,又名满堂娇)

外祖父:殷开山,官居一路总管(附录中说是丞相)

师父:如来,授业恩师是【金山寺恩师(37回)】迁安和尚(第11回)。附录说他的授业师父是法明和尚

籍贯:唐朝海州弘农郡聚贤庄(第14回)。

出生时间:隋朝大业5年(609)。在第93回,取经团行至天竺国,时为贞观27年(653),唐僧自称45岁(虚度四十五年矣)。考虑到当时算年龄都按虚岁,所以唐僧生于609年,出发取经时31岁。

身高:书中没明说。第49回金鱼精将唐僧藏在一个6尺长短的石匣里面,说明他大致身高6尺,折合现代是1.8米的大高个,比【身不满四尺】(第2回)的猴哥高出一半。

长相:第80回说【三藏眉清目秀,额阔顶平,耳垂肩,手过膝,好似罗汉临凡,十分俊雅】。第54回,西梁女国女王眼中的唐僧是这般模样:

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

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

外貌特征为白、胖、嫩。第68回说唐僧是个【白面胖和尚】;第28回,小妖们对黄袍怪说唐僧,【团头大面,两耳垂肩,嫩刮刮的一身肉,细娇娇的一张皮,且是好个和尚】。

看了唐僧的外貌特征,大家会不会有眼熟的感觉呢?没错,唐僧长得和刘大耳贼几乎一模一样。《三国志》中的刘备是【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三国演义》中是【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 继续更新 ==============================

誓言: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但愿我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第13回)

愿景: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特异功能:第33回说唐僧【头上祥云照顶】;第80回说唐僧【头顶上有祥云瑞霭罩定】,【祥云缥缈,瑞霭氤氲】。《史记 高祖本纪》说【季(刘邦)所居上常有云气】,《项羽本纪》说刘邦身上的云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唐僧身上的云气与刘三差不多。

本领:

1.会坐禅。第43回车迟国斗法期间,唐僧说:【我幼年遇方上禅僧讲道,那性命根本上,定性存神,在死生关里,也坐二三个年头】。

2.会超度亡灵、祝祷死人。第12回唐僧超度了猎户刘伯钦的老爹,第56回又为被猴哥打死的毛贼写悼词。

3.略通医药。至少听说过《素问》、《难经》、《本草》、《脉诀》等医书,第37回中用中药的名字写了一首很精致的诗: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掌握的经书和咒语:

《受生度亡经》、《安邦天宝篆》、《劝修功卷》(第12回)、净口业的真言、净身心的神咒、《度亡经》、《金刚经》、《观音经》、《法华经》、《弥陀经》、《孔雀经》(第13回)、《梁皇水忏》(与81回的《梁王忏》疑似)、《孔雀真经》(37回)、《启斋经》(47回)、《华严》(第96回)。第19回,乌巢禅师传授给唐僧一部《多心经》。

============================== 继续更新 ==============================

看完唐僧的背景资料,我们再分析一下他的性格。唐僧性格的最大特点,大概是慈悲过度。猴哥3次离开取经团,都与此有关。第一次是在第14回,猴哥打死若干强盗,唐僧絮絮叨叨一大堆废话,猴哥愤然主动脱离取经团。第二次是在第27回,猴哥三打白骨精,唐僧第1次主动将猴哥驱逐。第三次是第56回猴哥打死强盗若干,最终导致唐僧第2次驱逐猴哥。不过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唐僧的慈悲并不简单,或者并非完全来自【人妖颠倒是非淆】:

1.取经工程是【人在做天在看】的政绩工程,天庭、西天各级衙门、无数人都在各怀鬼胎的紧盯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稍有不慎,不仅仅是取经失败,唐僧本人也要万劫不复。第82回唐僧亲口说:【我若把真阳丧了,我就身堕轮回,打在那阴山背后,永世不得翻身】。第23回,黎山老母、观音、文殊、普贤变成美女,赤膊上阵考察取经团。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银角大王,本是老君应观音再三请求考验取经团,而特意派出的2个童子。至于其他妖精、强盗,还有多少是各处仙佛安排的,那就无法统计了。所以唐僧也不容易,必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加着一万个小心。即便如此,依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第49回通天河老王八求唐僧向如来问下它何时能成仙,唐僧一不小心就答应了,这件芝麻粒大的小事都被西天记录在案,其结果是唐僧取经回大唐时,被老王八扔进通天河洗了个冷水澡。

2.唐僧不是绝对的慈悲和唠叨,说他是装相可能有些过分,至少不是对谁都慈悲。第44回,取经团路过正在搞宗教迫害的车迟国,猴哥在智渊寺打死2个道士,唐僧没有哀悼的意思也就罢了,居然一句有关的话都没有。第16回,观音禅院的金池长老,因烧毁寺院又丢失袈裟,羞愤烦恼之余,当着唐僧的面一头撞死。虽说金池是咎由自取,唐僧说一声善哉啥的,多少也是个意思,但唐僧对死在面前的金池不置一词,他关心的是袈裟的下落,为此第2次念了紧箍咒。

============================== 继续更新 ==============================

唐僧还有一些其他性格特点,往好了说是善于变通、不是死脑筋,往坏了说是两面三刀。

1.善于说谎。第14回,唐僧对猴哥说:【出家人不要说谎】,第25回唐僧教导徒弟们说:【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第56回的旁白又说:【长老一生不会说谎】。唐僧真的不说谎吗,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当猴哥看到观音送给唐僧的绵布直裰、嵌金花帽时,问唐僧这玩意是哪来的,唐僧瞪眼说瞎话不带打草稿的:【是我小时穿戴的】。一旦猴哥戴上金箍,唐僧马上就开念咒语,测试咒语灵不灵。

2.善于为尊者讳。变成老太婆的观音送给唐僧衣、帽之后,化作金光去追猴哥,唐僧马上意识到这老太婆是观音,赶紧【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等猴哥戴上紧箍,追问唐僧这破玩意是谁给的时候,唐僧却不直说是观音给的,而是说:【是适间一个老母传授我的】。猴哥多聪明啊,立即勃然大怒,要去找观音拼命:【不消讲了!这个老母,坐定是那个观世音!他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唐僧对他讲了一番观音也会紧箍咒的道理,猴哥才放弃追打观音的打算。

西游记之七大圣全传》小说在线阅读_第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无性大象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游记之七大圣全传第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