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更新 ==============================
第六卷 南海潮音—观世音菩萨
6.5 紧箍直裰
唐僧率领的包括2名随从、1匹白马的Beta版取经团,离开长安的第1站是陕西扶风法门寺,第2站是巩州(大致在甘肃陇西县)。第3站是河州卫,这里是大唐帝国的西界。虽然唐朝实行府兵制,设置左右武卫、左右千牛卫等【十六卫】来管理天下军府,却没有【卫】这种地方军事机构。这个河州卫的原型应该是明朝的河州卫,位于甘肃中部的临夏县一带,在甘肃省会兰州、青海省会西宁之间,陇青两省的交界处。在《西游记》框架内,过了河州卫,就出了唐帝国国境。
贞观13年9月底(秋深时节),刚刚出国的取经团,被双叉岭的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这虎熊牛三人组擒获。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的妖精很多,说到底都是有惊无险,要说受惊最重的,肯定是双叉岭这次。虎熊牛当着唐僧的面,吃掉了唐僧的俩随从,吃人过程之残忍,令人发指:【(寅将军)将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熊山君、特处士),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得啯(guō)啅(zhào)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面对如此惨不忍睹的人间惨剧,唐僧几乎被活活吓死,好在唐僧的神经比较结实,没有精神崩溃,这也是唐僧取经路上的第一难。万幸的是,天庭的头号重臣太白金星现身,救出唐僧之余还带出了白马、行李。双叉岭的惨剧,很明显是西天刻意安排的,目的一是干掉2个随从,否则他俩到了西天不好安排工作;二是吓唬一下唐僧,既锻炼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能让他安心收猴哥为徒弟。
===== 西行路线图。大唐境内有4站:A长安,B法门寺,C巩州,D河州卫 =====
脱离险境的唐僧遇到了猎户刘伯钦,唐僧施展念经超度的本事,将刘伯钦的亡父送往【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按照前述的投胎六道之分,刘父走的应该是【富道】(积德的转生富道)。继续西行是两界山,也就是猴哥服刑500年的五行山。刘伯钦说:【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结合前面的河州卫是【大唐的山河边界】,这2处记载来看,河州卫是大唐直辖领土的西界,而两界山是唐朝势力的西界,河州卫、两界山/五行山之间是听命于大唐的附庸势力,两界山以西的鞑(dá)靼(dá),则完全不听命于大唐。猴哥服刑的地方,在两界山的西麓,属于鞑靼国而不是大唐。鞑靼的另一种写法是【达达】,第73回中出场的百眼魔君蜈蚣精,长得【准头高大类回回,唇口翻张如达达】。然则读过古典名著《金瓶梅》的看官们,一定会对【达达】2字有着更深刻的印象。
============================== 继续更新 ==============================
按照猴哥的指点,唐僧摘下了500年前如来留下的,写有【唵、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六字真言的封皮,放猴哥出狱,至此猴哥成为取经团的正式成员、唐僧的大徒弟。猴哥出狱后的第一件事,是打死一头老虎,随即剥下虎皮做了一件虎皮围裙。紧接着取经团就遇到了猴哥加入以来的第一场磨难,6个不知死活的毛贼,居然打起抢劫唐僧的主意,被猴哥一通乱棍全部打死。慈悲心过剩的唐僧见死了这么多人,便絮絮叨叨起来。猴哥无法无天惯了,500年的监狱生涯也没磨平他的锋芒,一怒之下索性不干了,脱离取经团回花果山继续做妖精,这是猴哥第一次主动要求脱离取经团,而且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猴哥前脚刚走,观音就变成老太婆,鬼鬼祟祟的找上唐僧,送给唐僧2样东西:为猴哥量身定做的一件光艳艳的绵布直裰(duō, 大领长袍),以及一顶嵌金花帽,也就是如来给观音的3个头箍中的紧箍,并将紧箍咒的口诀传授给唐僧,还美其名曰【定心真言】,最后叮嘱唐僧紧箍咒是绝密的高科技,【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日后唐僧猴哥在使用紧箍咒的实践中,还发现这咒语的覆盖范围极大,可以说是无远弗届,第27回唐僧开除猴哥教籍时,猴哥要求唐僧将紧箍摘掉,理由是【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观音把这些事做完了,才化作金光去追猴哥。
猴哥离开取经团,并未直接奔向花果山,而是先去拜访东海龙王敖广。听了猴哥出狱、拜师、退团的经过后,敖广的反应很有意思,居然忽悠猴哥继续给唐僧当徒弟,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堆诸如【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的话。猴哥听了【沉吟半晌不语】,最终还是决定回去继续取经,敖广见把猴哥说动了,十分【欣喜】,急急忙忙的催猴哥上路。猴哥刚离开龙宫,就遇到了前来追赶自己的观音。观音理直气壮的指责猴哥擅离职守,猴哥则很窘迫,【慌得个行者在云端里施礼】,随即回去见唐僧。猴哥返回取经团,一则是图个前程,二则是为了报唐僧的解救之恩,即使从人情的角度来看,猴哥出狱以来打死一头老虎、六个毛贼,显然不足以报恩,猴哥是个特立独行之人,不愿意欠任何人的人情,所以他面对观音的指责,根本无话可说,赶紧返回唐僧身边。
重返取经团的猴哥,发现了观音送的绵布直裰和嵌金花帽,便询问两样东西的来历,唐僧顺口胡诌,说是他小时候穿戴的,猴哥不知是圈套,赶紧换上,绵布直裰还好,嵌金花帽却再也摘不下来了。唐僧念了一遍紧箍咒,发现这玩意确实好使,猴哥疼得满地打滚,从此之后唐僧就有了控制猴哥的手段,这也是唐僧第1次念紧箍咒,算是一次成功的实验。猴哥是何等聪明之人,很快就认定这紧箍是观音送来的,准备去南海找观音拼命。这时唐僧又明白了一把,说我的紧箍咒是观音教的,我会她自然也会,你去找她,她也念一遍,你不是自寻烦恼吗。猴哥听了也是这么回事,便【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束一束绵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
为什么猪八戒那么缠着寿星,开一些很没礼数的玩笑?
====================================================
猴哥救果树的第一反应,是去东海找三星和东华大帝君,他们是书中最强大的炼丹集团。老猪本是凡人,靠高人指点才吃了金丹成仙的,结合老猪与三星没大没小,东华大帝君却端着架子不来,就知道老猪的师父是谁了。
“天上蟠桃三度摸”,这里的‘’三‘’会不会只是一个虚词?并不是指实实在在的“三次”?
====================================================
我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是虚词,则还是应该超过 3 次,则蟠桃会的间隔时间会更短,无论如何都短于 365 地上年。事实上,很多神仙都住在地上,蟠桃会是玉帝、王母联络各方仙佛的大趴体,权力基础不牢固的玉帝要靠它巩固自身势力,蟠桃会间隔太长,对他不利。蟠桃会间隔短,蟠桃的结果期又很长,所以王母被迫种了 3600 棵桃树之多,以保证每次蟠桃会才都有果子吃,猴哥当了不到半个天上年的园长,偷吃了所有大桃子,必然破坏了蟠桃会,仅这一项罪名,就足够死刑了。
to 洲海伊云
龙王这个级别的神仙,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是从下往上看,觉得很大,玉帝、如来则是从上往下看,会觉得很小。举例来说,我家乡是个大中型城市,在全国能进前 50 名,我们小民就觉得市长很大,但从中央来看,这个市长只是个小虾米。龙王的法力不够,经常被妖精差遣,都成了老油条,别说大鹏级别的妖精不敢得罪,看到被抛尸的陈光蕊、乌鸡国王,龙王第一反应是有猫腻,赶紧用定颜珠定住,至于有啥好处坏处,则是先看看再说,小心驶得万年船。相比于四海龙王,泾河龙王就很狂妄,他听说袁守城算卦迫害他的水族,他的第一反应是杀进长安城,宰了袁守城,可见他很高调,棱角比四海龙王多很多,所以理所应当的死了。
北海龙王与大鹏的交情,应该并不深,估计也就是点头之交,不敢得罪而已,看见大鹏得罪了取经团来,知道大鹏死定了,如来算计大鹏可有年头了,既然现在有了足够的借口,不把大鹏灭了才怪。
龙王的瞬间移动,可能是玉帝或老君为了便于他们下雨,而赋予他们的特殊技能,他们仅此一项特技而已,除此之外再没啥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