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一乡观天下,此时的天下不是封闭的国家,全球化流动在国家藩篱之上,
长期关注媒体,对此领域的了解较深,从此领域可知金融领域,挤掉所谓战略忽悠的泡沫,依然能够强烈感受到被动态势。
中国因为内倾思维决定的束缚力量于内导致了类似民生高压锅的气氛。现在面临的瓶颈问题不但要从体制上解决更要以文化探讨为前提,这似乎超越了眼前的共和国和共产党的话语体系哟。
为什么如此悲观?因为对中国太乐观,对中国优良秉性、有待唤醒力量的崇拜呵。
从乐观角度讲,就像世界看到的,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实际上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或许这里可以加上远远两个字。
大侠们争论其实观点交错,个人承认大多数人认为的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也相当程度上认同少数派表露的可以做的更好,历史乐观主义同时包含对当前的肯定和鞭策、反思,面对未来同时持有激昂斗志、远大抱负,更清晰洞察各种环生险象、激流险滩、十面埋伏。
要理解自然,理解常态,过程是曲折的,大方向是前进的,我们不能否定大方向,也不能仅遥视大方向,要习惯聚焦曲折坎特,把每个步伐千锤百炼,国家才能持久大步挺近,就像之前谈到的,完美就是千疮百孔,理想主义者眼中的完美,就是务实主义者的千疮百孔,而他们芸芸众生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呵呵
众所周知,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然而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国家长期侵占许多岛屿。5月底,在越方“中国渔船日前蓄意割断越南在南海作业的油气勘探船电缆”、中方“中国渔船正常作业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和拖曳”事件发生后,南海事态(中越双边)有所激化。
6月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了越南国防部长冯光青,越南国防部长称不允许第三国干涉南海问题,越南也不搞“三角关系”。媒体猜测,中国军方应该是有所警示,换来越南小心翼翼/逼迫越南“主动”承诺。然而这也是越南的技术化表达,它在香格里拉平台上释放了其他信息,颇得西方民主的发散思维的两手应对精髓,问题的关键是其实力是否足以玩复杂游戏。
6月9日,越南总理阮晋勇称对“黄沙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即中国西沙、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会继续坚定申明及表明越南全党、全国人民、全军保护这个国家海域和岛屿的最强决心。”阮晋勇在军队服役20年、曾任安全部门和经济部门部长,通过上述讲话成为此次领土纠纷中表态的最高越南领导人。作为强硬“警告”的动作展示,越南将于6月13日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演习地点将在距离越南广南省40公里处的汉翁岛附近进行。
对南海多年的放纵,终于到了立家规的时候,究竟是通过中美博弈让南海纷争尘埃落定,还是通过戡平南海以增加中美博弈的筹码?似乎顺其自然的对越南菲律宾采取打压管制是中国最佳选择。有人担心这会打破稳定的周边环境,破坏战略机遇期发展的外部氛围,个人认为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关键在于发挥能动性予以控制,许多经验和技巧要在“实战”中积累。对付越南撮尔小国,是不需要举国体制的,舰队、军区、地方、中央职能部门、媒体的配合足以。
越南跳梁的背后,我们公开谈美国,显然美国是幕后驱动力量,当然我们也知道问题的复杂性,更深的幕后有俄罗斯、日本、印度、韩国、甚至菲律宾、印尼等“利益共同体”。越南战争期间博弈两方是中美,中越战争期间就变成了中苏,至今美俄依然不放弃关注,中美博弈背景下美国当然不让地走向前台,而中俄战略合作背景下俄罗斯退居幕后,但也仅仅是退居而已,影响力在持续发挥。
东亚局势已经证明,美日军事同盟、美韩军事同盟不堪实用,美国保护伞最大程度体现在口头上,这在天安舰事件、延平岛炮击事件、中日撞船事件中有充分体现,加上欧洲的格鲁吉亚战争等等,美国在安全上的失信(先挑拨、先撤退)已成为普遍现象。何况美国在南海周围没有盟友,菲律宾和越南不是,新加坡勉强算是。
这次事态激化,美国依然按照自己的风格行事。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与越南方面进行了接触,肯定对中美、中越的接触成果构成负面制衡。在似乎得到前台幕后多方的“无声关怀”下,由越南总理高调发出了侵占中国南海领土的最强音,其海军在复杂形势下的敏感时刻做出实弹演习的挑衅动作。
如果仅仅抱着教训一下的目的,中国出手并取胜如探囊取物,显然中国有更大的目标和考量,如何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南海主权问题?如何能延续惨淡经营的和平崛起的大方向不受干扰的前行?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付越南撮尔小国,是不需要举国体制的,中国不需要战争确切说是不需要全面战争,对越南动手不能改变中国整体和平的事实。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最大的挑战可能来自于美英日韩欧等媒体营造的“天下围攻”,中国将面临被各方有目的批量释放的口水淹没、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危险。不要幻想中国制造出欧美打击利比亚那样的借口,也不要幻想中国有技巧娴熟操控这场媒体盛宴,所以这也牵扯到国内的情况。
很多人意识到,越南的背后有俄罗斯,越南和印度是俄罗斯困死中国的两个支点。这种观点不是空穴来风,有着历史与现实的支撑,俄罗斯不会甘于寂寞,它的政治触角伸向任何全球热点,但中国大打出手不会导致翻脸,应该是战略协调受到些影响,那时中俄会有利益交换和妥协。如前所述,在反霸大业下,既然中俄是战略伙伴,那么在中越争端事件里,俄罗斯应该不会公开支持后者,而提供军火供给却不公开支持的做法不会带来巨大挑战,毕竟中国实力在那摆着,我们担心的是克里姆林宫让国内媒体集中制造“侵占、入侵”杂音,对在俄华人和在俄利益形成攻势,并蓄意损害其他中国海外利益。
从中方反应看,继续激化的可能性不大,开展的可能性更微乎其微,这里面有令人失望的成分,也让人看到中国的步履稳重,而这包含值得敬畏的东西。外交部表态:中方要求越方停止一切侵权活动,不再采取危及中国渔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行动,不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世界格局在总体平静、局部汹涌下,以大趋势朝着特定方向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而中国在整体推进的相对静态的改革下,很多领域再次走到实质性的前夜,可以想见如果近期发生战争,有可能意味着将极可能迎来内部大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场精心准备的规模有限的战争又确实是全国性的,因为战争发生将与全面调整互为先后。
发展到现在,中国需要世界对自身综合实力包含军事实力、庞大势能的严正确认,不惜以“中国威胁”来打掉别有用心的贬低、南海投机小国的骚扰,逐步弥平崛起进行下极不协调的主权低洼,甚至中国自身也非常需要这种确认,借机澄清乌烟瘴气的社会氛围,然而也恰恰因为如此,中国准备并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收获部分岛屿领土,收获的可能是汶川重建式的,某种含金量不足的彻底胜利和虚假的精神振奋。
须知,上述是“复杂化”解读,如果中国超越“博大精深”,超越“韬光养晦”和“深思熟虑”,以简单的思维、简单的路径面对,完全针对性地做出回应,则所有的忧思就不存在了,那样反倒可能迎来的新的局面,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里程碑走向另一个里程碑,这并不意味着对和平方向、道路的摈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