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月18日至21,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展开国事访问,美国给予非常少见的最高规格的礼遇,被媒体渲染为两国关系史上激动人心、富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此前,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纽约表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将为描绘美中关系发展蓝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中美两国建立永久性的磋商机制非常重要,这样双方可以保持经常接触,而不至于等到危机产生才开始对话。40年前,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作为总统特使秘密访问中国,为尼克松1972年对中国的“破冰之旅”铺平道路,即为启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已经对中国进行了80多次访问,自视为中国人的老朋友,值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周年之际,认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应该更加深厚。然而,且不谈基辛格的外交辞令,美国的政体的结构性缺陷,以及美国文化的根源性弊病,都决定了其天生的扩张性和侵略性。基辛格曾处于美国权力核心,熟知美国政体内外体系的运作,经历过水门事件、911事件(担任独立委员会主席),深谙国内政治的复杂、更知道美国搅局下的国际政治的残酷!

无独有偶,美国前国务卿和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在《纽约时报》上刊发题为《如何与中国做朋友》的文章。他不仅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的访美称作“继邓小平30多年前的历史性访美以来中美最重要的高层会晤”,还提出再发布“中美联合声明”等建议,展望未来中美交流与合作模式。他认为,该联合声明可以为避免出现恶意竞争提供框架,也为扩大美中之间的现实合作提供框架。作为美国最负盛名的外交智囊,布热津斯基亲历了邓小平1979年的访美,认为它标志着中国30年经济改革的开始,中国与美国新建立的外交关系也推动了这场改革。布热津斯基为苏联解体贡献良多,想必为美国对华政策也出力不少,就像基辛格飞跃崇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执行“波罗行动”为尼克松秘密探路,当年布热津斯基飞跃广袤的太平洋,为邓小平与卡特的会见悉心准备。我们认为,1979年中国主动向美国靠拢,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通过支持美国来换取发展空间,同时通过量的积累来涵养实力,在迎来质变后积极发挥能动性,从单向的接收游戏规则到参与修改规则,建立相对公正、平衡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新秩序。

基辛格推崇均势理论,该理论诞生于冷战时期,即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冷战结束后,均势理论被广泛运用到外交政策上。此前基辛格兜售的“G2”被北京婉拒,后来他接连发表两篇高论提出修改版“G2”,在念叨着“美国必须放弃与世界为敌”大白话的同时,推出“将中美关系提升到欧美关系的水平”的方案,以“中美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来变相推销“G2”,按照他的意思若中国仍拒绝“G2”,中美就会重走“德英”的老路,从而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中国方面并不买帐。美国推销的各种版本“G2”,本质上是美国做老大中国做老二,美国希望中国接受任何版本的“G2”,以期解决最现实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美国想借中国之力走出危机,让中国为金融危机支付成本,帮助其彻底从经济或金融危机中走出来,从而长期把控国际政治和金融秩序主导权。就像美国不甘心做世界老二,中国也不会止步于世界老二,“G2”论调注定会销声匿迹。

布热津斯基崇尚地缘外交思想,主张实行分而治之的外交谋略,促进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多元化,阻止占主导地位的欧亚大国或反美联盟的出现,为此他赤裸裸的鼓吹霸权主义,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出谋划策,参与策划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震荡,也创造了系统性的维护美国地位的战略构想。他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取得全球霸主地位,同时美国霸权被公认为有很大广度,其深度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霸权地位难保,所以他谋求建立地缘政治框架,以顺应将来美国霸权衰落之后的世界情势。他自称对中国人和中国历史非常尊敬,中国史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中是最为令人惊叹的。他曾说过,促使美国采取现行对华政策的两大因素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消失,是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仍与美国有很大差距。事实上,中美综合国力的差距已经迅速缩小,在有些领域只需等待量变转为质变,所以说美国对华政策既有实力考量的客观原因,更有千年奴隶社会和近代殖民野蛮遗迹的思维定势的抽象原因。

这份联合声明表明,双方具有在实力上更平等地位,双方都对维持关系有浓厚兴趣。采用美国话语体系和中国行文格式,该鸿篇巨制分为6大板块(“加强中美关系”、“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等),洋洋洒洒共计41条款,其中(18)谈到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问题,强调改善半岛南北关系的重要性;(19)谈到将致力于寻求全面长期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办法,同意伊朗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伊朗也应履行该条约规定的相应国际义务;(20)谈到达尔富尔地区政治进程问题,双方全力支持苏丹北南和平进程,强调各方应尊重自由、公平和透明的公投结果。双方继续实施前瞻性货币政策,支持欧洲为增强市场稳定性和促进可持续长期增长所做出的努力;承诺致力于加强全球金融体系和改革国际金融框架,支持二十国集团发挥更大作用。此外,美方承诺将重点减少中期联邦赤字,确保长期财政可持续性;承诺确保“政府支持企业”具有足够资本和能力以履行其财务责任,支持中方逐步推动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的努力;将继续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美国防长盖茨访华失败之后,美国仍然对胡锦涛主席访美充满期待。因为随着金融危机继续深入发展,美国经济病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美国急需借中美经济合作稳住世界对美元本位制的信心。在20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失败后,是因为中国有不怕访问失败的资本,2011年1月胡锦涛访美获得“成功”,是因为美国没有与中国撕破脸皮的本钱,反而无论是否取得实质意义的成果,美方都有强烈动机将访问定性为“成功”。联合声明涉及朝鲜、伊朗、苏丹,在金融经济领域着墨甚多,形式上是两份声明的综合,中美各自表述的成分浓重。站在金融角度的理想解读:美国向中国承诺货币政策,中国继续支持美元国际地位,缓解走入死胡同的美国经济,中国默认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美国不干预人民币国际化。

一切都是浮云,强大才是硬道理。全世界都在看浮云,然后作出自己的排列组合。

在白宫晚宴上,中国钢琴手弹奏了在国内广泛流传的《我的祖国》,这首中国名曲出自抗美援朝影片《上甘岭》,歌词第三段“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牠的有猎枪”,“豺狼”被普遍认为是指美国。《纽约时报》出来打圆场,以“钢琴政治?”为插题予以置评,认为在国宴上演奏《我的祖国》“似乎是令人遗憾的选择”,但又强调此事应是“无心”之过:这部1956年制作的电影表现了中国士兵在朝鲜战场上坚持42天,连连击退美国军队进攻的战役,其主题歌《我的祖国》流传至今。中国钢琴手为何选择在白宫国宴场合演奏这支背景反映美中在朝鲜战争中交手的曲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中国网民质疑年轻钢琴手是否真的了解他演奏的这支曲子的背景与内容,考虑到礼仪的严肃性,是中方外交上的自负。也有人指出中国钢琴手具有特定历史内涵和对立情绪的曲子,是在白宫“抗美”,有警告的意味,云云。我们认为,歌颂祖国是天经地义的,旋律优美适合倾听欣赏,这个插曲成为话题本身,说明我们太在乎别人的感情,甚至已经到无法从自身角度考量的地步了。美国白宫发言人托米•维尔特接受采访时澄清说,中国钢琴手的演奏不带有任何的政治意图。《我的祖国》是热爱祖国颂扬渴望和平的歌曲,美国人未必不知道这首曲子的出处,但是否能理解演奏此曲的意义深远?年轻钢琴手看上去并未意识到歌曲的内涵,但仍然获得了网民的盛赞。

还有更奇特的小插曲。在白宫胡锦涛与奥巴马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会比预计时间延长了1个小时,问题出在了美方提供的翻译身上。原定同声传译的白宫翻译员,在两人发表完讲话后才开始翻译,使得翻译员成为最大时间占用者。由于听众需要等候翻译,发布会持续陷入冷场的气氛。翻译员除了动作拖沓外,还大摆乌龙漏翻了重要提问,当时美联社记者提了关于中国人权的问题,胡锦涛还没来得及做出回答,奥巴马已经立即开始说话,不知道是翻译员漏翻,还是奥巴马漏听。在这场新闻发布会中,同声耳机几乎变得毫无用处。在白宫东厅的发言台上,两位全球最具权势的领导人小心发言,在房间角落里的两位倒霉的翻译员,却在展示自己职业素质的拙劣。奥巴马为翻译带来的尴尬表示了歉意。我们关心美国组织能力为何如差劲,偌大的国家竟然找不到称职的中英文翻译员?

胡锦涛还访问了奥巴马家乡芝加哥,在参观佩顿中学的孔子学院期间,向同学们赠送新春礼物,礼物是白色毛绒小兔。他说,即将迎来兔年春节,白兔象征吉祥如意。他热情友好的话语,让教室充满温馨气息。

国际社会与美国大博弈》小说在线阅读_第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谁知我是苍鹰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国际社会与美国大博弈第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