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美国告诉世界,“势”可以人工制造。有观点称,除了超强的综合国力外,美国霸权还建立在“美国神话”之上。美国综合实力全球第一,在经济、军事、制度领域都无比优越?然而,谁来论证美国经济的可持续性?金融危机吗?谁来论证美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越南战场、伊拉克战场吗?如何论证美国制度的先进性?“苏联解体”、西方民主和人权吗?其次,“势”的滥用导致破灭。长期以来,美国无法影响中国、印度、俄罗斯的国家决策,至少这三个主要大国是独立的,所以任何全球性霸权便无从谈起。美国全球独霸时代未曾存在过,而是通过造“势”营建出全球霸权形象。由于美国过度扩张,其霸权主义必然遭受挫折,其霸权形象必然随之坍塌,“美国制造”的“势”必然消散,从“无中生有”走向“复归于无”。无疑,美国的“全球独霸”地位(若存在过的话)属于过去式的“势”,其实力已经无法维持超级之“势”,即其“硬实力”已经无法支撑炫目的“软实力”。

“势”的特性

三大特点,现实性:中国已然崛起;超前性:中国必然继续崛起;滞后性:中国崛起能量远未充分释放,世人仍处于适应和调整接受阶段。对美国而言,美国仍然强大,但巅峰期已过;美国已进入衰落期,其实力在危机结束后将大幅下降;大部分人眼中的美国风光无限,在未来数十年内仍是全球老大,这就是严重的迟滞效应。对“势”的感知,多数人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滞后性,如麻木者拒绝感受,迟钝者后知后觉,普罗大众不闻不问,仅少数富于洞见者先知先觉、灵敏捕捉到时代新气息。有人描绘中国的复杂图景,“今天的中国就像穿越时空隧道的巨龙,龙头已经开始和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最前沿对接,龙身正在工业化的浪潮之中翻腾,而龙尾还深深地扎在农业文明的泥土之中。”——你可以将中国理解为落后的农耕文明(农业大国),或者是主流的工业文明(世界工厂),或者是全球化的引领者(资本玩家)。

历史上,在中国仍很羸弱的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坚持给予中国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雅尔塔三巨头的另两位,英国和苏联都极力反对);在中国备受西方孤立的年月,尼克松顺应历史潮流进行“破冰之旅”,坚信其在华访问的一周为“改变世界的一周”。直到最近,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美形势从量变快速积累至质变,乔治•布什总统尽力维持了中美正常关系,称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这都是“势”在发挥作用。

今天,“我们的经济救星在东方”“中国拯救资本主义”“中国时代到来”等言论大可商榷,但它们又切实反映了中国“势”的强化。有些网友,认为类似言论是“捧杀”,警示“别让忽悠”“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随后自我否定之辞滔滔滚来,类同于低等动物式的条件反射。我们如何解决知识分子的滞后性?马戛尔尼时代的中国官僚阶层,没能意识到工业时代的来临,自视为“天朝上国”而闭关自守,落得个“落后挨打”的残局。今天中国已然实现崛起,并将继续崛起,很多知识分子拒绝承认该事实,认为中国要继续“韬光养晦”“低调做人”,这何尝不是一种闭关自守,不承认国际形势的剧变,必然导致“强而无势”的后果。

中美合作

在哲学上“势”属于“虚”的概念,然而“虚”可以转化为“实”,其最高表现是“天下大势”,就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如当今时代“中国崛起”。同时,既然“虚”可以转化为“实”,“虚”也可以停滞于“虚”,最终沦为“真空”,什么都不存在了。

“势”玄而又玄,关键看人的主观能动性,若中国善于“运势”,就能让中国时代及早到来,若不善于“运势”,就会白白浪费时机、延缓中国时代的到来。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利益攸关者”,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提出“战略再保证”,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中美轴心”,哈佛大学经济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发明“中美国”,实在不完全是对中国的抬举,他们无需在危急关头“长他人威风灭自己锐气”(削“势”),而是由于感触到中国“势”的不可阻挡,在近期的将来必超越美国之上,故盼美国能分享中国之“势”,借中国的昂扬之“势”补养美国衰败之“势”,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澄清了我们的疑问:美国是“唱衰”“捧杀”“高估”中国,想“拉中国下水”,让中国承担与实力不般配的国际义务?否也。由于我们习惯了被低估,故对较为客观的评价产生抵制心理。

现在产生新问题:既然知道美国施“吸功大法”,那么我们要明知故送吗?岂不成为赔本买卖?非也。美国有求于中国,中国对美国亦有寄望,这就牵扯到“势”的超前性——美国依然把持着诸多国际机构/事务的主导权,这是辉煌时代的遗产,是实在的权力。我们期望分享。直白地说,中美合作是“势”“力”合作,“虚”“实”互补,转移的能量在相对封闭空间里定向传送,损耗最小,中美双赢。

中美平等

当前,中美携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符合中美两国利益、有助于稳定世界局势。以前我们对美国也讲“平等”,告诫美国勿盛气凌人、打压他者,向来是追求礼仪和姿态的“平等”。如今“中美平等”有了新内涵,即我们追求实实在在的“平等”。我们谈中国崛起,经常联系到汉唐气象,时代要求我们有大手笔、大破局,不片面追求步步为营的渐进模式。和平崛起的内涵应该是,在所有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事项,必须100%的全力争取、慎做妥协,倘若我方所得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反而留给外界宣扬“中国威胁论”的遐想空间,唯有通过和平手段谋求体制内利益最大化、积极参与国际秩序的重建和治理,才能让“中国威胁论”彻底销声匿迹。总之,我们应该发挥更大“势”能,将中国力量充分展现于世界,此乃和平崛起的大道通途。国内外普通民众都生活在繁杂讯息里,应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箴言。目光如炬者已经发出讯息,我们能否强化以“中国崛起”为主题的“天下大势”?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必然超越美国,虽然短期内尚有差距——故残酷博弈下的“中美平等”是必经之路,伴随持续冲撞的“中美共治”是必经阶段,唯有放弃“斗而不破”的危险幻想才有可能“不大破”。在许多方面,中国应追求同美国“量”和“权”的“平等”。

张维为:中国模式的优势是“百国之和”

中国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如果历史上的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都能够延续至今,并实现现代国家的转型,那么它们今天也可能是“文明型国家”。环顾今日之世界,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中国“文明型国家”具有八大特征,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这些特征本质上反映了中国漫长历史整合而形成的“百国之和”大格局。这一切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所有特点。

以独特的政治为例。中国的人口、疆土、历史、文化这四大“超级因素”决定了中国政治形态也是独特的,因为治理这样的“文明型国家”只能以自己的方法为主。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观,普通百姓把国运昌盛、国家长治久安看得很重。很难想象多数中国人会接受每四、五年换一个中央政权这种源于西方的所谓多党民主政治。

国际社会与美国大博弈》小说在线阅读_第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谁知我是苍鹰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国际社会与美国大博弈第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