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开战在即,陈友谅将他的巨舰群紧密地排列在了一起,以先从整体气势上压倒朱家军。这时,只听朱老大给诸将打气道:“彼巨舟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可破也!”它们虽然样子很吓人,但都挤在一起,行动不便。

于是朱元璋便把大军分为了十一队,火器、弓弩以次而列,他还告诫诸将道:“在接近敌船时,要先发火器,再用弓弩。等到靠上去时,再以短兵相接。”

第一天也就是安排部署,并没有正式进行交战。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陈家军的杀手锏大概在于威力巨大的抛石机一类,而且他们又迫使朱家军处于仰攻及下流的不利地位。而朱家军的技术优势主要也在于配备了先进的火器,这与朱元璋等人的一向重视分不开,当时这些火器就包括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神机箭等。据说刘基对火器就很有研究,也积极提倡。

在之前的渡江战役时,朱元璋就已经看到了火器的巨大威力,而且为了弥补自己技术、战术上的劣势,大力发展、装备火器,不仅可以对付陈友谅这样的强敌,也可以在将来用以对付冲击力强大的蒙古骑兵。

所以明朝军队重视火器后来就很成了传统,到永乐时还专门设立了使用热兵器的神机营;像名将戚继光在对付蒙古军队时,也是以火器取胜。

① 即今日鄱阳湖内康山。

第二天,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进兵薄战,一时间“呼声动天地,矢锋雨集,炮声雷訇,波涛起立,飞火照耀”,很快“百里之内,水色尽赤”。

徐达身先诸将,奋勇向前,最后击败敌人前军,杀千五百人,并获一巨舟而还,由此军威大振。

接着,俞通海又乘风发火砲焚烧了敌船二十余艘,敌军因此被杀及被淹死的人甚多,但是朱家军面对强敌,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其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等先后战死。

徐达等搏战不已,大火已经烧到了徐达的船上,敌人乘机来攻,徐达一边救火一边继续作战。朱老大见状,急忙派人前往援助徐达,由于徐达的力战,最终敌人退却了。

就在这时张定边发现了朱元璋的座船,“擒贼先擒王”,于是张定边便挥军要来袭击朱老大的座船。就在双方纠缠的过程中,朱老大的座船竟不幸搁浅了,于是船上的将士只得奋勇格斗,使得张定边等人一时无法靠近。

形势非常危急,多亏了常遇春及时赶来支援,常遇春眼疾手快又长臂善射,他竟一箭射中了张定边本人,这一下张定边才不得不知难而却。接着,又有俞通海的座船来援,他的船身所激起的水浪一下子涌到了朱老大的座船那里,这一来才让朱老大的座船重新启动了起来,以至终于摆脱了危险。有的史书上也指出,程国胜、韩成、陈兆先等将领就是在救援朱元璋的过程中牺牲的。

大船作战虽然攻击力强,但缺陷是不够灵活。精通水战的廖永忠就以飞快的小船追上了准备逃走的张定边,结果当张定边突围而去时,不仅其士卒多有死伤,连张定边本人也已身中了上百只箭,浑身像个刺猬,不死已是万幸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战的激烈程度。

过了一会儿,常遇春的船也搁浅了,朱老大麾兵来救。这时正好又有一只被敌人击败的船靠近了常遇春的船,此船也才得以重新启动。

到了日幕时分,诸军见伤亡巨大,就纷纷想要撤离战场。关键时刻,朱老大于是召集诸将,“申明约束,喻以死生利害,诸将咸举手加额,以‘死’自誓。”他分析了当前的两军态势,并要大家拿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抱定必死之心,是严令,更是鼓舞。

虽然兵力悬殊、装备相对劣势,可是这一天的交战下来,陈家军也并没占到多少便宜,所以朱老大的心里也就塌实了好多。但是诸军明显有畏难情绪,也不能不令他担忧。其实,他之所以力主整军再战,就是想在未来的交战中找出敌人的破绽及破敌之计,然后一击制之。

此时,他又突然考虑到后方的布防还是有些过于草率了,张士诚那边仍然不能不防,而且应天必须要有一位大将镇守,才足以威慑四方,所以他连夜派徐达返回了应天。

第二天早晨,朱老大亲自布阵,再次与陈家军交战。

诸军奋击敌舟,敌不能当,杀死、溺死者不计其数。但之前在龙湾之战中投降朱家军的猛将张志雄,却因为座船的桅杆折断造成行动困难,敌人发觉后拼命围攻,最后走投无路的张志雄只得自刎而死。

虽然陈家军在洪都之战中没有占到便宜,可是舰队得以全面展开,水战就成为了他们的长项,陈家军“巨舟连锁为阵,旌旗楼橹,望之如山”。朱家军的将领丁普郎、余昶、陈弼、徐公辅等也相继战死,其中猛将丁普郎身被十余创,头都被敌人砍掉了,可是手上仍然拿着兵器好象还在作战一般,身子长立于船上而不倒,真可谓是“头没了,神留着”。他死后被追封公爵,与胡大海、耿再成等同列,已经算是很高的荣誉了。

双方势均力敌,再这样下去的话,即使朱家军得胜,也会是大伤元气的惨胜。终于又有人却步了,“我舟小,仰攻多却”。朱元璋亲自在后面督战,将士们还是有点腿软;这时他就发现右军有退却的迹象,于是下令斩杀了十余位队长,可是仍然无济于事。

形势相当危急,按照《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记载,这时候朱元璋的小舅子、手下将领郭兴就进言道:“主公,不是咱们将士不用命,而是我们实在敌不过敌人的巨舰,依我看,非用火攻不可!”有的史书上也说是刘基率先提出的“火攻”的建议。

不过在我看来,像赤壁之战这种经典战役恐怕早已人尽皆知,而火攻敌船的法子朱元璋这等聪明人也不会不知道;况且陈家军舟舰相连,规模优势非常明显,可是也最容易被纵火攻击了——只是朱元璋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这天午后,双方的鏖战还在继续着,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终于让朱元璋逮到了一个万分难得的机遇。是时,东北风起,正朝着陈家军的方向刮去,于是朱老大急命以七艘船满载荻苇,其中装置火药,上面再扎起草人,草人身上披好甲胄,各持兵戟,使得它们远看就如同真人一样。这样就可以让敌人放松防备,敢死之士驾驶着这些船只去放火,然后再用准备好的小船逃生。

当将要迫近敌船时,敢死队员们便乘风纵火,风急火烈,须臾之间就撞到了敌船上面。“当火足够大时,你才知道,没有什么是不能燃烧的。”一天某人对我如是说,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由于火势猛烈,陈家军的数百艘舰只被点着了,“烟焰涨天,湖水尽赤,死者大半”,其中五王陈友仁、陈友贵及其平章陈普略等都被活活烧死,朱家军又乘其后,斩首二千余级。

之前我们已经交代过了,这五王陈友仁就是张士德式的人物,是陈友谅的谋主,他这一死,就跟张士诚死了老弟张士德一样,陈友谅当即气量就短了大半截,由此丧气不已。

二十三日,朱老大见敌人遭到了重创,即又召集诸将道:“友谅战败气沮,亡在旦夕,今当并力蹙之!”就是号召大家来痛打落水狗,于是诸将益自奋。

就在这时,陈家军发觉朱元璋的座船的桅杆是白色的,于是又使出了擒贼擒王的一招,想要实现绝地反击。朱元璋发觉后,就连夜将所有战船上的桅杆都涂成了白色,第二天陈家军再看到对方的船只时,一下子就晕掉了,“视莫能辨,敌益惊骇。”

《明史•刘基传》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当时朱老大正坐在胡床上督战,老刘侍立在一边,忽然他“跃起大呼”,催促朱老大赶紧换船;朱老大于是仓促之间换到了一条小船上面,还没有坐定,只见无数飞石袭来,将朱老大先前的座船给砸了个稀巴烂。真是危情一刻!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全面解读史上最传奇皇帝》小说在线阅读_第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下乞男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全面解读史上最传奇皇帝第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