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再说元帅赵德胜,他也是朱元璋的老部下了,其人“状貌魁伟,膂力绝人,善用槊,人称为‘黑赵’”,其个性刚直沉鸷,驭下严肃,“一号令之加,旗帜为之改色”,极是个号令严明的主儿。他每次跟从大将们出征,往往恪守军令,不违尺寸。虽然他也是一位目不识丁的草莽,却能“随机应变,料敌如神,动与古名将合”。他一向立功颇多,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张士德可能就是他擒住的;老赵最终被升擢为了怀远大将军、中翼左副元帅,后又升为后翼统军元帅,也算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员高级将领了。

难能可贵的是,他临阵不惧,奋不顾身,最终不幸在洪都战死。而在协助文正守洪都的过程中,他的功绩在诸将中也是最多的。他死后,朱元璋可谓痛念不已。

再看指挥薛显,他的名气虽然不是很大,但朱元璋后来却如此评价道:“薛显、傅友德勇略冠军,可当一面。”竟将他与傅友德这样的名将相提并论,自然可以想见其威猛。他在一次战役时甚至功劳超过了常遇春,以至受到了朱元璋的特别嘉奖。

至于牛海龙等人,因为史料阙如,看来是稍逊一筹了。

闲言少叙,试看鹿死谁手,还是在手底下见真章吧。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昔日写就《腾王阁序》这等传世名篇的人间胜地,就要上演一场空前壮烈的大血战了。

陈友谅首先集中兵力向邓愈防守的抚州门发起了猛攻,陈家军的士兵们各戴着如簸箕状的竹盾,如蚁群般压来。当时陈家军应该拥有撞墙机一类的重装备,或者攻城时还可以得到舰载的抛石机的掩护,所以他们第一波的攻击就令抚州门一带的城墙被打坏了三十余丈,眼看敌人就要破墙而入。

不过,邓愈并不是吃素的,他指挥将士以火铳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疯狂进攻。接着,守军就在被打坏的城墙上树起了木栅栏,敌人随即又来争夺木栅,形势非常危急。这时朱文正、牛海龙等率援军赶到,文正督帅诸将死战,一面同敌人展开激烈的拼杀,又一面派人加紧修补被打坏的城墙,到次日天明,破损的城墙才总算修筑完成。

就是在这样紧张而残酷的攻守战中,朱家军的总管李继先、元帅牛海龙、赵国旺、许珪、万户程国胜等先后战死。

虽然首战洪都失利,但与此同时,陈家军一部却攻陷了吉安,另一路则攻陷了长江沿岸的无为州。

当然,洪都之战还在激烈的进行之中,如今眼看抚州门是块硬骨头,所以陈家军只好再改攻新城门。作为新城门守将的薛显并不只是作消极防御,他趁敌人不备,竟突然带领着一支精锐杀出了城去,乃至斩敌平章刘进昭、擒其副枢密赵祥,敌兵就这样暂时退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朱家军中有一位百户名叫徐明,其人有胆略,但是嘴上没几句实话,军中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胎里谎”。他经常出城偷袭陈家军的营寨,有时还会缴获一些良马,最后他陷入了敌人的重围,以至被敌人擒杀。

明初有一个人叫刘辰,他曾经是李文忠幕府中的一员,他后来写了本书叫《国初事迹》。

刘辰记载道:当洪都坚守了快一个月的时候,守城的战具就快消耗光了,而朱元璋的援军还不知在哪里;当时形势紧急,于是朱文正便派出了一名使者到陈友谅的大营中商谈投降事宜,于是陈友谅就放缓了对洪都的攻势。

当约定投降的日期到来时,洪都城上的旗帜也更换掉了,可是自早晨直到晚上,城里的守军却岿然不动。陈友谅这才明白原来朱文正这小子使的是(诈降的)缓兵之计,于是他当即杀掉了使者,又一面加紧攻城。但朱家军此时已经获得了喘息之机,仍然抱定了坚守待援的决心。

就这样,洪都一直坚守到了六月。当时洪都城还有一道水关,陈友谅见陆路不克,于是又打起了水关的主意。

陈家军增修攻具,准备破栅以入。朱文正就命一些力气大些的士兵专门操着长槊从栅内刺杀敌人,敌人一时不能近前,就试着抢夺伸出栅栏的长槊。朱文正见状,就命人将长些铁戟、铁钩一类烧得通红,然后用它们去刺杀敌人;敌人还想来夺,结果“手皆灼烂,不得进。”攻守双方不断斗法,最后陈家军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没能攻破水关。

很快,陈友谅就黔驴技穷了,但他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拿下洪都,于是他又不得不改攻宫步、士步二门,等待他的又是守将赵德胜奋力抵抗。

陈家军仍然没有占到便宜,城下已是血流成河。可是不巧的是,当一天夜幕时分老赵坐在宫步门楼上指挥作战时,流矢却射中了他的腰部,且深入六寸,因为脑部和腰部是人体的两大要害,所以老赵终因重伤而死。

眼看洪都被围已经两月有余,它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都已被敌人所切断。

为了向老叔及时通报战况,文正特派遣了手下千户张子明突围至应天向朱元璋告急。张子明从水路昼伏夜出,终于在半个月后见到了朱老大,并将洪都的情况详细汇报了朱老大。

我觉得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需要大家注意的,那就是张子明到应天究竟是何意图?难道他是去搬救兵吗?不尽然。

对于陈家军围困洪都一事,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朱元璋当然已经获悉。但是,从四月到六月,徐达所率领的主力军仍然在围攻庐州,这就表明朱元璋对于洪都的局势所持的是观望态度——守得住,当然好;守不住,文正、邓愈等人大可以突围出来,这就要看天命了。

虽然洪都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也并不是非救不可,别说是一个洪都丢了,即便是安庆、池州、太平这些应天上游的重要城池,不一样可以再夺回来吗?显然,朱元璋有意救援洪都的说法,其实只是以往大家所一贯的误解而已,因为朱元璋要救早就救了,而他一向用兵持重,在不熟悉敌情、不了解洪都城内状况的情势下,也是不可能贸然出兵的,他老兄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还有些学者认为,朱文正等人坚守洪都“为朱元璋赢得了南还组织救援的宝贵时间”,这自然也是不够确切的说法,一来朱元璋起初并无救援意图,二来朱元璋对于当时的形势发展也是始料不及的。

因此,朱元璋向张子明问道:“陈友谅兵势何如?”

张子明回答道:“陈家军兵力虽盛,但因战斗减员的也不少。如今江水日涸,敌人的巨舰将难以施展,而且他们出师日久,粮食供应已经困难,如果主公您派出援兵,就一定可以打败敌人!”

当然,张子明有搬救兵的意图,但会不会救就取决于朱元璋了;尤其趁机消灭陈友谅才是目的,救援洪都只是客观效果之一。

正是张子明的这一句话,这一句非常关键的话,从根本上决定了朱元璋对于当前形势的判断。他原本并没有过早同陈家军决战的企图,但这一次,他发现了难得的战机,可谓千载难逢!

最后,朱老大一脸决绝地对张子明说道:“你回去,告诉文正,让他想办法再坚守一个月,咱将亲自领大军前往,让他尽可放心!”

张子明兴冲冲地返回了洪都,不过当他来至鄱阳湖湖口时,他却不幸被陈家军俘获。陈皇帝亲自向他诱降道:“若能诱城降,非但不死,且得富贵。”

张子明点了头,可是当他来到洪都城下时,他却向上面的朱文正等人大喊道:“大军且至,但固守以待!”陈皇帝大怒,遂杀张子明。

张子明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他,可能也就没有了后来惊心动魄的鄱阳湖大决战。所以他后来被追封为“忠节侯”,并得以配享洪都功臣庙。

就是在洪都保卫战刚刚打响时,朱家军的东线也出了大漏洞——朱文正、徐达二位的岳丈即诸全守将枢密院判谢再兴发动了叛乱,后来他也投降了张士诚。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全面解读史上最传奇皇帝》小说在线阅读_第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下乞男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全面解读史上最传奇皇帝第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