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蒋英提着老胡的人头出示各处,想要胁迫同佥宁安庆、院判张斌等人就范。随后,叛军又袭杀了老胡的儿子胡关住,又擒住了郎中王恺。
王恺之名前面我们已有多次提到,他是个深明大义之人,自然誓死不从叛贼,他乃正色道:“吾职居郎署,同守此土,义当死!宁从贼耶?”刘震再次心生恻隐,想要放了王恺,可是贼党中有人和王恺有仇怨,结果王恺等人皆被害。
当胡大海的死讯在金华地区传开后,“婺人莫不哀恸流涕,如丧父母”,可见这老胡人缘是多么得好!
想那当初,老胡每次夜出,他的两只眼睛“煜煜有光若灯”。待他死后,敌兵每有犯境,士兵们有的可能会梦见老胡活着时的情景,或者夜里看见火光,此时只感觉“满野汹汹,若人马声”;而后大军一出,必然要打胜仗。对于这样的怪事,人们都非常惊异。
虽然这个故事不见得是真的,但由此也可见人们对于老胡的怀念之情,尤其也说明了老胡的武勇、仁义是近人皆知。
不久,苗军反叛的消息就传到了坐镇浙东的文忠那里。他立即派出元帅何世明、掾史郭彦仁等率兵前往征讨。当征讨部队到达兰溪时,蒋英等畏惧起来,乃驱掠城中子女西走,最后投降了张士诚。
当老胡死难的噩耗传到朱老大那里时,悲痛之余,朱老大自然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后来又加赠老胡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谥“武庄”。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蒋英等成功袭杀胡大海的消息传到处州时,处州苗军元帅李佑之、贺仁得等也闻风而动,结果作乱杀害了院判耿再成、都事孙炎、知府王道同及朱老大的养子朱文刚等人,并一举占据了处州城。随后,文忠得信,又派出元帅王佑等率兵屯缙云以伺机收复处州。而当朱老大又听闻到处州的噩耗时,他即命平章邵荣率大军前往征讨。
话说就在当李佑之等作乱时,耿再成与一帮客人正在吃饭,闻讯后他立即上马,还没来得及整顿兵马应敌。当叛兵杀来事,耿同志便迎着他们骂道:“你们这帮贼奴!国家怎么辜负你们了,你们要造反?”这时一贼将上前,耿同志招架不及,竟被那人刺中了脖子,立毙。
孙炎自然就是之前给刘基写赠诗的那位,此人能请动老刘出山,自然也不是位平庸之辈。
孙同志也是“于书无所不读,善辩论,长于歌诗”。不过孙同志个子虽长得高大,但可惜他却是个跛子。当他初见朱老大时,即坦陈“元运将终”,并极力劝说朱老大“廷揽英才,以图大业”。孙同志颇有治才,当他被生擒后,也是誓死不屈。他被害时不过三十多岁,死后被追封为“丹阳县男(爵)”,塑像于耿再成祠。
胡大海一死,浙江的大局就暂时无人来主持了;且浙东重地,非心腹重臣不能镇守。
于是,改中书分省为浙东等处行中书省,升同佥朱文忠为左丞,都事杨宪及胡深为左右司郎中,照磨史炳、丹徒知县刘肃为都事;仍开省于金华,总制衢、处、广信、严、诸全军马。
也就是说,文忠已经基本接替了老胡的担子,成为了浙东地区的总负责人。
就在浙东动荡不安之时,幸灾乐祸的张士诚则乘着乱局派其弟张士信率兵万余围攻诸全。诸全守将谢再兴昼夜拒敌,鏖战二十九日未决。
后来,谢再兴设伏兵擒杀了张家军将士千余人,张士信愤怒之余,又增兵加紧攻城,谢再兴已经快坚持不住了,所以向身为浙东行省左丞的文忠告急。文忠于是派出同佥胡德济率军前往增援,但胡德济的援军也有限,于是谢再兴再请增援。
此时金华叛寇初定,而严州逼近敌境,处州又为叛苗所据,文忠自度兵少不能应援。正在犯难之际,他计量着邵荣等讨伐处州的大军将到,于是便与都事史炳等谋划道:“兵法嘛,讲究的是先声而后实。如今诸全已被围多日,敌人的兵威很盛,而我军人少,看来非出奇谋不足以制敌。如今邵平章来取处州,我们正宜借他的声势来震慑敌人,也算是一招奇谋了!”
史炳非常赞同文忠的想法,于是文忠便让人到处扬言徐达、邵荣等率领大军已到了严州,不日就将进击,而且文忠还派人各处出示了榜文。
张士信的士兵见到榜文后,多半竟信以为真,人心于是开始骚动起来,很多人都想乘夜逃遁。胡德济侦知这一情况后,于是便与谢再兴夜半突袭了张家军,结果张家军大败,自相蹂践及溺死者甚众,诸全之围也就因此化解了。
不过话说回来,张家军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张士信一向为人骄侈,不能抚循将士,他的军中常常携带着一帮女人,除了常演奏乐舞之外,每天也不少了赌博、踢球、酣宴一类的勾当;诸将往往效法张士信的所为,所以战心不固,乃至于败。
而当邵荣真的率领大军到达处州时,进展也非常顺利。他先是令院判张斌、王祐、胡深等分攻处州城四门,并焚烧了其东、北两门,军士登城而入。最终,李祐之自杀,贺德仁在逃亡路上被人擒获。于是处州复平,改任王祐守城,邵荣则即刻率大军返回了应天。
至此,浙江的局面算是基本稳定下来了,,应天政权的一臂得以保全,朱老大的后顾之忧也就暂时缓解了。
当初刘基所强调的可不只是一个浙江苗军的问题,所以当浙江方面闹事时,江西方面自然也没消停。
也多亏朱老大有点先见之明,再加上之前太平血的教训,所以当朱家军入据洪都城后,于是再度筹划起守城问题。他们考虑到旧城西面临水而不利守御,故而特意将城墙向里移了约三十步;因为东南方向空旷,又向那边延展了二十余里。如此一来,洪都城就坚固得多了,它最终为后来的“洪都保卫战”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邓愈被任命为了江西行省参政,受命留守洪都,都事万思诚、知府叶琛等人从旁辅助。而胡廷瑞、张民瞻、廖永坚等人,则跟随着朱老大回到了应天。胡廷瑞不仅因避朱老大“国瑞”的讳而改名为胡美(也称胡廷美),他还把自己的长女嫁给了朱老大。
出于巩固双方关系的目的,朱老大也只好笑纳了。
可是还没久,洪都就传来噩耗说:祝宗、康泰叛,已攻陷洪都府。
当初洪都投降的时候,祝宗、康泰二人本非其心,既降之后,便数有叛意。他们时常挑胡廷瑞的不是,胡廷瑞反复开谕他们,这样他们才暂时安生下来。等到胡廷瑞到达应天后,胡廷瑞惟恐祝、康二人生变,对于自己不利,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朱元璋。朱老大于是下了旨意,令祝、康二人带所部兵马前往湖广听从徐达调遣。祝、康二人心不自安,于是仓促之间发动了叛乱。
因为事发突然,连邓愈也是应变不及。他只得带着数十骑出走,几次都与叛军遭遇,邓愈且战且走,跟从他的人大多战死。邓愈也几次有性命之忧,多赖他身经百战,再加上他的养子将自己的马让与他骑,这样邓愈才侥幸得脱,没有重演胡大海的悲剧。
然而邓愈是捡回了性命,可惜万思诚、叶琛皆死于难。
洪都叛乱的消息传到朱老大那里时,他当即命徐达等从湖广回军前往征讨。很快徐达就攻破了洪都城,祝宗在逃亡过程中被杀,康泰被生擒。因为康泰是胡廷瑞的外甥,结果就被从轻发落。
注意,有人可能会说朱老大徇私了,但他这其实叫“顾全大局”。待到后来胡廷瑞也犯到他手里时,他一样照杀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