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见笑,明公如欲平治天下,怎能少得了我书生辈,故特来投效耳!”
原来这冯氏兄弟两个果真不同于那帮泥腿子,二人不仅自幼俱喜读书,而且还精通兵法,确是士林中的特出之辈。
他们眼见天下大乱,遂在家乡结寨自保。但纵观时势,恰当大丈夫建功立业之秋,这兄弟两个满腔热血,自然是不甘局促于家乡的一隅之地的。因此,才瞅准了近日来人气飚升的朱老大,准备跟着他这支“潜力股”干一番轰轰烈烈、扬名后世的大事业。
不但是君择臣,其实往往是臣择君,是故天下名士非明主不投。
不一会儿,三人来到一僻静之地,茶水献上。
坐定之后,朱老大于是正儿八经地问道:“两位先生既是读书之人,想必定有高见,恕咱冒昧一问:环顾当今天下,何以为安定之大计呢?”
实在说,这问话不但是有水平的问题了,也可谓是极有气魄!按说你一个政府眼中的流寇头目,安定天下是需要你操心的吗?你自己的日子尚且朝不保夕的,你操心得了整个国家吗?再说,就你现有那点见识,天下大势也是你能整得明白的?哪里凉快,哪里歇着去就完了嘛。
可是,这朱重八同志却偏不,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所谓“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哉”,重八同志皆有之。他谋事一向就很长远:假使自己将来有幸独据一方,又该当如何平治天下呢?
归根结底,这还是朱重八同志非凡自信力的一种流露,更是他的一种高远的理想、追求:这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舞台。
而且前面也已说过,由于先前徐达等同志的诱导、启发,朱重八同志已经很自觉地开始以天下为己任了——不过,在这之前及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他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推翻元朝,更没想过会取而代之,他想的只是如何在夹缝中发展、壮大自己,如何为迎接真命天子做准备……
农家子的追求再高也有限,世界上总有他们做梦也不敢想象的事情。所谓“平治天下”其实就是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还有包括一些开拓进取的具体方略。“天下”云云,说白了只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好在时年三十一岁的冯国用绝非碌碌之辈,也绝非寻常酸腐儒生可比,不然他们兄弟也不会喜读兵书,也不会贸然来投这叫花子出身的朱老大。
在走出家门以前,冯老大早已站在朱老大的立场为他全盘谋划、深思熟虑了一番,所以此时前来自然是成竹在胸。
听到朱老大的问话,冯老二略微看了一下哥哥,只见冯老大沉默了半晌。朱老大知道人家那是在故意试探他:“先生不弃,还请不吝赐教!”
最后,只听冯老大缓慢有力地说了这样一句:“在下但有六字相告:有德昌,有势强!”
听到这六个字后,顿使朱老大精神为之一振,他赶紧抑制住自己的激动道:“恕咱愚钝,还望先生细细教咱。”
冯老大也已觉察出朱老大情绪、语调中的细微变化,他已不需再作什么掩饰。于是如睡虎初醒一般,冯老大慨然陈辞道:“咱们南面的金陵,有龙蟠虎踞之势,古来为帝王之都……以今日来看,我等当先拔金陵,定鼎①于此,然后再命将领四出攻伐。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近,勿只贪图子女玉帛,如此,则天下不难定也!”
冯老大此言,可绝非一般的书生言论,更非泛泛之谈,而是高屋建瓴、具有宏观战略指导意义的切中肯綮之论,而这也才不愧是读书人所独具的不凡识见!
想当年,诸葛亮初游金陵一带时,他见此地形势优越之极,乃不禁感叹道:“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再看后来太平天国时,湘军在包围了两年多才把此地拿下,那还是借助了大量的火药。
而就在当时看来,朱重八同志有能力夺取且有必要夺取的地方,也就是这金陵居首要地位。因为此地既形势险要,又紧靠江浙粮仓,如果能够在这里站稳脚跟,那么对于未来的生存发展更抑或是皇图霸业,无疑都将是最为有利的奠基与促进。
夺取金陵就意味着已夺天下之半,聪明睿智的朱老大当然听得出冯老大这番话的分量。所以他当即大悦,仰天叹道:“老天真是待咱朱某人恩厚,偏偏又送与咱两个智囊,咱的大事可成矣……”然后,便转向冯氏兄弟:“两位先生请受咱一拜!”
从此,朱老大便令这兄弟两个紧随在自己身边作参谋,帮着自己筹划机密大事,“皆居帷幄,预机密焉”。
与冯国用的这次谈话,也是时年不过才二十七岁的朱重八同志第一次领教读书人的厉害。以前他对读书人还有些偏见,但是自此以后,他就不能不对读书人刮目相看了。
有人也许会疑问了:依当时的形势看,既然大家都是反元的,直接去攻下元大都多省事,为什么高明的冯老大不干脆建议朱老大去攻灭元朝呢?
因为做不到,因为这个目标太不切实际,因为一口吃不出个胖子。相反,金陵的地位既重要,而且它距离濠州、定远一带也不远,元军在那里的防守又不是很强固。
当一个人一无所有时,他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争取生存权;而当他去追求高远的目标时,他必须首先拥有一定的资本。不知道大家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为什么篮球筐要做成现在这种高度?为什么不高一些或者低一些?
不难想象,如果篮球筐有两层楼那么高时,海拔如姚明者也是望尘莫及;当篮球筐有一人高时,随便一个衰人都可以灌蓝,可以“百发百中”,那这样一来大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意思。然而,正是由于现在这个跳一跳、大体够得着篮板的高度,才使得篮球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以至引得无数体育健儿奋争不已,也让许许多多的爱好者乐此不疲。
篮球架子的高度就启示我们: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其实是最有吸引力的;对于这样的目标,人们才会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它。因此,要想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应该设置有着这种“高度”的目标,而不能像癞蛤蟆一般整天奢望着吃天鹅肉。
① 指建立自己的政权。
冯国用确实是一位人杰,他有眼光、有魄力,更可谓是第一个大胆追随朱老大的读书人。
后来冯老大便一路追随着朱老大破关夺隘,立下了不少功劳;以后朱老大还特命他典掌自己的亲兵,委以心腹之用,足见其对冯老大的倚重。
但可惜的是,至正十八年时冯老大竟不幸病逝于军中,“壮志未酬身先死”,时年仅三十六岁。为了彰显他的功绩,朱老大称帝后便追封冯老大为郢国公,画其肖像于功臣庙,位列元勋第八。
兄弟双星,其实冯国胜比之其兄也并不逊色,只是他不好当着老兄的面抢聚光灯罢了。
冯老二雄勇多智略,胆气、武功都在其兄之上,因此他后来才成长为了朱老大手下的几员大将之一,堪独当一面之任。冯国胜后来因避讳朱老大“国瑞”的讳,乃被改名为冯胜。他又名宗异,可能是因仰慕东汉开国名将、“大树将军②”冯异,所以才取此名的吧。
当大哥死的时候,冯胜早已积功升为了元帅(大致相当于师长级别),不过朱老大出于对他兄弟的器重和信任,于是乃命他承袭兄职,典掌亲军。
② 冯异虽然谋略过人,战功卓著,但是为人却谦让得很,众将喜欢争功,而他却常常躲到一旁的大树下闲坐,故人美其名曰“大树将军”。
李善长面见朱元璋时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