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先生此言甚是,咱府库里积累少而用度多,取给于民,甚非得已。然此皆为军需所用,咱未尝有一思一毫想着自己……百姓的劳苦艰难,咱每每看在眼里,也常常考虑着令他们得以休养生息,何曾有所忘怀……”

唐先生也知这朱老大的苦衷,他倒也不能不赞叹朱老大的这份恤民之心:“诚如是,民之生息可待矣。”

“如有所不便者,先生尽管都说出来吧!”

如此,他们又交谈了半日,唐仲实等人才拜谢而去,临走时朱老大还赏赐了他们一些布帛,以示抚慰。

也就是在这时,经邓愈的推荐,朱老大亲至年近六旬的名士朱升所居的石门,向朱老先生请教夺取天下的计策。其求贤若渴之心,还是可圈可点的。

朱老先生对朱老大的作为很是满意,加上他又为朱老大这份亲顾茅庐、礼贤下士的诚恳态度所打动,于是便决定出山辅佐朱老大。

不久之后,针对当时的天下斗争形势和朱部“地狭粮少”的实际情况,朱老先生便进献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对此,朱老大颇有些喜出望外之意,他当即明老先生“预帷幄密议”,给自己当重要参谋。对于婺州之行及未来的用兵大计,朱老先生建议道:“杀降不祥,唯不嗜杀人者,天下无敌。”朱老大对此深表认同。

当大军到达德兴的时候,听说张士诚部攻占了绍兴之诸暨,于是部队不得不转道兰溪。

婺州,也就是宁越府,位于浙东,自南宋以来它号称“小邹鲁①”,是南宋浙东学派的重要活动基地。浙东学派的主脑人物是著名的主战派人士陈亮等人,他们反对程朱理学,看重能够见诸实用的学问。

年底的时候,朱老大来到了婺州前线。他先是把劳苦功高的胡同志由枢密院判升为佥枢密院事,又命人到婺州前往招降,可是这城中多的是甘愿为元朝殉葬的死硬分子,所以招降工作并没有多大进展。朱老大只好督兵全力围攻。

在此之前,元参知政事、刘伯温的好友石抹宜孙受命防守处州,他听闻到胡大海已克徽州并有进攻婺州的打算,于是便与参谋胡深、章溢商议出了这样一条对策——处州、婺州都很重要,为了彼此呼应以防被敌人分割包围,就需要布置一支可以配合使用的机动兵力;为此,他们便修造了狮子战车数百辆以组成一支专打野战的“车师”,并任命了胡深率领这支队伍;另外,除了任命自己的弟弟石抹厚孙负责守备婺州,石抹宜孙自己则率领着万余人出缙云以见机行事。

对于元廷而言,石抹宜孙就是一个文天祥式的人物,他的气节固然可敬,但无奈能力有限。

当驻扎在松溪的胡深等听闻到朱老大率军来援的消息后,一时之间只得持观望态度,未敢轻举妄动。

朱老大先是对于婺州一带的形势进行了一番认真的考察和思虑,最后他对诸将说道:“婺州之所以很难被轻易攻下,正是因为有石抹宜孙在旁响应。咱听闻说他们有一支以车载兵的‘车师’驻扎在松溪,一旦婺州有事,他们就会来援……而今咱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呢?不待它来援,咱们可以去上门找它嘛!咱也听说松溪山多路狭,车不可行,所以咱可以用精兵困住他们,如此也就切断了婺州的外援。外援一失,婺州城中必人怀绝望,到时此城不费多少功夫就可拿下了……”

这就是老大的水平,不急躁、不盲动,而是先把问题全面地考察一番,待分析透彻并抓住其要害后,再竭力寻找一条解决之道。这就叫做“谋而后动”。

第二天,朱老大就派出了老胡的养子胡德济率领一支精锐人马前往松溪,胡深从高处望之,不禁道:“今日有杀气!”他晓得朱老大这一招的厉害,于是不待困死便主动与朱家军交战起来,结果被小胡击败,先锋元帅季弥章被擒,一应器仗也多被缴获,胡深只得率残部逃亡而去。

果然不出朱老大所料,待外援一绝,婺州城里人心便开始浮动起来,不和谐、不团结的气氛开始生成。最后,枢密院同佥宁安庆与都事李相打开城门向朱家军投降,朱家军乘机杀入城中,结果浙东庶访使杨惠、婺州达鲁花赤、僧住等皆战死,生擒南台侍御史帖木烈思、院判石抹厚孙、庶访佥事安庆等以下官员。

真真儿是领导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当朱老大率军进驻婺州,当即严令禁止兵士剽掠,偏偏他的一位亲随没有眼色,结果因为擅取民财而被当众处死。

随后便设立了金华翼元帅府,以袁贵为元帅,吴德真副之。还组建了其他的一干政府班子,其中未来的大明帝国右丞相汪广洋就在这些人之列。当月,朱老大还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并下令禁酒(胡大海的儿子就是因为违反了这条禁令)。

他还选拔了宁越七县的富民子弟来充当自己的宿尉,名曰“御中军”;其实这也是要他们作人质的意思,以防富民们煽动作乱。另外,宁越当地有一位女子鲁氏,自言“能通天文”,诳说灾异惑众;朱老大正是从红巾军、明教宣传中走过来的,他当然晓得这其中的厉害,所以就把这“鲁大仙儿”定为乱民,命戮于市。

婺州已经相当接近方国珍的地盘,所以朱老大便先行派出了主簿蔡元刚、儒士陈显道往庆元(今宁波)招谕方国珍。

前面已经提到,婺州既然号称“小邹鲁”,那绝对不是浪得虚名。此地才士云集,早已是尽人皆知,于是朱老大就先征辟了儒士范祖干、叶仪等,想让他们替自己出点力。

当范先生面见朱老大时,果然不失儒士本色,手里面居然拿着一本《大学》。朱老大问他道:“敢问先生,治道当以何为先?”

范先生举了举手中的《大学》,道:“不出乎此书。”

“恕咱愚钝,还请先生仔细示下!”

范先生慷慨言曰:“帝王之道,自修身齐家,以至于治国平天下,必上下四旁均齐方正,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后可以言‘治’。”这是再正统、再经典不过的儒家理论。

朱老大也不谦虚,他接口道:“圣人之道,所以为万世法。咱自起兵以来,号令赏罚一有不平,何以服众?来日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想是贯彻此道无疑了。”

朱老大当时对这些儒士还是很尊重的,不像称帝后那么恶劣。但是作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士大夫们,是绝不会轻易“事二主”的,所以叶仪拿疾病为托辞、范祖干以孝养老人为托辞,就是不愿出仕。朱老大无奈,只得应允。

话说这范先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们的父母皆年逾八十而卒。可惜他家太穷,所以遇到了当初重八兄弟的难题——贫不能葬。不过,由于这范先生名声极佳,所以乡里人便集了资相继为他的父母修建了坟墓。这范先生“悲哀三年如一日”,朱老大后来闻其孝行,命旌表其所居曰“纯孝坊”。

还有一点是已经提过的,就是这范先生是位名儒,所以文忠才拜他为师,朝夕请教。

后来,好学的朱老大又召儒士许元、叶瓒玉、胡翰、吴沉、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孳、童冀、戴良、吴履、张起敬、孙履等入自己的幕府,每天令他们其中的两人来为自己讲解经史,敷陈治道。

其实,从一个人的学习精神中就完全可以见出他的本质——他的才识及未来——狗比猫好动,所以它就比猫好学,所以它也就比猫聪明得多。只有每天要求进步、渴望进步、坚持进步,一个人才可能达到他理想中的那种高度,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惟有坚持终身学习才是最有效的生存之道。

7、领导的领导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全面解读史上最传奇皇帝》小说在线阅读_第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下乞男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全面解读史上最传奇皇帝第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