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构等人在金营和宗望讨价还价的时候,北宋的精锐部队——西方面军赶来了,带领他们的是种师道。种家可是宋朝依仗的武将世家,论对宋朝的贡献可比杨家将大多了,杨家会宣传才名声显赫,而镇守西疆的种家军才是打得西夏找不到北的主角。西方面军的到来鼓舞了开封军民的士气,再加上各地勤王军队的日益增多,赵桓的底气更足了。赵桓要发一发心中的怨气,凭什么要这么多钱,还要地,还要我当侄子,赵桓这时候急于要给女真人点儿颜色看看。赵桓决定夜袭金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想法很好,但是结果不好。因为宗望知道了赵桓的想法,具体怎么知道没人说得清,反正是提前好几天就知道了,所以说情报工作很重要。等到宋军杀进金营发现里面没人,外面全是金人,原来这叫被包围。虽然把宋军打了回去,但是宗望很生气,好一个无信的家伙。暂时还不能把赵桓还怎么样,不是有人质吗,宗望把赵构和张邦昌叫来大声呵斥。张邦昌吓得就知道大哭加磕头,赵构倒是很淡定,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宗望怀疑了,都说赵家的亲王都是帮窝囊废,怎么这个赵构有胆儿呢?是不是赵桓找了个不是亲王的人糊弄自己。于是宗望派人找赵桓理论,怎么没诚信啊,我不打你你还打我,不行,再换一个亲王来。赵桓看到宗望兴师问罪,本来的那点儿豪气顿时没了,立即表示不是我想打,是李纲、种师道等人主意。这样只会推卸责任的领导,谁跟着干都会寒心。赵桓为了让宗望放心,立刻下旨将李纲、种师道撤职,并让肃王赵枢代替赵构。
就在罢免李纲、种师道的圣旨刚下,那个带头铲除“六贼”的陈东又一次站了出来,而且还带了几百太学生一起来到宫外,一致要求赵桓收回成命。在他的带动下,京城几十万军民也动了起来,这可能算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上丨访丨事件”吧。而李邦彦正好从宫中出来,被大家逮了个正着,一顿劈头盖脸的胖揍,幸好这位浪荡宰相命大,不顾一切跑进了宫里,捡回了一条命。赵桓一听说外面闹起来了,更加六神无主,民变这还了得,说不定自己没死在金人手里反而被老百姓唾沫星子淹死。赵桓赶紧下旨将李纲、种师道官复原职,以平民怨。而宗望那边一看现在形势越来越对自己不利,也赶忙收了第一批赔偿款和太原等地的地图,带着赵枢等人撤军北还,金军的第一次围困开封总算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转过头来再说佶佶,开封这边刀光剑影甚是可怕,他躲在江南反而逍遥自在。等到金军撤兵后,他倒是挂念起汴京的繁华和他的那些古玩字画起来,又琢磨着自己还能再当回老大,于是等到赵桓派人来接自己痛痛快快地回到了汴京。佶佶要是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是不管打死打不死都不会再踏进开封城门的。而童贯等人也跟着佶佶回去,本想继续自己的荣华富贵,可是事情并不是他们想象的。到了靖康元年四月,佶佶回到了阔别多日的京城,而这时候的京城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繁华非凡的城市,一片凄凉。而且赵桓也没对自己老爸很客气,一直派人监视着佶佶,因为他也害怕佶佶再出尔反尔自己重新当起皇帝。为了防止佶佶的势力再度复燃,赵桓先拿佶佶的亲信下手,也就是童贯等人。蔡京已经被贬到海南岛去看天涯海角了,最后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在不毛之地。而朱勔也被流放,后被斩首。
而童贯一样没有逃过被逐的命运,但是赵桓依旧没有放过他,派张御史去追斩童贯。等张御史到了童贯处,知道童贯是个武夫,来硬的可能打草惊蛇,于是采取智取的方法,首先派人给童贯说赵桓赐了茶叶和药物,还放出风去要让童贯回来主持军务。童贯一听看来自己还是很重要的啊,也就放松了警惕。等到张御史来了,童贯静等着皇帝的圣旨,结果等来的是自己的问罪状,就在童贯跪着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张御史的手下就来了个咔吧脆儿,一刀把童贯的脑袋砍了下来,这个史上最牛太监就这样命送西天。这次赵桓可是铁了心要把老爸的这些狐朋狗友彻底收拾干净,看着原来自己的亲信们一个个没有了,佶佶心里那个难受啊,过气的皇帝不好当啊。
在金兵撤走后,赵桓又有了点儿小想法,可能是太耻辱的原因吧,赵桓还没忘了想扳回一城。暗暗和西辽的耶律大石和已经投降金朝的耶律余睹联系准备搞个小动作,看似很好的主意,其实是个馊主意,耶律大石都跑到西边了,一定是打不过金人才窜了。耶律余睹是因为天祚帝杀了自己妹妹才投靠金人,这样两个人怎么能和金人相抗衡。更让女真人无法忍受的是太原、中山、河间三地拒不接受金人的统治,特别是太原坚守到现在,弄得宗翰很是不爽。这下金人知道了,看来不灭了赵桓还真是不行。到了靖康元年八月,金太宗又命宗翰、宗望东西两路伐宋。这次金军准备的更加充分,啃掉了太原这个硬骨头,又占领了潼关,把已经撤回西边的宋军精锐挡在了外面,而且攻占各处也十分顺利,东西两路会合了,下一步准备怎么办?宗翰当然是想灭了宋,因为上次宗望带回来的战利品让他眼馋,自己费了这么多劲儿应是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攻进汴京来个“三光”才过瘾。而另一名大将兀术也表示同意,宗望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那就去看看佶佶和赵桓吧。
在金军马不停蹄地向开封杀来时,赵桓竟然不知所措了,勤王的部队都回去了,回来还要时间,而现在的部队都不行,怎么办?赵桓依旧没有主意,因为李纲已经因为救援太原未果被免官了,种师道年纪一把大还没等回到京城就病死了,剩下的就是一帮只会问怎么办的废物。赵桓只好又让赵构去找金人议和,可是这次赵构听了宗泽的劝说,跑去了相州,算是捡回了条命,要不是这样,可能赵家的血脉就一个不剩了,也就没有后来的南宋了。而这时候佶佶和赵桓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佶佶又想跑,可是赵桓这次没同意,上阵父子兵,怎么一说打仗老爸就想跑呢,没门,我在哪老爸也要在哪。佶佶这下一定是悔青了肠子,只怪自己为什么要回到这个是非之地。而到了十月十日正好是佶佶的生日,当天赵桓本应该去祝寿,可是赵桓没去,为什么没去说不清楚,反正一直到了十六日赵桓才去。佶佶很不高兴,再大的事情能大的过给老爸过生日吗?但是佶佶毕竟不是老大了,也就忍了。“给,儿子喝杯酒吧”,佶佶给了赵桓一杯美酒。赵桓没喝,因为有人踩了他的脚,就像现在在酒桌上有人踩你脚一样,是在提醒人。赵桓也意识到了,是不是酒中有毒?这个不好说,也不敢说,赵桓始终没有喝这杯酒。佶佶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父子关系能好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