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十三、开始反击(3)

那边会开完了,这边各个岛的战斗也结束了,晚了一点,早一点的话罗斯福还可以拿来去增加一些谈判筹码。

瓜岛是奉命执行“KE”撤退计划,田中最后一搏,率领19艘驱逐舰进来救人,美军搞不懂这么多驱逐舰干什么,误了点时间,等发现了真实意图去阻止的时候,反被日军的鱼雷轰炸机击沉了“芝加哥号”重巡。新几内亚方向战斗正式结束,麦克阿瑟向报纸大吹特吹,自己用了多么小的代价赢得了多么牛的战绩,其实为了这么些个日军他死了1600人,而且最让澳大利亚人不爽的是,麦克阿瑟将战功全揽到了美军帐下,似乎压根就没澳军什么事。澳军讽刺他,等到最后的战后审判,各个报纸的新闻报道只要把麦克阿瑟的公报拿去报道就行了。

随着瓜岛和新几内亚战事的结束,尼米兹会珍珠港休息去了,麦克阿瑟还要忙活,因为日军在西南太平洋还有一颗钉子,那就是——拉包尔。

本来拉包尔这颗钉子的位置是又好又狠,但仗打到这个份上,拉包尔就很尴尬了,美军不希望把拉包尔又打成瓜岛的伤亡,日军也不希望拉包尔像瓜岛那样又把他们的多少力量拉下水。

要打下拉包尔,首先要打下胡翁半岛,半岛上的两个港口——莱城和萨拉莫阿还在日军手中,日军首先派遣了一支3000人的部队,准备先发制人,去攻下离莱城最近的一个澳军机场,还是老样子,各种打不进去,自己粮弹耗尽,被狂扁回来。

今村将军不信邪,又集中了6000人分乘8艘运输舰在8艘驱逐舰的掩护下再次前往莱城,这次盟军放聪明了,先是侦察机发现了日军的动向,随即肯尼将军立马调集200架轰炸机到巴布亚准备进攻那些运输舰。

本来日本人考虑到这几天天气不好,美军的轰炸机作用不大,谁知出发航行到一半,天气转好,一下子万里无云了,这下好了,200架B-25轮番上,对着日军运输舰队狂轰滥炸,炸到晚上,日军8艘运输舰全沉,驱逐舰也损失了4艘,剩余的4艘驱逐舰捞上来不到2000人,还有不少人用救生艇、木筏子在海上飘着,结果又被美军的鱼雷快艇狂虐,最后只有不到100人抱着木板、油桶什么的漂上了莱城港口。

此战胜利让麦克阿瑟很是兴奋,这意味着日军将无法增援这两个港口,麦克阿瑟兴奋之余又拎不清了,向华盛顿方面要求5个师、1800架飞机外加航母,他准备要大干一场了,计划代号都想好了叫“埃克尔顿”。华盛顿方面会答应他就见鬼了,卡萨布兰卡的协议就保证不在太平洋过分扩大攻势,所以马歇尔反对这么增援麦克阿瑟,支持太平洋战场的金上将也不支持麦克阿瑟,因为他不想属于他海军的哈尔西航母舰队被麦克阿瑟指挥。最后华盛顿方面派遣魏德迈去麦克阿瑟那边劝他修改计划。、

麦克阿瑟见要求得不到满足,又开始大发脾气,反正又是“海军阴谋小集团”那套,又是麦克阿瑟干脆撂挑子不干了,“我资源不够,攻击暂停”。但尼米兹那边又动了,哈尔西在拉塞尔群岛上建了个机场,尼米兹的意思很明确,麦克阿瑟不打的话就把有限资源给我好了,我可以进行进攻。

最后华盛顿为了平息这场风波,尼米兹和麦克阿瑟都派代表去华盛顿争取资源,3月12日,双方开会开始吵架,很快就陷入了僵局,麦克阿瑟那边的代表萨瑟兰将军坚持要多少多少的资源,如果满足他就要削弱尼米兹,所以金上将死也不干。最后闹得罗斯福总统亲自出面,首先他叫马歇尔将力量优先满足北非地区。然后他命令麦克阿瑟修改计划,前提是不损害尼米兹的力量。这么一修改,1943年是的目标里就没有拉包尔,只有先把莱城等地攻下再说了。当然为了安抚一下麦克阿瑟,金上将建议任命尼米兹为太平洋地区最高司令的要求被拒绝,尼米兹可以指挥太平洋地区的所有船只,但已经被麦克阿瑟派出去的船只不归他管。

这件事算是压了下去,但这个矛盾是目前还没法解开,麦克阿瑟坚持要从西南太平洋开始攻势,尼米兹坚持要从中太平洋开始攻势。麦克阿瑟也懒得争了,他手头力量经过这么一闹还是强了不少,本来他就有7个海军陆战师和美国步兵师和400架飞机,现在他又一口气揽进了15个澳军师和美军师,顺便还把第五航空队正式搞到名下,这个航空队有1200架飞机,随后又搞文字游戏,逐渐将不少哈尔西的海军力量变成自己指挥,所以一下子麦克阿瑟的实力暴涨,而他的对手,拉包尔地区的日军只有90000人和400架飞机。

美国人为了这些事情整整闹了3个月,结果这3个月显然是没有攻势了,整个太平洋地区盟军的攻势倒是英国人搞得,位置是在缅甸那边。不是英国人答应美国人要搞“阿纳吉姆”计划么,计划是11月份开始,那么现在一些前期攻击要开始了,比如英军要先攻下梅宇半岛,日军的第55师团先到半岛作好了防御准备,英军呢,还在磨磨唧唧地准备登陆器材。最后给主攻部队——印度师准备的登陆器材是3艘明轮、5辆摩托艇(。。。。。。太无语了),那结果是不用说了啦,攻得下来就出鬼了。

丘吉尔得知攻击失败后非常恼火,且不说英军(其实一大半是阿三)人数比日军多,整个战斗的精神状态也是非常值得批评的。丘吉尔命令韦维尔不得撤退,继续进攻,这个行动不是一个单纯的行动,而是一种摆给美国人看的姿态。

韦维尔没办法,从后方调斯利姆将军到若开(英军前线指挥部所在地)来解决现在的进攻僵局,斯利姆到前线后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前线指挥劳埃德将军的打法依旧传统打法,依靠交通线正面强攻,这种战法早就证明不管用了,但是斯利姆的意见没得到重视,最后当劳埃德被撤职由斯利姆来接任时,斯利姆已经回天乏力,只得率部队后撤到古人港,日军乘胜追击,英军阵亡2500余人。

韦维尔现在很沮丧,战事不利,本来想叫蒋介石帮帮忙的,但蒋介石现在跟日本的关系很微妙,国军在前线与日军的大规模战事已经停止,所以蒋介石对于英军这些不是很有把握的行动并不感兴趣。

最后韦维尔同意了他的一个手下的建议,他的这个手下就是二战中很有名的一个游击战首领——温盖特准将。温盖特的手上有一支部队,印度的第77旅,虽然是一支名义上的阿三部队,但人员是比较杂的,有英国人、廓尔喀人和缅甸人,就是没有印度人,这支部队在温盖特的率领下专门从事丛林游击战训练。温盖特这个人在英军中算是个游击战专家,当年在埃塞俄比亚就运用游击战术成功地使2万意大利军队投降(其实也没啥的,意大利的军队嘛)。此人有个远亲,也是个英国名人——富有传奇色彩的阿拉伯半岛的劳伦斯(不认识的话自己百度吧,此人的确很有传奇色彩,还有专门说他一生的电影)。这个旅的3000人经过艰苦的训练已经具备了作战能力,温盖特在韦维尔进攻失败之际乘机向他提出了“远程突破”的打法。

所谓的“远程突破”就是温盖特率领这支部队仅仅依靠骡马运输和空投插入日军后方破坏日军的补给线,从而给前线创造机会。韦维尔同意了他的计划。

2月8日,温盖特率部出发,他的部队以“钦迪特”为名,从英帕尔出发,渡过亲敦江,目标是切断曼德勒到密支那的交通补给线。一直到3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温盖特的行动都很成功,炸毁多处桥梁,30公里长的铁路被破坏30多处,而且这些游击队一破坏完就撤入丛林,让日军抓不到。日军最后作出的决定是调两个师保护整个交通线。

如果说温盖特坚持他的打法不变的话他还能取得胜利,但是可能是1个月的作战过于顺利,使温盖特决定进行一次大胆的行动。温盖特在渡过亲敦江时将部队一分为二,他自己率领北线纵队,这时候他决定南下与南线纵队会合来扩大攻势。温盖特率领他的北线部队渡过伊洛瓦底江后就失去了丛林的掩护,暴露在平原地区,很快遭到日军围歼,损失惨重,而且得不到补给,饥饿的钦迪特战士不得不将骡马杀了充饥。到了3月24日,温盖特放弃了与南线纵队会合的计划。

温盖特这时候要撤是不容易了,回撤还得过伊洛瓦底江,日军已在江边等候着他,温盖特将剩余部队兵分多路渗透,大部分部队被日军杀死,还有一支部队过不了江辗转到了中国境内,温盖特算是突围成功的,他在江边的日军阵地附近整整埋伏了1个星期,靠猴子、蛇、野菜为生,等日军走后才过了江。

就这样,温盖特的行动也以失败而告终,尽管失败了,但温盖特依旧被英国人作为英雄而大肆宣传,国内的报界也是大吹大擂,丘吉尔亲自发表讲话表扬了温盖特的勇敢精神,温盖特本人也被召回英国,英军上层对他进行全面评估并准备将他培养成缅甸军的指挥官。

详解太平洋战争——历史就应细细的说》小说在线阅读_第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0816年轻的高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详解太平洋战争——历史就应细细的说第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