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彭羕因何事“为众人所谤毁”不详,一般来说激起众怒无外乎自高自大、太好表现,彭羕栽了这么大的跟头,按说应该好好汲取教训,痛改前非,低调做人,避免今后再吃亏。可这时彭羕来了机会,就在他刚刑满释放之时,刘备率军入蜀,彭羕知道庞统是刘备跟前的红人,就“往见庞统”。但他并不认识庞统,如何让庞统对自己刮目相看呢?彭羕也算是个鬼才,他想了一招,那天庞统家里有宾客,彭羕不管那么多,“径上统床卧”,对庞统说:“请把客人送走,我有事给你谈谈。”庞统本来就个出了名的怪人,换成别人早就把彭羕轰出去了,偏偏庞统吃这套,真的把客人送走,回来摆酒设宴,准备跟彭羕深谈,彭羕继续摆谱,一边吃一边挑剔说饭菜不好。吃完二人“共语”,一聊就是一天一夜,庞统“大善之”,就推荐给了刘备,刘备跟彭羕一聊也“以为奇”,让他办了几件事,发现办得都很妥当,“奉使称意,识遇日加”。

刘备不久后进了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就提拔彭羕为治中从事,这是州政府的高级官吏,仅在州牧、别驾、长史等人之下,彭羕先前不过是郡政府里的一名书佐,恐怕只相当于“副主任科员”,现在突然到州里当上了掌握实权的处长,顿时“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彭羕好了伤疤忘了疼,他的自傲和好表现又惹得不少人反感,严重的是这一次反感他的人里还有诸葛亮。刘备入蜀后诸葛亮的职务是军师将军、属左将军府事,主要辅助刘备管军务,没有在州政府任职,彭羕也许不摸底,认为井水不犯河水,于是在诸葛亮面前也大大咧咧。他不知道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地位正快速上升,马上就会在刘备的支持整顿州郡,权力远远大过所担任的职务。诸葛亮虽然没有被明确为刘备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但发展趋势是比较明朗的,有可能对诸葛亮这一地位构成挑战的庞统、法正、李严等人,要么死得较早,要么竞争不过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的依赖程度日渐提高,彭羕越过诸葛亮在刘备面前乱表现,这一点是诸葛亮所不能容忍的。

史称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诸葛亮说的事比较抽象,刘备很难评判,但刘备此时“既敬信亮”,当诸葛亮与彭羕发生矛盾时他就不能不表态了,刘备“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但刘备不认为彭羕犯了什么大错,只是为了安抚诸葛亮,把彭羕调离州政府,改任江阳郡太守,这一任命实际是提拔。但是,至此彭羕仍然没有看出问题,不汲取教训,他听说被外派,“私情不悦”,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策动马超造反。

据史书记载,彭羕“往诣马超”,马超在凉州一带被曹操打败,逃到汉中躲避,又无法在汉中立足,前不久刚刚来到益州,作为“外来户”,又是天下知名的猛将,他比彭羕老练得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对于彭羕主动上门,马超先是胡乱恭维一番,说他“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又说他与诸葛亮、法正“齐足并驱”。彭羕心里正不爽,就骂了句:“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古代以革为兵,“老革”就是“老兵”,这里显然指的是刘备,这让马超一下子警觉起来。彭羕又说:“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闻此言大惊,“默然不答”。彭羕走后,马超左思右想,觉得彭羕迟早得出事,为了自保,他亲自写了检举信给刘备,彭羕被捕。

彭羕在狱中给诸葛亮写了封信,对自己说的话进行了辩解。他说:“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孟起说之是也,但不分别其间,痛人心耳。”这倒也说得过去,也许这才是事情的真相。彭羕知道诸葛亮与庞统关系很好,把已故的庞统也搬了出来,想救自己一命,但是,彭羕平时得罪的人实在不少,出了事没有人愿意为他说情,诸葛亮杀彭羕态度又很坚决,最后他以谋反罪被诛,年仅三十七岁。

职场启示录:

有能力又自恃才高的人往往对身边的人看不上眼,也不管这些人是同僚还是上司,为了进步得快一点,有时候会不由自主越过自己的直接上司向更高一级的领导汇报工作、提出建议,这是职场忌讳中的大忌。

如果你的直接上司能力比你强,你越级报告的事和建议就没有太大价值,很难引起高层的重视。如果你的直接上司能力比你差,那结果更加麻烦,你就公然成为对直接上司最有威胁的人,不把你打倒或者弄走,你的直接上司连觉都睡不着。

有些事得慢慢等待,不能急功近利。有些角色只有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才能扮演,有些决策只有具备那个身份的人才能决定,有些风头只有到了那个地位的人才能去出。越级表现只能适得其反,不如扮演好自己现在的角色,做好份内的事,就像蒋琬、费祎那样,时候不到就默默地做个老黄牛,时候到了自然有表现的机会。

□连载4-5:长得排场未必活得潇洒

《三国志》还专门提到了彭羕的身高,说他“身长八尺”,还说他“容貌甚伟”,是个长得很排场的人。要知道,在三国时代长相很重要,尤其是政治人物,如果相貌堂堂,往往会更有魅力。如果相貌平庸或者丑陋,不仅会被扣掉“印象分”,而且其本人也会自惭形秽。读《三国志》等史书,常常郁闷于书中不注人物的生卒年月,如此重要的信息缺载,不知道一个人什么时候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死,读起来困难了许多。与此相反,身高、长相这类现在看来未必重要的事却往往会捎带写一下。

这种风尚连一代枭雄曹操也不能免俗。据《世说新语》记载:“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这件事是否属实有待考证,但曹操长相很差是事实,史书上说他“姿貌短小”,个子不高,没有威仪。

曹操到底有多高?其实正史中没有给出具体答案,有人推断说他身高“七尺”,如果按现在的长度那是很高的,超过了两米三,但汉代的尺子比现在短得多,故宫博物院藏了一把汉代的牙尺,只有二十三点三厘米,曲阜孔府藏有一把汉代铜尺,是二十三点五厘米,山东掖县出土的镏金镂花铜尺,是二十三点六厘米,还有日本人的画彩牙尺,是二十三点九厘米,综合起来看,汉代的一尺约合现在的二十三点三至二十三点五厘米。这样算来,曹操的身高应该在一米六三左右,在男人中不算个子高,但比拿破仑的个子高,据拿破仑验收尸报告记载,他的身高为法尺五尺二寸,即一米五七。

彭羕身高八尺,换算一下就是一米八六。三国其他名人的身高,史书明确记载的有:刘表是八尺余,合一米八六以上;刘备是七尺五寸,合一米七五;诸葛亮是八尺,合一米八六,八尺左右的还有赵云;曹操手下为数不多既是谋臣、又是武将的大胡子将军程昱,身高八尺三寸,合一米九;比程昱还高的是何夔,个子是八尺五寸,差二公分就两米了。其余还有:卢植一米九一,太史慈一米七九,诸葛恪一米七七,蔡邕的外孙名将羊祜身高是一米七,还有嵇康,身高一米八二。比较奇怪的是刘伶,《世说新语》说他“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说他身高仅六尺,也就是一米四左右。

在长相方面,史书凡写到的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长得好,能吸引人,如孙策“美颜容”,周瑜“长壮有姿容”,袁绍“有姿貌威容”;二是长得比较丑,除上面提到的曹操、刘伶外,还有张松、庞统等;三是虽然说不上好,也算不上丑,但某一方面长得有特点,如孙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刘备“垂手下膝,顾自见耳”,司马懿有“狼顾”之相。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门太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第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