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三国还有一个以仁义而著称的人,他也姓刘,就是担任过幽州牧的刘虞。刘虞爱民如子,对待北方少数民族也多用怀柔政策,很得人心,也有一批追随者。刘虞与公孙瓒交战,特别下令“无伤余人,杀一伯圭而已”,又“爱人庐舍,敕不听焚烧”,结果反被实力不如自己的公孙瓒打败。

刘备要老练得多,从他取益州的经过就能看出来,先以仁义为旗帜,让刘璋主动提出请自己入益州,之后仍以仁义标榜,在地方上树立自己的威信,收揽民心,当刘璋有所警惕之际,突然发难,不再谈仁义、只谈生意,内外结合,多路出击,把刘璋逼进死胡同,最后一举取而代之。

在群雄争霸的时代,真正的仁义是没有市场的,充其量做个像刘虞那样死后受怀念的仁者,可自己连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政治理想或仁义呢?刘备对待仁义更实用,知道什么时候该打这面旗,什么时候要把这面旗收起来。无须对刘备的做法进行指责,只是要明白其中的内情,不被假像所迷惑了。这其实就是人性,最善于剖析人性的弱点的哲学家老子早就说过:“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大仁”和“大伪”之间就是一张纸,是不是真仁义,不能只看一个人做过的某一件事,要看他的一生。

职场启示录:

嘴上不讲“仁义”没有市场,心里老揣着“仁义”不放没有未来。对现代人来说,“仁义”不一定是仁爱和义气,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符号,一个口号,可以把它看成个人的理想,也可以把它看作团体的使命。总之,没有它不行。

口号是用来喊的,纲领才是用来行动的。没有口号聚集不起人气,只有口号则很难把目标落实到行动中。口号和行动虽然是两回事,但它们都不可缺少。

□连载3-8:冷庙也别忘烧香

三国时期曹氏一族英才辈出,就连曹家的媳妇们也个个不简单。曹操的卞皇后德高望重,受到称赞;曹丕的甄皇后貌美如仙,又很会来事,虽然结局不怎么好,但也青史有名。除此之外,曹丕和曹睿还各有一位姓郭的皇后,也很突出。

曹丕的郭皇后在《三国志》里没有留下名字,后来有的史书说她叫郭嬛,还有历史学家考证出来她叫郭照,不过她有个小名叫“女王”是确有记载的,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她生就与一般女孩子不一样。她最大的长处是工于心计和智谋,《三国志》说“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靠着智慧和在曹丕夺嫡斗争中的出色表现,郭皇后取代了甄氏,成为曹丕的皇后和新宠。

曹睿的郭皇后出身于河右大族,但她是“本郡反叛,遂没入宫”,也就是无根无基的人。这个郭皇后也颇有心计,很会处事,深得曹睿爱幸,开始立她为夫人,把她叔父郭立封为骑都尉,从父郭芝封为虎贲中郎将,这一家子眼看快要没落了,却因为一个弱女子而得以重振。曹睿临死前把郭夫人立为皇后,齐王曹芳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因为住在永宁宫,也被称为永宁太后。

曹家的强势人物也只有三代人,曹操、曹丕和曹睿,再往下就江河日下了。不过,在曹芳执政初期曹家还掌握着大权,代表人物是曹爽。曹睿临死前让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在丁谥、何晏等一帮人鼓动下与司马懿争权,老奸巨滑的司马懿看到时机不成熟,就用韬光养晦的办法与曹爽等人周旋,在整个正始年间,也就是曹芳刚即位的前八九年里曹爽等人始终占着上风,司马懿及其亲信受到排挤、打压,加上司马懿此时已年近七十,年老力衰,大家都认为司马氏要想斗过曹氏已经不可能了。

早在曹睿在位时期,忠于曹氏的一些人就处处提防司马氏一族,司马懿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手握重权,而是事事都得小心翼翼。当时,公开与司马氏一族保持密切关系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有些人还刻意跟他们拉开了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当上皇后的郭夫人却主动向司马家提出合亲的请求,最后郭皇后的俩个侄子分别娶了司马懿的俩个孙女,郭夫人在司马懿的面前以晚辈自居。对于这个举动,有人不以为然,有人认为郭皇后未免太天真,有人甚至觉得郭家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曹爽得势后司马懿受到空前的排挤和打压,在那段日子里,与司马家有姻亲关系的郭太后日子也不会太好过。将近十年时间里,没有记载关于她的什么活动,只说曹爽被人挑拨把郭太后迁入永宁宫,看来也是被冷落了起来。但是,正始未年,司马懿父子发动了绝地反击,通过高平陵事件一举夺取了政权,全体曹氏一族以及与曹氏关系密切的人都受到了株连,唯一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祸得福的大概只有一家人,那就是郭太后家。史书记载,自曹爽以下“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于太后而后施行”,在毌丘俭、钟会之乱中,也都是以郭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令进行平叛的。郭太后一家自然也炙手可热,她的从父郭芝先后升为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叔父郭立为宣德将军,他们“皆封列侯”,郭太后兄弟辈的郭德、郭建也都当上了镇护将军,全部封为列侯,“并掌宿卫”。

职场启示录:

一个人得意是暂时的,失意也是暂时的,看人总要用动态的眼光看,不能因为别人的一时失意而放肆自己,那样最容易结下仇恨,因为一个人在最低谷的时候心理往往也最敏感,能记住别人对他的好,也能记住别人对他的坏。

“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对这样的情况,佛也会有意见,认为你没有诚意。烧香是一种心愿的传达,要烧香就要在平时烧,还可以专找香火不旺盛的地方烧,因为冷庙里的菩萨对世间冷暖更有切身体会,更能记住你的虔诚。

职场里司空见惯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处理人际关系、朋友交往一定要有平常心,切不可急功近利、短线操作。友情是长线投资,得便时不妨拜拜冷庙、烧烧冷灶,哪怕只是送上只言片语的问候,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连载4-1:最危险的敌人是最熟悉你的人

在曹操部下王粲所写的《汉末英雄记》一书中记载了一件事,说曹操曾与刘备“密言”,所谈何事不详,但“备泄之于袁绍”,曹操知道后后悔不已,“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这件事仅见于《汉末英雄记》,因为没有交待发生的时间和前后背景,不太好判断其真伪。曹操与刘备早年是否相识,史书也没有更多记载,只能靠推断。但是,这件事应该不是道听途说,王粲作为曹操忠实的属下,长年供职于曹操的身边,一来不会对领导的事胡编乱造、无中生有,二来有机会从曹操那里得到一些第一手材料,这是其它史学家不可能具备的。这件事涉及到曹操和刘备,又出自王粲的笔下,真实性其实不必怀疑。

推测起来,这件事应该发生在何进被杀前夕,当时曹操担任“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相当于中央军的大校师长,但曹操得到的仅是个编制,手里没有多少人,他得想办法去募兵。这一时期,在袁绍的策划下何进派了不少人出去募兵,有记载的包括张辽、鲍信、张邈、王匡、毌丘毅等人,还有许多没有记载的,推断起来曹操也在其中,募兵的地点是他的老家沛国,有可能在这次募兵行动中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也参加了。曹操此时三十四五岁,刘备三十岁左右,这应该是他们最早的合作,不过他们合作的时间很短,曹操一行回到洛阳后,刘备等人又被何进派到毌丘毅那里去丹阳郡募兵了。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门太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三国的江湖——职场人士不能不看的99个三国智慧第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