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而在《保德州志》中记载:“折太君所生七子,今州北河神庙所祠乃四将军延昭。”元剧《昊天塔》中延昭为四郎,延朗为五郎。在明朝的早期杨家将作品中,四郎是杨延朗,六郎是杨延昭,而且四郎的戏份很多,甚至超过了七郎杨延嗣。延昭和延朗本是一人,戏剧和小说并不可信,《保德州志》又只是地方志,所以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多。

杨延昭的排行已经很难考证清楚了,所以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在《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一文中称“修《宋史》者对杨家兄弟的行次,已弄不清楚了。”我们既然无法考证,就推理一下,看看哪一种说法更合理。

杨延昭的生辰,不像他的父亲那样难以考证。他卒于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在《宋史》中记载他“卒年五十七”;在《隆平集》中称他“卒年五十六”,相差不多(也许《宋史》说的是虚岁)。所以,可以断定杨延昭的生辰应该是在公元957年到958年之间。前面讲过,杨继业大约出生于公元927年到931年之间,所以杨继业应该是在27岁到30岁之间有的杨延昭。而且在杨继业死时,七子杨延彬还不足十五岁,说明杨继业在四十岁以后,才有的第七子。杨延昭如果是六郎,那么杨继业就在三十岁前已经有了六个儿子,而在此后间隔十年后才又有了一个。他的儿子的数量前面过于频繁,后面又过于稀疏,似乎不太可能。杨继业不可能只有儿子,没有女儿,有没有可能在这十年间连生几个女儿没生儿子呢?可能,但是概率太低。杨继业在三十岁前就有了六个儿子,所以杨延昭几乎不可能有姐姐,然后在三十至四十之间又连得数个女儿,四十以后又得一子,这样连生数男,又连生数女的可能性太小了。

同理,杨延昭是长子或次子也不太合理。在古代,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人们结婚较早,男子一般不满二十岁就成亲了。杨继业结婚七八年后才有了第一个儿子,而在此后十余年间,即使不算八姐、九妹,杨继业也要得五六个孩子,概率上讲也不高。

史书之所以将杨延昭排在最前面,可能是因为杨延昭的战功较大,职位较高。《宋史•杨延昭传》中记载:“(延昭)幼沉黙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正是因为杨继业总把杨延昭带在身边,使他有更多的立功机会,所以他的官职才会在他的哥哥们之上。

如果按一般的自然规律,杨继业七子之中,很可能延玉是大郎;延浦、延训为二郎、三郎;延昭为四郎;延环、延贵、延彬分别为五郎、六郎、七郎。

杨延昭替父报仇了吗?

在评书和戏剧中,杨延昭几经周折替父报仇,杀死潘美,真是大快人心。但在现实中,这个情节却没有发生过。

评书戏剧中,在查清潘仁美陷害杨继业后,赵光义偏袒潘仁美,本应该将他斩首,但只将他轻判发配,杨延昭不服,违抗圣旨,杀死潘美。这一情节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虽然各种传说中的具体细节有多有不同,但是人们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正义最终会得以伸张。传说中杨延昭因为报仇也付出了代价,他差点被赵光义杀了,在八王爷等人的保护下,被充军发配。

在报仇的具体细节上,以两种说法影响最深。一种说法是:八王爷设计,先向皇帝讨旨,说昨日梦景(杨景)不详,请赦免,再让杨延昭报仇,赵光义上当,无法再加害杨延昭。这种说法多出现在杨家将早期作品中,如小说《杨家府演义》和明朝前期的杂剧《八大王开诏救忠臣》等。另一种说法是:潘美偷梁换柱,找别人去替自己发配,但是被寇准等人识破,逼他出府,在黑松林中,被杨延昭杀死。这种说法多在杨家将的现代作品中出现,如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京剧《黑松林》等。

在评书和戏曲中,潘仁美是皇帝的老丈人,有皇帝撑腰;杨家将则和八王爷、郑王爷、高王爷、呼王爷、寇准等朝廷重臣关系密切,所以双方从实力对比上看相差不多,而且杨家将一方还显得人多势众,符合得道多助的原则。但是在历史上,杨家将和潘美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潘美是开国元勋,当朝一品大员,是皇帝的亲家,而杨继业只是个降将,位列五品的武官,和朝廷权贵没什么交情。所以,杨延昭为杨继业申冤都很困难,更不可能手刃仇人,报仇解恨了。

只有《北宋志传》中的情节比较接近历史。书中写道:潘仁美本该处斩罪,但因为和皇帝的关系,处罚减二等,罢职为民。和他一起陷害杨继业的手下也本该处死,但处罚减一等,调边远充军。这一结果,显然不能令大家满意,但事实上,潘美得到的处罚比这要还轻的多。

事实上,赵光义虽然知道潘美罪大恶极,但他只是轻轻地处分了一下潘美。如果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单凭他临阵脱逃、见死不救这两条就可以判他死刑了。但潘美、刘文裕和王侁这三个陷害杨继业的责任人,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宋史》记载:对潘美的处分只不过是“削秩三等”,连降三级,由检校太师降为检校太保,但他忠武军节度使的职衔和韩国公的爵位及并州行军都部署的职务都没变,而且第二年就官复原职了。数个月后他寿终正寝,卒年六十七岁,追赠中书令,谥号武惠,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配祀太宗庙庭,后来还被追封为郑王。

刘文裕的遭遇和潘美几乎相同。他受的处罚稍微重一些,被削职为民,发配登州。但也仅过一年就被重新启用,《宋史•刘文裕传》中记载:一年后,赵光义“知业之陷由王侁,召文裕还,俄起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领端州团练使,封其母清河郡太夫人,赐翠冠霞帔”。一个月后,刘文裕就被提升为容州观察使、镇州兵马部署。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刘文裕卒于任上,享年四十五岁,赵光义很惋惜,赠他为宁远军节度使,命人护灵车归京,并葬于京师。从此,陷害杨继业的罪名,就由潘美、刘文裕、王侁三人中职位最低、和皇帝关系最远的王侁一人承担了。

“罪魁祸首”王侁又怎么样了呢?他也只不过多当了几年平民百姓。《宋史》记载他的处罚也是削职为民,发配金州。过了几年,“会赦移均州团练副使”,他在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封诏还京,途中得病,到京师就病死了。承担了重罪的他遇到大赦,不但又当了官,而且还升了半级。

这样,在杨继业一案中,三个主要责任人都只是受到了轻微的处罚,在时隔几年后,依然升官发财。不知道是不是天谴,他们都在数年间都死掉了,但和杨延昭却没有任何关系。杨延昭在父亲死后的三年中,在家中服丁忧。丁忧是中国古代人在父母死后,要在家中守孝的一种制度,宋朝规定一般是要守孝三年。如果杨延昭真的替父报仇了,赵光义可不会对他心慈手软,而且他也不会得到传说中的那些朝廷重臣的保护,等待他的恐怕只有灭门了,更不要说在三年后重新被启用了。

总之,关于杨延昭替父报仇的种种说法,都是杜撰出来的,绝对与史不和。这些说法只能解释为人民热爱英雄,痛恨奸臣,有希望为英雄昭雪的良好愿望。

杨延昭威震边关

前面讲过,杨“六郎”不是六郎,而是契丹人怕他,给他起的外号。那么他都做了些什么,使契丹人这么怕他呢?

早在雍熙北伐时,杨延昭就轻伤不下火线,在“流矢贯臂”的情况下,越战越勇,为攻克朔州立下汗马功劳。其实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活跃在抗辽前线了,只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罢了。前面讲过,多本史书都有他在边二十多年的记载。他在河北边防只有十六年,所以他还应该在山西边防驻守过数年。在这几年间,杨延昭的事迹,在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在一些地方志中能找到些蛛丝马迹。

单在《山西通志》中就有多处杨延昭遗迹的记载,如:

卷十五《关隘七》记载:

在忻州:“石岭关北,宋杨延昭驻兵于此”;

在崞县:“阳武堡,有杨六郎寨”;“宋都巡检使杨延昭守阳武峪,骁勇善战,辽人惮之,时部将孟良、焦赞同守焉 ”; “孟良城址存,堡南十里有焦赞寨”;

在代州:“杨六郎寨,雁门关北口东山上”。

卷二十一《山川•大同府五》记载:

杨家将真相揭秘》小说在线阅读_第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高山水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杨家将真相揭秘第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