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韩昌字延寿,在现代评书《杨家将》中是辽国的兵马大元帅,武功高强,是杨家将的劲敌,他的原型许多学者认为是韩德让。韩德让的祖籍在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在辽建国之初,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就被掳入北国,做了皇后述律平的奴隶。韩知古自幼好学,聪明有胆识,才华逐渐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了解,被任命为“知汉儿司事”,不但管理有关汉人的事物,而且还负责制定辽国的王朝礼仪。他一直官至中书令,死后还名列阿保机的二十一名佐命功臣之一。韩知古的第三子韩匡嗣是韩德让的父亲,他一直与辽世宗次子耶律贤关系密切。耶律贤后来成为辽景宗皇帝,韩匡嗣则在景宗朝一直做到西南面招讨使、政事令、尚书、秦王,而且与后族联姻。韩德让是韩匡嗣的第四个儿子,比萧绰大13岁。据传,他本来自幼与萧绰订有婚约,只是由于景宗即位为帝后萧绰奉命入宫,姻缘才中途中止。在辽景宗去世后,他得到了萧太后的重用,两人形影不离,宛若夫妻。在澶渊之战时,他们两个同坐在一辆车上招摇过市。韩德让被封为楚王,赐名为耶律隆运,名位在其他亲王之上。在幽州大战时,他确实在幽州,为辽军取得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曾经被赐名为韩德昌,所以后世将他作为了韩延寿的原形。

但是,韩德让基本上是一个文官,在《辽史》中几乎没有他会武功的记录。而且在杨家将的早期作品《杨家府演义》中,韩得(德)让和韩延寿是两个人,韩得(德)让是被杨四郎在金沙滩杀死的,而且文中延寿是名字,而不是字,他也不是辽军的元帅。是否韩延寿还有其他的原形呢?在《辽史》中,我们找到了另一个叫延寿的人,他字胤昌,在辽景宗时授千牛卫大将军。幽州大战时,辽军诸将都排成列,唯独延寿奋击阵前,宋军遂大败,以功遥授保大军节度使,卒于乾亨三年(公元981年)。从这段记载中看,他更接近于韩延寿的原形,但是他不姓韩,而姓康。康和韩韵母相同,都有an的音,读音相似,口头流传时有误在所难免。他字胤昌,而清朝雍正皇帝叫胤禛,在清朝胤字就不能用了,所以很可能人们把他的字去掉胤,改为名,而他的名被改为字,这样他就成为了韩昌韩延寿了。

其他的辽军将领如:耶律修哥、萧达兰、耶律奚底、耶律沙等都是用的原名,只是有时音同字不同罢了。只是萧天佐和萧天佑没有其人,但是萧姓的辽将很多,杜撰出他们兄弟两人也不足为奇。

三关大帅杨延昭

杨延昭为什么被称为“杨六郎”?

杨继业有七个儿子,其中最出名的要算是“六郎”——杨延昭了。杨延昭在二十二岁时就随父降宋了,他抗辽的事迹,各种史书的记载大致相同,但是他却并不是杨继业的第六个儿子。

杨延昭的原名是杨延朗,《宋史•杨延昭传》中称“延昭本名延朗”,之所以改名字,是因为避讳的原因。宋仁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位被称为上卿保生天尊的神仙显圣,这位神仙据说名叫赵玄朗。他被宋仁宗尊封为“圣祖”,所以“玄”字和“朗”字都成为需要避讳的字。这次避讳的影响不小,代表北方的玄武变成了真武,常用词玄实改为了真实,唐玄宗改称唐明皇,玄武门改叫拱宸门。杨延朗自然也不得不改名为延昭。但是他改名时已经是晚年,延朗之名流传已久,所以史书中两个名字都出现过。即使在《宋史》中,这两个名字也都能查到。一些书中将他误写为杨延钊(如《山西通志•卷一百二十一》),民间传说中称他名景字延昭,元杂剧《昊天塔》中称他为杨朗,另外一些元杂剧中称他为“杨延景字彦明”,南宋谢维新著的《合壁事类》中称他为“杨畋字延昭”,这些都是错误的。

杨延昭被称为杨“六郎”,始见载于《隆平集•杨延昭传》。书中写到:“(延昭)威震异域,守边二十余年,虏情畏服,止呼曰:杨‘六郎’。”后之史籍皆沿其说,仅于文字上略有更改而已。《东都事略•杨延昭传》记载:“威振异域,守边二十余年,虏人畏之。呼为‘六郎’。”《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在北边二十余年,敌惮之,目为杨‘六郎’。”《宋史•杨延昭传》记载:“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所以,“六郎”是契丹人给杨延昭起的外号,而不是兄弟排名。

那么“六郎”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由于在史书中没有注解,所以后人对此做出了种种推测。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种解释:

乳名说:清康基田的《晋乘搜略》称:“(杨延昭)小字六郎。”所谓“小字”,即乳名。

总称说:清翟灏的《通谷偏》称:“业凡七子,延玉先没契丹,或总其见之兄弟六人(而称)欤?”

大排行说:聂崇岐的《麟州杨氏遗闻六记》称:“其为六郎,未始不并从父昆弟而言,非必为同父兄弟中之行次也。”卫聚贤在《杨家将考证》中称:“或者是以大排行计杨延昭为第六,以小排行计杨延昭居长。后人以大排行言,故多目为杨六郎”。

将星说:郝树侯的《杨业传》第五章称:“古代往往以天上的星宿比拟世间的正面人物”,“‘南斗六星’在宋初已成习惯语”,因而契丹“赞扬杨延昭为‘南斗’”,“久而久之,‘六郎’变为‘南斗’的歇后语,以后就直呼为‘杨六郎’了。”常征先生的《杨家将史事考》第四章也称:“这星宿……可能是‘北斗六星’”,“契丹人畏之惮之,因而称之为‘北斗六星杨延朗’,”后“朗”字演化为“郎”,“北斗六星”简化为“六星”,“杨延郎和杨六星便复合为杨六郎。”沈起炜先生的《杨家将》中更称《杨家将史事考》之说可为定论。

字讹说:骆承业的《杨家将与杨家将戏》称:“《宋史》记其……为大郎,但同篇却又记其为‘杨六郎’。‘大’和‘六’字相似。古籍的刻本、钞本中,两字往往相混。此处‘六’字当系‘大’字之误”。

总结以上诸说,都很牵强,难以成立。

《宋史》中虽然以杨延昭领衔,余子都排在他的后面,但仅能说明他的官职最高,未必他就是大郎,而且《隆平集•杨延昭传》等书同时出现字讹,似乎不大可能,所以字讹说有望文生意之嫌。既然史书明确称“六郎”之称呼是来自契丹人的称谓,所以“六郎”显然与乳名无关,更不是“总其见在之兄弟六人”的合称,所以乳名说、总称说都是无理、无据的。至于大排行说,也缺乏证据。根据欧阳修所撰《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的记载,以大排行数,杨延昭也不应该是排行第六。以上这几种解释,都没有注意到“六郎”一词来自契丹,所以不可能正确。将星说注意到“六郎”一词是来自契丹人的称谓,比前面的解释有道理,但“推理”、“演化”未免匪夷所思,过于牵强,称为定论,实属过早。

那么“六郎”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呢?

史书上既然称“六郎”出自契丹人之所“止”、所“呼”、所“目”,所以应该是契丹语所指的某事物,“六郎”应该是此契丹语事物的汉语译音。即可译为“六郎”,亦可译为“六狼”,乃至其他与此相近字音的字,都有可能。所以根据契丹语的译音,来解释汉语的意思,恐怕是管中窥豹,难正其说。契丹语早已失传,但是史书上既然称“惮之”、“畏之”,就应该是为契丹人所畏服的事物,也许是老虎、野狼、鬼、神什么的也未可知。

总之,“六郎”并非是指杨延昭排行第六,而是契丹人因为怕他而给他起的外号。杨延昭在七兄弟中排行第几,史书中记载不明,后世认为他排行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的都有。其中以排行第六流传最广,影响也最深,几乎在所有的戏剧、民间传说和评书中都是这么讲的。前面解释过“六郎”的本义,并不是指他的排行,那么会不会碰巧他就是排行第六呢?

杨延昭并非是“六郎”

“六郎”的称呼,到后世逐渐被附会为排行第六。民间传说、戏曲、小说中多称他为“杨六郎”或“六将军”,所以人们常常认为他是排行第六,甚至现代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分册中,亦谓延昭为“杨业第六子”。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宋末元初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甲编》。前面讲过,《烬余录》是根据当时的评话编写的,所以从中可以看出:把“六郎”“解释为排行第六,最迟在南宋末就已形成,据今已七百多年了。史书上明确记载“止呼曰”、“呼为”、“目为”,是来自契丹人的称谓,实与天然之排行无关。“六郎”之本义,并不是他的排行?

由于杨延朗在史书中排名在前,《宋史》中独称他为“子”,余者皆“次子”,《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以他领衔,所以有人认为延朗是杨继业的长子,或是小于战死的杨延玉的次子。

杨家将真相揭秘》小说在线阅读_第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高山水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杨家将真相揭秘第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