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宋史•杨业传》记载:“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这就是说杨继业有勇有谋、严以律己、善于训练、管理和团结部下。

首先,杨继业有勇。他“无敌”的称号不是凭空而来的,自幼就练就了一身骑射的好武艺,每次打猎收获都是别人的数倍。《宋史》称“代北苦寒,人多服毡毯,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如果不是自幼练就的一身钢筋铁骨,他怎么能在晋北的寒风中,只穿着挟纩(夹棉的棉衣)处理公务呢?傍边没有火,侍从都冻僵了,他却从容自若?

许多次战斗他都是冲锋在前。雁门关大捷,他亲自带领几百人迂回敌后,大败数倍于自己的敌军。陈家谷之战,他与十万辽军苦战一整天,在水米未进、身负数十处伤的情况下,仍手刃敌军数十人。即使如此,辽国“勇于攻战”的大将耶律希达也不敢上前,只好暗箭伤人。

杨继业还亲手创立了一套枪法——梨花枪。乾隆时期有的名史学家及诗人赵翼作诗赞称“可叹一支梨花枪,三十年来无敌手”。《新义录》记载“天下使枪之家十七,杨家三十六路花枪是其一”。《小知录》记载“枪法之传,始自杨氏,谓之梨花枪,(至今)天下尚盛之”。可见杨继业其实是一位武林高手。

其次,杨继业有谋。他常能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他料敌如神,所以宋太宗称赞他“洞晓敌情”。杨继业的战功多被别人贪墨,史书上仅仅记载的两个战例,体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

雁门关大捷,虽然辽军人数众多,但在马不能并辔的峡谷中,数量优势就无足轻重了。纵使有千军万马,在如此狭窄的条件下,战场也只能局限在几十人甚至几个人拼杀,杨继业利用地利,出奇兵从背后突然攻击敌人,使辽军首尾不能相顾,溃不成军,取得大胜。

陈家谷之战,杨继业的作战计划没有被实施,致使兵败身亡。我们分析一下他的方案:先是声东击西,佯攻敌之所必救的应州。待敌人主力被调虎离山后,骑兵接应寰州居民,云、朔两州的居民撤退入石碣谷,并在谷口设伏。如果契丹骑兵追击,则可以逸待劳,迎头痛击敌人。这个方案如果得以实施,不但可以完成任务,还可以小挫敌军,实在是十分巧妙。

《宋史》中称“业不知书”,不是文盲的意思。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李裕民教授考证:“文化,只是从儒生角度说,不读或不研究儒家经典的意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得到一本叫《书遁甲立成旁通历后》的书,称“此本得于杨畋。畋,继业之后也。继业善用兵,以见昔时名将皆精于所学,非止一夫之勇也。此本尤为简要,世罕传也。”(《欧阳文忠公文集》)可见,杨继业不但不是文盲,而且还经常研究兵书,应该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第三,杨继业爱兵如子,与部下同甘共苦。《宋史•杨业传》称“(业)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政简易是指制度不繁琐;御下有恩是指与士兵同甘共苦,关心部下的疾苦。正因为这样,他才受到部下的拥戴,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会追随他到底。

为保证部队的统一行动,必要的制度是需要的,否则就会成为乌合之众。但如果制度过于繁琐,就会适得其反了。制度繁琐就会使部队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发生互相牵扯的弊病,降低部队的灵活性。而且容易使部队之间产生隔阂,不利于官兵之间的团结。杨继业“露坐治军事”,不摆官架子,平易近人,赢得了部下的拥戴。

陈家谷之战,他曾劝说最后残存的一百多名部下分散突围。当时契丹的主要目标是他,如果这一百多人离开他,还是有机会逃生的。但部下们“众皆感泣,不肯去”,直至“无一生还”。在田锡作的奏折《上太宗答诏论边事》中讲“昨来杨业陷阵,访闻亦是无自巳腹心从人”。可见当时的一百多人,并不是杨继业的心腹亲兵,但他们却不肯舍弃他,甘愿与他一起战死沙场。

第四,杨继业还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雍熙北伐中,他慧眼识英雄,把无名小卒——高化留在身边,并让他在关键时刻显身手,一举擒获辽军主帅大鹏翼,左右了战局的胜负。此后杨继业阵亡,高化离开了杨继业,又默默无闻了几年,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救了当时的襄王——后来的宋真宗才又有了出头之日。

最后,杨无敌的制胜秘诀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是: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协助。前面讲过反契丹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加上杨继业“为政简易”,部队纪律严明,爱护百姓,所以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他之所以能“洞晓敌情”,人民群众应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雍熙北伐时,代北的云、应、朔、寰四州都有反正的现象,宋军所到之处,民众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充当向导、提供军粮,甚至夜袭辽军,斩首来献。这正是杨继业镇守代北三十年,发动群众、团结群众的结果。

金刀令公究竟是几品官

在评书杨家将中,杨继业被称为金刀令公,是身系到宋朝存亡的重臣。金刀好理解,是指杨继业善于使刀,那么令公又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在唐朝和五代时,节度使一般都会加上中书令这么一个虚衔。中书令是宰相的别称。杨继业在归宋前,曾任建雄军节度使多年,而且在他死后,宋朝追封他为大同军节度使,因此他被尊称为“令公”。

但是在《杨家府演义》中,却有不同的解释。《演义》中称在杨继业打败宋军后,赵匡胤问石守信敌将是谁。石守信说是令公。赵匡胤问是叫令公吗?石守信说叫继业。因为继业出战打红字令旗,他的妻子出战打白字令旗,所以他们分别被称为令公、令婆。这显然是杜撰,但也说明令公这个称号和无敌一样是杨继业在北汉时就得到了。

现实中,杨继业在宋朝只不过是个观察使,所管辖的地方也不过一州,所以只是一个中层军官,算不上是重臣。他在宋朝究竟是一个什么职位的官呢?在古代官员都有品级,品级数越小,官职越大。潘美是检校太师、公爵、节度使。在宋朝检校太师是正一品,公爵是从一品,节度使是从二品,可见他确实是位高权重。而观察使只不过是正五品,所以杨继业和潘美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杨继业死后才被追封为太尉、节度使,太尉是正二品,这些都是带有很大的安抚和荣誉性质的。

在金代就开始出现关于杨家将的戏剧——《打王枢密》,但是没有流传下来。元代有两部杨家将的戏剧流传下来,分别是《昊天塔孟良盗骨》和《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但都不是以杨继业为主角的。明代出版了《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两本影响很大的小说,也出现了为杨继业平反的《八大王开诏救忠臣》的戏剧。在清朝的宫廷中,出现了情节连贯的表现杨家将故事的戏剧《昭代箫韶》,共有二百四十出,要几天几夜才能演完。但是由于御用文人的插手,使杨家将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楷模,结果却使他们丧失了活力。在民间杨家将的故事也日趋丰满,杨门女将逐步成为杨家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处处挑战封建礼法,追求男女平等,自由婚姻等。在解放后,杨家将的故事得到了大力发展,剔除糟粕,推陈出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杨继业戎马一生,“所向克捷”,被誉为“无敌将军”是当之无愧的,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歌颂。但是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北汉渡过的,归宋时已经是半百左右的老将了,所以在舞台上他总是老生打扮。

总体上讲关于他的民间传说和戏曲小说数量不多,内容不是十分丰富多彩。其中表现他在疆场上浴血奋战的内容很少,最多的还是描写为他伸冤雪恨的。关于他的传说,历史上多少都能找到一些影子,下面简单介绍一些:

《杨崇贵结缘七星庙》,也叫《佘塘关》,是关于他爱情生活的浪漫故事,讲述的是杨继业和折(佘)太君在七星庙不期而遇,两人比武较量后,相互仰慕私定终身,虽几经周折,但有情人终成眷属,最终他们喜结良缘的故事。

杨家将真相揭秘》小说在线阅读_第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高山水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杨家将真相揭秘第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