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其次,杨继业威震雁门,“契丹畏之,每望见业旗,即引去”。树大招风,这引来了主将潘美的嫉妒。潘美虽然“能征惯战”,但和杨继业相比,却又自愧不如。这从他上任后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来。

《辽史•耶律学古传》中记载:“(学古)改彰国军节度使时,南境未静,民思休息,学古禁寇掠,以安之。会宋将潘美率兵分道来侵,学古以军少,虚张旗帜杂丁黄为疑兵。是夜适独虎峪举烽火,遣人侦视,见敌俘掠村野,击之,悉获所掠物,擒其将领。自是学古与潘美各守边约,无相侵,轶民获安业。”这一段历史,在宋朝一方的史书中却没留下任何记载。这里的“边约”具体是什么内容,已经不得而知,应该是某种默契。事情的经过很可能是潘美趁辽兵主力不在,带兵越界抢掠,不想却被耶律学古偷袭得手,不得已和敌人达成了某种默契,从此双方互不侵犯。潘美这样的战绩显然是和杨继业无法相提并论的,而杨继业只是被宋灭亡的小国北汉的降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太难堪了。

对待潘美对杨继业的诽谤,此时的皇帝赵光义的解决方式,更是火上浇油。宋太宗没有处罚诽谤者,而是将这些诽谤书交给杨继业。《宋史•杨业传》称:“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宋朝皇帝一向喜欢玩弄权术,对于这些莫须有的诽谤,赵光义效仿起他哥哥的做法。

《宋史》记载过赵匡胤的一个故事,徐铉是南唐的使臣,赵匡胤在他临走时,给他一些信件,他在途中一看,原来都是宋臣建议赵匡胤扣留他的奏折,徐铉十分感激,以后竟帮助宋朝灭了南唐。

对于宋太宗的这种玩弄权术的做法,宋朝的一些文人赞赏有加,如富弼就称:“昔魏将乐羊征中山,平之及还,见其君所收谤书三箧,方知将帅立功不难,但人君信任为难耳。自后帝王非聪明睿智,少有不惑谤言者,其明不能及魏国之君也。杨业本河东降将,太宗得之,信任不疑,每纳谤书一一付业,使边将安心。以立事其过魏君远矣。”

那么,宋太宗这种做法真的是聪明睿智的吗?富弼所说的魏文侯、乐羊的典故又是怎么回事呢?

《史记》卷71记载:“魏文侯令乐羊将,而伐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从中我们看出这两件事是有的区别的。乐羊攻下中山国后,骄傲自满,邀功请赏,魏文侯才把谤书给他看。这是乐羊有过失,魏文侯警示他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战国策》卷22中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杨继业无过,宋太宗不处罚诽谤的人而是玩弄权术,把谤书给他看,正表现出对杨继业的不信任。王夫之在《太宗论》中说:“杨业太原降将也,父子握兵,死士为用,威震于契丹,谤书迭至,宋主其安得无猜?”赵光义的这种做法杜绝不了(他也不想杜绝)同僚对杨继业的嫉恨,相反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这又怎么能“使边将安心”呢?赵光义的做法和魏文侯比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赵光义的这种做法有三种危害。第一,使边将不安心,处处小心。杨继业在代州的七八年,他不断受排挤、被猜忌,过着万分凄凉,无限辛酸的日子。第二,增加同僚之间的矛盾,谤书到了杨继业之手,矛盾公开,得罪人也就得罪到底了,不能再予以挽回。第三,助长奸佞小人的气焰,他们不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是被诬陷者受到敲打,更使他们肆无忌惮,最后置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陷害杨继业,致使悲剧发生。

在雁门关大捷后,潘、杨两家开始结怨,潘美处处刁难杨继业,不但贪墨他的战功,而且不断地诽谤他。作为降将的杨继业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始终不能摆脱悲剧的命运。最后,他于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受陷害死于北伐路上。

雍熙北伐

雍熙北伐是北宋对契丹仅有的三次进攻之一。第一次是前面讲过的幽州之战;第三次是北宋末年的童贯征辽。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萎靡不振的一个王朝,史学家嘲之为“弱宋”,其统治者也历来就是不思进取的。史称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看中国地图时,用玉斧一划金沙江说“此外非我所有也”。但他和他的弟弟赵光义,对燕云十六州还是十分重视的。

雍熙北伐的时机还是不错的,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辽景宗耶律贤去世,他儿子耶律隆绪继位,年仅十二岁,国事由萧太后掌管,契丹化的汉人韩德让(评书中韩延寿的原型)专权,大臣多有不服,部族多有叛逃,高丽国王也派使臣来请求夹攻契丹。在这种情况下,赵光义接受贺令图父子的建议,对契丹展开了雍熙北伐。

这次北伐,宋军兵分三路,总兵力三十万,声势浩大。具体作战计划是:第一路军队由大将曹彬率领,从雄州(今雄县)出发,慢慢向幽州推进,吸引敌人的主力,称为东路军,也是宋军的主力军;第二路军队由田重进率领,出飞狐口(今河北涞源),进攻河北西北部和山西东北部各地,被称为中路军;第三路由潘美率领,出雁门关,进攻山西西北部,称为西路军。北伐计划等中西路军得手后,再一同东进,汇合曹彬,收复幽州。也有人称这次北伐是五路人马,多了米信的一路,自雄州沿拒马河东岸北进,护卫粮草并保护曹彬军队的侧翼;还有高琼的一路,自沧州海道北攻平州,与高丽国军队遥相呼应,牵制敌人。这个作战计划是接受了幽州之战的教训制定的,应该说是比较严密的。

战争初期,战局对宋军十分有利。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二月中旬部队开始集结,二月底北伐开始。东路军进占新城,克固安,三月中旬攻下涿州。中路军克易州,下涞源(辽称定武军)。西路军进展更加神速,寰、朔、应、云等州几乎都有反正,到四月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攻陷四州,基本光复了山西北部被割让的领土,并东进恒山一带,与中路军汇合,完成了第一步计划。

晋北的百姓听到王师到来,欢呼雀跃。此时据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正好五十年,几十年过去了,当地百姓的心本来已经灰了冷了,却想不到在有生之年,又看到了中原政权的军队,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正如应、朔等地的老人所说的:“久陷边陲,有粟不得食,有子不得存养,不意余年,重见日月。”蔚州的边民知道后,冒险袭击辽军,带着契丹人的首级来投宋军。宋太宗得知后,下诏明令赏金,招募边民,应募的人十分踊跃。这充分反映出这是一场深得民心的正义之战。

契丹在得知宋军北伐的消息后,也迅速做出反应,萧太后决定发全国之兵南下。她命令耶律勤德守平州,防御海上;命令耶律善补和耶律休哥分别任代北和幽州统帅,抵御宋军;自己和辽国的小皇帝耶律隆绪、大将耶律斜轸南援幽州。当他们到达长城时,得知宋军已经到了恒山一带,她便命令冀州防御使大鹏翼、康州刺史马赟(也称马頵或马颙)、马步军都指挥使何万通,各领一万骑兵来阻挡中路的宋军。

大鹏翼是契丹名将,他带领三万骑兵,气势汹汹杀奔飞狐口。宋军中路主将田重进不愧为北宋名将,他听取手下将军袁继忠、谭延美的计策,先是以逸待劳,然后反客为主,利用山地这个不利于骑兵作战的有利条件,主动出击,经过浴血奋战,击败辽军,俘获了大鹏翼、马赟和何万通等辽军高级指挥官。接下来田重进再接再厉,一举打下了蔚州。

正所谓“塞翁得马,焉知非祸”。正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宋军主力——东路军却传来了失败的消息,战局急转直下。

杨家将真相揭秘》小说在线阅读_第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高山水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杨家将真相揭秘第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