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章士钊交往吴弱男后,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不再投身革命——也是,他总不能革老婆家族的命吧?紧接着,两人离开日本,赴英国留学。章士钊在英国一呆多年,但是和方鸿渐一样,似乎没拿到文凭,和方鸿渐不一样的是,他没花钱去买个假的,因为吴家有的是钱,根本不在乎这些。再后来两人结婚,章士钊就算是真正一步登天了。可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或娶得好,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是传统文化。

辛亥革命后章士钊携如花美眷翩翩回国,可惜和革命党人疏远太久,和北洋系也没什么关系,政治上竟成了边缘人。多亏杨度把他引荐给了袁世凯袁大总统,老袁一看,恩公的孙女婿啊!不敢怠慢,但再一想,这厮早年参加过革命,更不能重用,只好搁家里当清客养着。章士钊这时还不是很习惯当清客,就跑广州投奔广州护法政府,很受袁世凯的死对头、大都督岑春煊待见,当上了临时政府秘书长。

再后来机缘巧合,章士钊当上了段祺瑞执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几年总长干下来,攒下半世骂名。简而言之,章总长干了三件臭名昭著的大事:第一,章任总长的教育部禁止学生纪念日本强签二十一条的“国耻日”;第二,酝酿出师大女附中风潮。此事章参与极深,甚至派军警开进学校,强令解散女附中;第三,1926年3.18北京学生游行,因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开枪射杀学生而酿成大惨案,鲁迅先生因此写了《纪念刘和珍君》,让章士钊的反动学阀之名流传至今。据章士钊养女、洪晃的母亲章含之回忆,她上中学时,学到鲁迅此文,老师都特意将她请出,以免受刺激。

鲁迅还写过一篇著名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大谈痛打落水狗的精神,针对的则是1926年章士钊下台后该不该继续痛打的争论。

段祺瑞因318惨案下课,其内阁被迫总辞职,章士钊丢官后结识了张学良,很受少帅的器重。1931年张学良不放一枪丢了东北,章士钊在政坛已无靠山,只好到上海挂牌当律师,投入杜月笙门下。

章士钊应该是通过黄金荣认识的杜月笙。这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私生活了。

章士钊好色天下闻名,但能像他那样留下隽永传说的色友并不多。传说章在天津看中一名妓,百般爱护,特意在苏州定制了一精致绣被送往该妓处,以为专属。不料袁世凯诗酒风流的二公子袁克文也中意此妓,该妓见二公子风流倜傥,交欢愉悦下,特铺开章总长所赠绣被,结果被章士钊撞见,成为青楼笑谈。

洪晃在书中说“我的外婆是外公的二老婆,据说出身不是特别体面,是吃青春饭的。”这个吃青春饭的青楼女子叫奚贞,是黄金荣的干女儿。1919年章士钊在上海,经黄金荣介绍相识,便常有往来。1925年章当了总长,便把奚接到北京,包养起来。夫人吴弱男不能容忍,于1928年慨然离婚,从此章士钊正式和奚贞同丨居丨。奚贞因不能生育,抗战期间,收养了一个叫王秀兰的小孩为女儿,就是洪晃的母亲章含之。

1931年,黄金荣已经退休,不太过问江湖事,把干女婿介绍给上海滩上一言九鼎的杜月笙,是件合逻辑更合人之常情的事情。

杜月笙给章士钊的待遇和杨度一样,每月500元高薪,一起吃喝嫖赌抽,逍遥自在。声色犬马中,章士钊交往上了第三房太太殷德贞。殷德贞,艺名雪明珠,无锡人,是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的入室弟子。

章士钊毕竟是大律师,真代理过不少大案子,最牛的一次要算给陈独秀辩护。那是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捕,押解南京。1933年4月,章士钊未经授权便以老朋友的身份,为陈独秀出庭辩护,辩护词写得相当精彩,引用欧陆经典,大谈国家和政府之区别,倡导言论自由。结果陈独秀从一审判13年到终审判8年,章士钊功不可没。

章士钊替杜月笙出过的最大一次风头,则是戴笠遇难后,他代杜月笙为戴笠所撰的挽联: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这幅不吹不捧、不卑不亢的挽联,引得好评如潮,被认为是最切合戴笠身份的名联。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话说杜月笙派出章士钊和秦联奎作赵慰先的辩护律师,两大律师引经据典,慷慨陈词,以赵是现役军官,应归军法审判的名义,要求将其移送至淞沪警备司令部,由中国军方来审理,并成功达成了这一目的。然后通过杜月笙的关系,四处活动,上下疏通,到了1933年6月,经军法会审,赵慰先果然无罪释放。

赵慰先获释后,立即反咬一口,先是在报纸上登载声明,宣称魏廷荣买通绑匪诬陷他,接着就向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反诉魏廷荣教唆诬告,律师当然还是章士钊和秦联奎。多亏魏廷荣成天在租界里呆着,才没被抓走。

最后是曾任孙中山秘书的洪门大哥、青帮“大”字辈老大哥徐朗西亲自出面讲和,劝魏廷荣花钱消灾。魏廷荣拿出3万块钱,这事儿才算不了了之。本来赵慰先还有所不服,欲将剩勇追穷寇,杜月笙说了句:“事情不要做绝,要留有余地。”这才算作罢。

事后,杜月笙把赵慰先介绍到淞沪警备司令部当了副官长。经此一役,魏廷荣对杜月笙彻底甘拜下风,从此退出商界,并辞去法租界一切职务,每天呆在家里连门都不太敢出,以39岁的黄金年龄在家养老。不过他没有食言,很好的报答了樊庭玉的救命之恩。

附:

徐朗西,生于1884年,陕西人。22岁赴日留学,加入同盟会。后受孙中山指派回上海联络帮会,成为洪门大哥,同时加入青帮,并与陈其美、蒋介石结为拜把兄弟。辛亥革命上海起义时,徐朗西贡献巨大。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曾说:“辛亥年上海起义时,我们青洪两帮都有贡献,青帮是李征五,洪帮是徐朗西。”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出任全国铁路督办,徐朗西任其秘书。

徐朗西横跨青、洪两大帮派,在青帮中德高望重,属于当时最高的“大”字辈,比黄金荣、张啸林高一辈,比杜月笙高两辈。

徐朗西和杜月笙来往不多。在担任上海中华艺专校董及校长期间,徐朗西计划在艺专内开办一图书馆,以纪念其病逝的爱妻。杜月笙知道后,托人送了500元,徐朗西婉言谢绝。后来有一次杜月笙当面对徐说:“我的钱虽然来路不正,但送你办对社会有益的事,何必拒不接受?”徐回答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也知道用这笔钱买书供大家看是对社会有益的事,但万一读者们看书时闻到书页上的鸦片烟味,叫我怎样做人?”

杜月笙很囧,不好再说啥,但他还是通过别的渠道把钱捐给了该图书馆。

黑道风流——杜月笙岂止是一个传说》小说在线阅读_第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杜城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黑道风流——杜月笙岂止是一个传说第62章

书籍
上一章
62/62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