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斗争是人类的必然现象,和谐是斗争的平衡状态---匈奴内斗
原文译:
匈奴狐鹿孤单于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担任匈奴左大都尉,很是贤明,民心归附于他。单于的母亲怕单于不立儿子为继承人而传位给弟弟左大都尉,便私自派人将左大都尉杀死。此事引起左大都尉的同母哥哥的怨恨,从此不再去单于王庭。这一年,单于病重不起,临死前,对贵族们说:“我的儿子年纪幼小,不能治理国家,我决定将单于之位传给弟弟右谷蠡王。”单于死后,卫律等人与单于的正室夫人颛渠阏氏密谋、隐瞒了单于去世的消息,并伪造单于命令,改立单于的儿子左谷蠡王为壶衍单于。左贤王、右谷蠡王心怀不满,打算率领部众向南归附汉朝,又怕自己的力量单薄,难以实现,于是胁迫卢屠王,打算与卢屠王一起向西归降乌孙。卢屠王将此事向壶衍单于告发,壶衍单于派人前去查问,右谷蠡王不肯承认,反将阴谋背叛之事推到卢屠王身上,匈奴人都认为卢屠王冤枉。于是左贤王和右谷蠡王离去,留居在自己的辖地,不肯再参与每年一次的龙城祭祀大典,匈奴从此衰落。
====================================================================
如果说欲望是人类的天性,那么,也可以说斗争是人类的天性,因为相对于欲望的无穷性,好的资源永远是稀缺的,那么斗争就永远存在;还有一个引起斗争的原因,就是关于心理的“利”,因为人的索取性(自私自利)和人性隔肚皮的缘故,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像两根树一样,很难合拍,即使合拍,也因为利益导致的第三方伪装来破坏这种合拍,所以,长期来看,主动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永远是相处不好的。
其实,只有一种情况是可以导致被动的表面的和谐的,那就是斗争的平衡状态。民主国家为什么比较和谐,那是因为权力达到了较大程度上的均衡,过度的野心被压制,所以过度的不公也被压制了,形成表面上的社会大致和谐。
●●169.河床的力量-----中国股市大牛市产生的前提是:制度的突破
我几年前看到过公募基金牛人吕俊(后来辞职转私募)的话,大意是说他想明白了,中国股市要产生大牛市的前提就是须发生制度的突破。
我那个时候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几天前,我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想起了这句话,忽然明白了。
为什么要有制度的突破?因为制度是根本性的地基性的东西,是最最重要的东西,它些微的变化,就可以在社会上引起惊人变化,说白了,制度就是河床级别的东西,河床的威力有多大,可以看我前面的《河床理论》---社会的河流是由看不见的河床决定的,所以,制度的突破能够变更社会的状态,当它向进步的方向突破时,就可以产生大牛市;当它向落后的方向突破时,也会导致大熊市。
当然,重大的科技进步,也会大幅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也可以导致较大或大的牛市,但在中国,这种概率很小,目前更有可能发生的是制度上的突破。
●●170.郑重宣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这是由一个网友引发的分析,结论在之前我已经提过,本文是初稿,以后还要整理,以下为文章内容:
@萧度 2011-12-1510:34:16
补充:制度的本质就是权力运用。权力运用得好可以解放生产力,运用不好就会压抑生产力,生产力是受制于权力的,假如说权力架构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那么,可以说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只能说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
楼主的中心思想是,权力决定财富,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按照我的理解,生产力属于物质性的东西,生产关系属于意识性的东西。物质决定意识,这是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
如果讲权力决定财富,就是说意识决定物质, 这岂不是唯心主义? ”
=====================================================================
非常好的反问,这个问题我要想明白后做个交代,如果我错了我也会承认。
我做出以上观点的原因是:生产关系不改变,生产力就没有质的进步;生产关系改变了,生产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我认为是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力。
希望大家也考虑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更进一步,我建议大家搜搜“生产力”这个词的定义: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或者说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那么,归根到底,应该可以这么说吧,生产力是人类的一种集体能力或力量。
那么,什么东西能够束缚这种能力或力量?什么东西能够释放这种能力或力量呢?我想有:
一、外在因素:
A-自然条件是一个方面,比如好的天时地利(包括好的天气、肥沃的土地、好的空气、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等等自然条件),可以给人类带来好的给养,得到好的体质,有利于提高生产力。
B-人工自身改造的东西,比如自制的工具,自己改造的河流水资源。。。。。。等等。
二、内在因素:
能力方面,主要指个体交互作用形成的人类整体能力。
形成整体能力在于两个方面,A-个体能力:包括先天带来的能力和后天培养的能力。
B-能力的使用方向,包括个体能力交互作用如何形成合力和合力的使用方向选择。
分析并结论:
从上面的要素罗列,我们可以明白,对于象动物这些自身不具备或只具备极低下劳动能力的生物而言,外因是形成生产力的主因,说得简单一点是“靠天吃饭”的一族;而对于人类而言,老天带给他们的财富相比于通过自身改造创造的财富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内因是形成生产力的主因,而内因当中,先天能力和后天培养(特别像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最最关键的地方请注意了:外因再好,力量再强,能不能起到创造生产力的作用的最关键最关键==在于这些力量往哪个方向使用,就像刀很锋利很有杀伤力,但往杀人的方向使用,结果不是创造了生产力,恰恰相反,是破坏了生产力,束缚了生产力,也就是说,再强的力量如果往坏的地方使用,就会破坏生产力,如果往好的地方使用,才会创造生产力。
而决定社会合力往哪个方向使用的问题---也就是说是破坏生产力还是制造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就是生产关系的内容,主要是权力制度。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们就可以解释很多“马哲”不能解释的现象了,比如,按照马哲三大观点之一来讲,社会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那么后面的社会要比前面的社会先进是社会的规律,但事实上,明清不见得比前面的所有朝代更有生产力,现在有的社会人们生活也不见得比古代好,比如朝鲜的饥荒,比如1960年前后的中国就不见得比汉唐的某些时期好。。。。。。关键不在于人口有多少,生产工具有多好,而是看做的是加法还是减法,合力往哪个方向使用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合力往哪个方向的问题,就是由生产关系造成的。
所以,我说,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接着,我打算进一步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看看马克思那种说法对不对,还要进一步质疑唯心和唯物那一套理论,我总觉得马哲上有的东西模糊得很,自圆其说得很牵强。就是说,要使我本文的观点稳稳扎根,可能还得重建自己的地基。
今天暂时写到这里,强调一下,这是初稿,上午坐的时间长了,我现在脑子开始乱了,需要冷静一下,对上面的理论我冷静以后还要再看看有没有问题,我觉得应该不会有大问题,等待网友拍砖,以接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