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63.超级老爸:霍仲孺

原文译:

当初,霍仲孺谢职返回家乡,娶了妻子,生下儿子霍光。霍去病长大后,才得知霍仲孺是自己的父亲,当他作为票骑将军北击匈奴,经过河东时,特派官吏将霍仲孺接来相见,为他购买了大量田宅奴婢而后离去。及至班师回朝时,又顺便将霍光西行带到长安,保荐为郎官,后逐渐升至奉车都尉、光禄大夫。

=================================================================

虽然说《通鉴》是为资治而写,但是对其中一些有趣的现象,不提就会相当遗憾。

汉朝乃至中国的历史上,姓霍的人当中,有两个人都是名垂千古,声名煊赫,如雷贯耳,属于巨星级的人物,这就是霍去病和霍光。

其中霍去病是史上最成功的名将之一,他扫荡匈奴,封疆拓土,为大汉民族立下赫赫战功。他的事迹“封狼居胥”,成为历代名将的理想;他的豪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更是流芳千古。年纪轻轻就建立盖世奇功,官居极品,权倾朝野,可惜不寿早逝,年仅二十四,令人叹息。

霍光则是史上最光芒能臣之一,他位极人臣,权甲天下,废昏君,扶新主,为汉朝中兴立下首功,可惜的是故世后被灭族。

令人称奇的是霍去病和霍光的老爸竟是同一个人:霍仲孺。你说,这家伙不是超级老爸是什么?牛人啊,不服不行啊!

(附:霍中孺,河东郡平阳县人,以县吏的身分替平阳侯家办事,跟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中孺办完事回家,娶妻生下霍光,就此隔绝互相不知音讯。多年以后,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受到汉武帝宠幸,立为皇后,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姊姊的儿子而尊贵得宠。长大以后,就自知父亲是霍中孺,还没顾上探访寻问,正好任票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河东太守到郊外迎接,他背着弓箭先驱马到平阳旅舍,派手下人迎接霍中孺。霍中孺急步进来拜见,将军也下拜迎候,跪着说:“去病没能早日自知是父亲大人给予之身。”霍中孺伏在地上叩头,说:“老臣能够把生命寄托在将军身上,这是上天的力量啊。”霍去病为霍中孺置买了大量的土地、房屋、奴婢而去。回来时,又从那儿经过,就带着霍光西行到了长安,当时霍光年纪才十几岁,任他为郎官,不久又升到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

●●164.什么样的领导最能得到下属的拥戴,军队战斗力是怎么来的---李广和他的士兵

原文译:

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率领的东路军因没有向导,在沙漠中迷失了道路,所以落到卫青的后面,没能赶上与单于的那一战。直到卫青率部班师,经过沙漠南部时才遇到李、赵二位将军。卫青派长史责问二人迷路的情况,并命李广马上到大将军处听候传讯。李广说道:“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了路,我现在自己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又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时开始作战,而大将军却将我部调到东路,路途本就绕远,又迷失了道路,难道这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于是拔刀自刎。李广为人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与士卒一起吃喝,作了四十多年二千石官,家中却没有多余的财产。他的手臂像猿臂又长又灵活,擅长射箭,估计射不中目标,便不发箭。他带领军队,在困境中找到水,士卒没有都喝过,李广不沾水;士卒没有都吃过,李广不进食。士卒因此乐意被他使用。及至李广死去,全军都哭了。百姓听到死讯,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还是年轻,都为他流泪,右将军赵食其一人被交付审判,其罪当死,赎身后成为平民。

====================================================================

李广死得很可惜,看来这个人是个内心很骄傲的人,骄傲的人往往有两个通病:一,不屑做奴才;二,重气不重利。这样的人比较适合做事,因为利益和权力很难使他出卖良心,歪曲事实。这是我个人的以为。

我在看我朝开国将领回忆录的时候,经常在思考军队战斗力是怎么来的问题,结果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打仗卖力拼命富于战斗力的军队,往往是领导以身作则,赏罚公平,上下一心,同甘共苦的。象国共战争时期,总体上,国民党军队的特征是当官的享受在前,吃苦在后,虐待士兵,赏罚不公等。。。。。。所以军队缺乏战斗力,大多士兵不会死拼,多数是“将熊熊一窝”,而gcd军队恰恰相反,结果就像打了鸡血似的,打起仗来好比一群猛虎下山,除非客观条件相差实在悬殊,不然国军实在很难战胜。

在这里读到李广的带兵风格,是不是有类似上面的某种情形呢?还有那位早先的吴起,走到哪里,哪里就强大,看看他的做法吧:和最下等的士兵吃一样的伙食,穿同样的衣服,睡觉也和士兵一样,以地为床,以天为被;行军不骑马,你们小跑前进,我也一样,士兵有生疮溃烂的,亲自用嘴巴为他吸脓。。。。。结果那个士兵的妈妈发出了“我儿不知会死在哪里”的哀叹,因为他的丈夫就是因此拼命而死的(见《●●42.常胜将军的秘密---吴起和他的士兵》)。

而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因为顺应了人性的规律,所以我在序言中讲到“若能蹈人性之幽径,则无往而不胜”。

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资治通鉴,解开人类规律的核武器》小说在线阅读_第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萧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资治通鉴,解开人类规律的核武器第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