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景帝与晁错商谈出军平叛的事情,晁错想让景帝统兵亲征而他自己留守长安;晁错又建议:“徐县、僮县附近一带,吴国没有攻占的地方,可以送给吴国,争取他们退兵。”晁错一直与吴相袁盎不友善,有晁错在某处就坐,袁盎总是避开;袁盎出现在何处,晁错也总是避开;两人未曾在同一个室内说过话。等到晁错升任御史大夫,派官员审查袁盎接受吴王财物贿赂的事,处以相当崐的刑罚,确定袁盎有罪;景帝下诏赦免袁盎,把他降为平民。吴、楚叛乱发生后,晁错对御史丞、侍御史说:“袁盎接受了吴王的许多金钱,专门为吴王掩饰,说他不会叛乱;现在,吴王果然反叛了,我想奏请严惩袁盎,他肯定知道吴王的密谋。”御史丞、侍御史说:“如果在吴国叛乱前,治袁盎的罪,可能会中止叛乱密谋;现在叛军大举向西进攻,审查袁盎,能有什么作用!况且,袁盎不会参预密谋。”晁错犹豫不决。有人把晁错的打算告知了袁盎,袁盎很害怕,连夜去见窦婴,对他说明吴王叛乱的原因,希望能面见景帝,亲口说明原委。窦婴入宫奏报景帝,景帝就召见袁盎。袁盎入宫晋见,景帝正与晁错在调度军粮。景帝问袁盎:“现在吴、楚叛乱,你觉得局势会怎样?”袁盎回答说:“不值得担忧!”景帝说:“吴王利用矿山就地铸钱,熬海水为盐,招诱天下豪杰;到年老发白时举兵叛乱,如果他没有计出万全的把握,难道会起事吗?为什么说他不能有所作为呢?袁盎回答说:“吴王确实有采铜铸币、熬海水为盐的财利,但哪有什么豪杰被他招诱去了呢!假若吴王真的招到了豪杰,豪杰也会辅佐他按仁义行事,也就不会叛乱了。吴王所招诱的,都是些无赖子弟、没有户籍的流民、私铸钱币的坏人,所以才能相互勾结而叛乱。”晁错说:“袁盎分析得很好。”景帝问:“应采取什么妙计?”袁盎说:“请陛下让左右回避。”景帝让人退出,唯独还有晁错在场;袁盎说:“我要说的话,任何臣子都不应听到。”景帝就让晁错回避。晁错迈着小而快的步伐,退避到东边的厢房中,对袁盎极为恼恨。景帝突然问袁盎,袁盎回答说:“吴王和楚王互相通信,说高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自有封地,现在贼臣晁错擅自贬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封地,因此他们才造反,准备向西进军,共同诛杀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才罢休。现在的对策,只有斩晁错,派出使臣宣布赦免吴、楚七国,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七国的军队可以不经过战争就都会撤走。”于是,景帝沉默了很长时间,说:“不这样做,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我不会为了爱惜他一个人而向天下谢罪的。”袁盎说:“我计策就是这样,请皇上认真考虑!”景帝就任命袁盎为太常,秘密收拾行装,做出使吴王的准备。过了十多天,景帝授意丞相陶青、中尉嘉、廷尉张欧上疏弹劾晁错:“辜负皇上的恩德和信任,要使皇上与群臣、百姓疏远,又想把城邑送给吴国,毫无臣子的礼节,犯下了大逆无道之罪。晁错应判处腰斩,他的父母、妻子、兄弟不论老少全部公开处死。”景帝批复说:“同意所拟判决。”晁错对此却一无所知。壬子(二十九日),景帝派中尉召晁错,欺骗他说坐着车巡察市中,于是,晁错穿着上朝的官服在东市被斩首。景帝就派袁盎与吴王的侄子、宗正德侯刘通为使臣,出使吴国。

======================================================================

看来晁错这个人,人缘的确不太好,前面提到过的生性正直的前丞相申屠嘉要收拾他,袁盎也要收拾他。

百度一下袁盎的资料可得:袁盎(约公元前200~约前150年),字丝,汉朝楚人,个性刚直,有才干,被时人称为“无双国士”。汉文帝时名震朝廷,因数次直谏,触犯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吴王优厚相待。

就是这个袁盎,当初看到在除吕安刘政变中立下首功的周勃,在刚上台的文帝面前露出骄态时,劝文帝立威抑周,引起周勃的怨恨,而在周勃被冤入狱时,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还是这个袁盎,当汉景帝的弟弟梁王派刺客来刺杀袁盎时,刺客慕其为人,不忍下手,离去前对袁盎说:”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钱来刺杀您,您是个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杀您。但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来刺杀您,希望您好好防备一下!”但袁盎还是被梁王后来派来的刺客杀死了。

从上面几件事,可见袁盎的为人,反过来,也可见晁错的缺陷。当然,在残酷斗争的权力中心,做人再好,也是难免被人收拾的,这是没有办法的。

表面上看,晁错好像是被袁盎陷害死的,其实不是,袁盎不过是晁错之死的导火线而已,看看晁错父亲自杀之前的话,就知道了,晁错早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上,只等着爆发来毁灭他而已。

从晁父知道劝景帝削藩的风险可知,朝廷当中肯定有很多人,出于明哲保身的打算,是知道而不敢说,但除了晁错,其他说的人应该也会有,不过,由于晁错当时处在汉景帝宠信的位置,影响力肯定是最大的,所以,他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刘氏的天下安宁了,但晁氏却灭亡了。

其实,真正要杀晁错的人是景帝。

晁错啊晁错,他这样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呢?

●●152.无毒不丈夫---从晁错之死看汉景帝的为人

原文译:

袁盎、刘通到达吴国,吴军和楚军已开始进攻梁国的壁垒了。宗正刘通因是同姓亲属,先入内会见吴王,告知吴王,让他跪拜接受皇帝的诏书。吴王听说袁盎来了,估计到他要劝说自己撤兵,就笑着回答说:“我已经做了东方的崐皇帝了,还向谁跪拜呢!”吴王不肯与袁盎见面,把他留在军营中,准备强迫他担任吴军的将领;袁盎不答应,吴王派人把他关押起来,准备杀死他。袁盎寻机逃脱回来向景帝汇报出使情况。

谒者仆射邓公正担任校尉,向景帝上书分析战争情况,在进见皇帝时,景帝问道:“你从军中而来,听到晁错被杀,吴国和楚国撤兵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准备叛乱已有几十年了;他是因朝廷削夺了他的封地发怒,杀晁错只是他的借口,他的本意不在晁错啊。再说,朝廷杀晃错,我担心天下的士大夫都不敢再向朝廷进忠言了!”景帝问:“为什么?”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强大,朝廷不能制服,所以,请求削减王国封地,从而尊崇朝廷,这本来是造福万世的好事。计划刚刚实行,他本人突然被杀。这样做,对内堵塞了忠臣的口,对外替诸侯王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如此。”于是,景帝深深地感叹说:“您说得对,我也很后悔杀了晁错!”

=====================================================================

汉景帝号称自己不惜忍痛割爱以谢天下,结果呢?就是白白牺牲了晁错合家老小的性命。

真的白杀了晁错吗?没有!

汉景帝后面又声称自己后悔杀了晁错,真的后悔了吗?假的!

杀掉晁错全家,为汉景帝除去了对方造反的借口,赢得了舆论的支持,更洗去了千秋万代的闲言碎语。

晁错死得值啊!

只是太残忍了,杀晁错一人足矣,何必“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

从晁错之死,可以看出汉景帝的为人,是个狠角色,好演员,所谓无毒不丈夫也。

作为一个政治家来说,在当时的形势下,景帝杀晁错是极佳的选择,其实没错,袁盎不过是摸准了景帝的心理,帮了景帝一个忙,也替自己出了一口气而已,没有袁盎,一样会有其他人跳出来,晁错注定得人间蒸发。

不过这样一来,也有个副作用,就是敢直言的人会大受打击。

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资治通鉴,解开人类规律的核武器》小说在线阅读_第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萧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资治通鉴,解开人类规律的核武器第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