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实力对比。第一批造反者,就像新产品的推出者,人们对产品还不熟悉,市场需要开发,所以此时,他的实力尚小;而他的对手,尚未受到重创,实力犹存。

二、先驱者本身不见得是优秀的领导,他们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们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却不见得他们的能力个性/心胸修养/见识等配得上成功,真正的成功者多数是从实践中优胜劣汰炼出来的。

三、经验。总的来说,先驱者属于第一批吃螃蟹者,所得经验要靠自己摸索,所以犯错的概率也更高。

四、时间。斗争的成功需要时间,有的先驱者在革命中途,大限已到,撒手西归,也是一个原因。

就想到这些,有其他的发现待将来补充。

鉴于类似的道理,我在想,在商业上是不是做个跟随者更好呢?

●●105.军事篇:李牧败匈奴---诈,乃用兵的重要原则之一

李牧是战国末期的一代名将,据说生平不曾一败,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最杰出将领,与白起、王翦、廉颇一同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取得显著效果,使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屡败匈奴等北方胡人部落。但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的军事力量又得到恢复并强大起来,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李牧便被赵惠文王派往北方独当戍边之责。 李牧常居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天教练士卒骑射;他有严格的防守措施,挑选派出人员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他和军民约定:一旦匈奴人侵,未得出击号令,一律速将人马物质全部退入堡垒固守,不得轻易出击。这样坚持数年,军队无任何伤亡损失,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   但匈奴却以为李牧胆怯,军卒中亦有人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为此常有议论。赵王闻听传言,便责备李牧。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赵王,召他回朝,另派别将代之。   新将领守边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带兵出战。出战多数失利,损失伤亡很重,边民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守,李牧谢绝,坚称有病,闭门不出。赵王再三勉强,李牧才说:“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赵王应允,于是李牧再度到了边地。 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数年一无所得。但匈奴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边地军卒得到丰厚的供养而未能效力,也都想请求一战。于是李牧精选战车1300乘,精骑1.3万匹,骁勇步兵5万人,弓弩兵10万人,加紧演习战术。同时放纵边民畜牧,使民众布满原野,诱使匈奴入侵。   匈奴小股人马侵入时,赵军假装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便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设奇阵,用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10余万人。接连又灭掉蟾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以后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牧后来屡败秦军,成为秦国灭赵的最大障碍,秦国不得已,用反间计挑拨赵国杀掉李牧,得以顺利击溃赵国。(以上内容乃百度李牧而得,由于内容和《通鉴》里描述基本一致,故本人偷个懒,粘贴一下。个人觉得,李牧之死,和岳飞、袁崇焕的命运有得一比)

这篇文章里,我想说什么呢?就是用兵上的“诈”。

一般人的心中,“诈”是一个贬义词,往往和“奸”连在一起,但在军事上,“诈”则是用兵中极其重要的必须的手段技巧,可以说体现的是用兵的水平。有一句我们都很熟悉的话叫“兵不厌诈”,讲得很好,但我觉得份量还不够突出,应当上升到更重要的地步:“诈”应是用兵的重要原则之一。

看看李牧收拾匈奴的整个过程:先是表面示弱,暗中做充分的准备,麻痹对手;等到自己已经准备完毕,磨刀霍霍,痛下杀手的前夕,还要故意示弱,从而引诱匈奴主力尽至,一举痛歼之。这一过程当中,不断地体现出一个“诈”字。

为什么“诈”是战争必须的呢?因为战争要讲究成本。

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所以战争讲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要求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成果,这是战争的基本要求。然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诈”是非常重要的,几乎是必须的,比如两军对垒,都不用“诈”,这样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一种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把敌人打败了,自己也元气大丧,这样的打仗是最要不得的,也是最愚蠢的打仗;另一种可能是,当你真正实力显露出来时,弱的一方不打就跑了,这样你就失去了战机,把问题拖到了后面。而用“诈”,打在敌人最没有准备的时候,打在敌人无从发挥的地方,打在敌人无处可逃的地方。。。。。。等等,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战果,这本身就是用兵的原则。

其实,所谓“诈”,也就是用智,本质上也是按事物的规律办事。

当然,胜负的基石还是在于实力,实力是人的因素结合天时地利的总体水平,实力不济,虽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106.唯有习惯最可怕

这世上有一种很可怕的力量,那就是习惯。

习惯为什么可怕呢?原因不在于它的强度,而是它的持续性。

知道持续性有多可怕吗?我们大家都熟悉一个成语“水滴石穿”,持续不断,哪怕是这么柔弱的一滴滴水,终有一天可以把石头滴穿;还有一句叫“铁棒磨成针”,可想而知。

知道癌症为什么会变成绝症吗?其实癌细胞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怕的是它会无休止地生长,无休止的后果是什么?不堪设想。

习惯就是一种具有持续性的长期行为,所以,一个好的习惯,即使微不足道,很可能使你在某一天发生质的进步;一个坏的习惯,也很可能在某一天给你带来致命的袭击。

习惯,它造成的是一种趋势,就像股票的趋势,一旦形成,短期内很难逆转;产生的是一种长期的力量,就像熊市中再有力的反弹阳线,最后也会被绿色吞噬,牛市中再有杀伤力的大阴线,也会被红色淹没......

为什么要想写上面这段话呢?因为前面一篇文章,让我想到了这个。匈奴在长期和李牧的较量中,已经养成了“对手怯弱无能”的思维习惯,这种判断正是李牧想要留给对手的,正是这种习惯,在某一天毁掉了匈奴自己;要是他们不上当呢?或许有人会提出这种侥幸想法,那么,既然要这次不上当,除非平时也不出来劫掠,这样,就会得不到平时的所得。所谓有所得必然有所失,福者祸所伏。想鱼和熊掌兼得,这么完美的事情,总是很少有,即使有的话,也往往落在高手的手里,而这样的高手,不仅仅要有高的水平,还要有良好的克制力,并形成习惯。

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资治通鉴,解开人类规律的核武器》小说在线阅读_第3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萧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资治通鉴,解开人类规律的核武器第3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