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是本贴的第100篇文章,100是个特殊的数字,这个数字我要献给谁呢?我要献给一个真正的巨人,一个真正了不起的思想家,文学家,作为我心中的伟人,100这个满分的数字,非他莫属!

他就是荀子!

百度一下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性恶》中,荀子认为人性有两部分:性和伪。性是人先天的动物本能,是恶;伪是人后天的礼乐教化,是善。性(动物本能)的实质是各种欲望,如果顺从性,人就会为满足欲望不择手段,导致道德沦丧、天下大乱。圣人知道性是恶的,所以创制礼义道德,“化性起伪”,用伪取代性,使人变善。 (萧度曰:荀子也谈欲望,王国维也说“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可见我以欲望为核心的理论,像“一切都是为了欲--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是人类欲望的实现史”,“要说人性最大的规律就是有欲望,受欲望驱动”。。。。。,并非无稽之谈,个人以为已触及事物的最根本,而这实乃读《通鉴》而得;但我提出“人性本恶,但人心向善”,在人为何向善的根源分析上,实更高一筹,我自以为!)

---传世名言: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11)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苟>>

这就是我心中的巨人---荀子的部分资料!

我对于诸子百家,没有深入的研究,确切地说,是想研究而没有时间,当今这社会,国学不再是获得社会名利的主要途径,利益减少,自然,趋附之人绝大地下降,整体水平必然下降,我之走在国学边上而未能深耕其中,也在情理当中。

以我粗浅的认识,诸子当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荀子。我赞成荀子的性本恶,赞成他的弟子是法家的代表,赞成他的文章足以笑傲千古,象他的那篇《劝学》,字字珠玑,千古文章,令人赞不绝口,好比唐诗中的精品。

关于论兵,荀子是怎么说的呢?举例如下:

---“能得民心的人,就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战斗力的关键在于得民心。”

---“仁者用兵,是不可通过权谋来欺骗的。以无道攻打无道,阴谋诡计还派得上用场,以无道之兵攻打有道之兵,好比鸡蛋碰石头,手指搅沸水。”

---“仁者用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臣对于君,下对于上,就像子对于父,弟对于兄,就像四肢保护头脑内脏一样。采取欺骗的办法袭击别人,与先被敌人的行动惊动再采取反击,是一样的。仁德的人即使只拥有方圆十里的小国,却能赢得周围百里的响应,拥有方圆百里的国家能赢得周围千里的响应,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家能拥有天下人的响应,因此必能明察形势,时时警戒,做到上下和合。”

---“仁者用兵,聚散都有强大的战斗力,就像神剑莫邪一般锐不可挡。仁义之师驻扎防守时固若磐石,敌人进攻只有溃败。那些暴君,谁能做到这样呢?这是人民造就的啊。老百姓就像亲近父母一样亲近仁者,就像喜欢芬芳的鲜花一样喜欢仁者;而那些暴虐国家的百姓对其君主则充满了仇恨;人之常情,即使是桀、跖这些无道的人,也不会为他厌恶的人效劳,而拒绝喜欢他的人啊!这就好比是让人家的子女去反对、厌恶他们的父母啊。人民会将这个道理告诉你,你又如何能对他们进行欺骗呢!所以仁者治国,光明正大,那些诸侯先顺从的就安全,后顺从的危险,与之为敌者必然遭到削弱,而背叛者就必然灭亡”。

---“凡是君主贤能的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君主无能的国家就容易混乱;重礼义的国家能长治久安,轻贱礼义的国家容易混乱。长治久安的国家就强大,混乱的国家必然弱小,这是强弱的根本区别。上层可以依靠则下级就可以施展,上层不可依靠则下级不可施展。下级得以施展则强大,下级不可施展则弱小,这是强弱的一般态势。喜欢士人者强大,不喜欢士人者弱小;爱护百姓者强大,不爱护百姓者弱小;政令信用度高者强大,政令信用度低者弱小;重视用兵者强大,不重视用兵者弱小;权力集中者强大,权力分散者弱小,这也是强弱的常见态势。齐国人重视技击技能,他们对于技能的态度,就是能消灭敌人就赏赐金钱,是通过赏赐来鼓励士兵。这种策略在事态平常敌人较弱的情况下可以姑且用之;如果事态严重敌人强大,士兵就涣散逃逸了。这就像鸟一样,一旦巢穴倾覆就没有根基了,这是亡国之兵,最弱的军队就是这样的,这种军队去集市上雇佣就可以得到了。魏国选择士兵,有一定的标准;选择时,要求应征者穿上全副盔甲,拉开12石的弓弩,背50支利箭,扛着戈,穿盔甲负利剑,带够2天的粮食,每天行军百里;达到这个标准的就可以免除赋税徭役,得到好的田宅。但是这样选出来的士兵气力几年就会衰竭了,而给他们的利益却不能拿回来,即使改变办法也无法做的更周全,所以土地虽然多,但国家所得税收却越来越少,这种军队是危害国家的军队。秦国的百姓生计狭窄,但驱使百姓的法度却相当暴烈,用威势胁迫百姓参与战争,让他们在危险的地方隐匿,成功了就给以奖赏,失败了就处以刑罚,使老百姓只能与君王保持一致的利益方向,除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没有别的生存之道。他们使士兵的功劳与得到的奖赏想一致,只要在战场上斩获5颗敌人的首级就可以治理5户人家,这是秦国比其他国家更为强大的原因。所以秦国历经4代长盛不衰,并非侥幸,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齐国的技击之兵无法战胜魏国的勇武士兵,魏国勇武的士兵无法战胜秦国的精锐之师,秦国的精锐之师无法战胜齐桓公、晋文公率领的军队,齐桓公、晋文公率领的军队无法战胜商汤王、商武王的仁义之师,假使非要相遇,必然一触即溃。而且这些国家的军队,都是靠赏罚利诱驱使的军队,就好比做买卖的人出卖力气,没有丝毫尊敬上级、遵守制度、严守礼义节操的约束。诸侯如果能巧妙地加以利用节制,则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所以通过遴选挑选士兵,依靠威势和计谋,崇尚功利,这是训练军队的一个手段。而只有礼义教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军队的战力,让军队高度服从。所以以谋略对付谋略,还有巧拙之分;以计谋对付礼义教化后的高度服从的军队,就好像以小刀去砍泰山一样。所以商汤、武讨伐桀、纣,稍加指挥,那些强bao之国都甘被驱使,诛灭桀、纣就像诛灭不得人心的匹夫一样容易。所以《泰誓》说:‘独夫纣,’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军队高度服从则可以节制天下,而拥有比较服从的军队也可以制胜邻国的敌人了。那些仅靠遴选士兵,依靠威势和计谋,崇尚功利的军队,则常常胜负无常。这些是所谓的“盗兵”,作为君子是不足取的。”(以上部分内容搜自百度,特注明)

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资治通鉴,解开人类规律的核武器》小说在线阅读_第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萧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资治通鉴,解开人类规律的核武器第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