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所以,奖惩和分配制度的执行是治理国家与企业的根本所在!社会上大众的行为是这种制度执行情况的反馈。

★老板只要做好一件事:

做好对管理者的监督与奖惩,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前提:多听多沟通-弄清事实-公正执行)

★管理者只要做好三件事:

1.多听多沟通,弄清事实---公正公平的前提

2.奖惩与分配---决定人们行为选择方向和工作动力

3.培训员工,协助他们成就工作目标---员工的成功企业最得利

★纳言是头等大事之一

从史上看,明君最善于听取广泛的意见,纳言是最重要的大事之一,所以要科学鼓励奖励献言献策的人。

★天下本无事,私欲扰乱之

天下事本来并不难,也不复杂,但为何变复杂的呢?因为天下本无事,私欲扰乱之。所以,首先一定要有求实的基本态度,先弄清事实后,再奖惩!所以要多听多沟通,纳言!

制度是第二步的事,是为了让人们明白利害关系所在,从而制度的河床引导私欲的河水的走向,为我所用!

★让员工做自己的老板

就是定好制度,严格执行,让员工自己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就是做自己的老板!企业只要做好公平执行制度+平时培训帮助员工成功+加大宣传奖励好员工使获得更好的金钱与地位以引导人们的逐利方向!

这就是传销企业极易成功的最核心机密!

★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

--制度能否建立与发威看用人制度是否能上能下!使上层有危机,下层有希望!

--不公平执行一切空谈!

--姑息养奸个别人,毁掉的是整个企业与所有员工对制度的信任和对自己好行为前途的怀疑。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就成了定位,就成了文化)

●●52.商鞅变法的启示(一)---社会从来不缺人才

秦孝公刚刚接手秦国时,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家地处边陲,穷困落后,被视为蛮荒部落,毫无国际地位,所有国际会议基本上被排斥在外.秦孝公是个极富进取心的君主,有感于过去穆公时代的强大和今日的落魄,深为痛苦,决定通过广招人才来发奋图强。于是他张榜许以重利向国际社会招募贤才,消息传出,天下怀才不遇之人纷纷前往,其中有个人,就是后来名垂青史的大改革家商鞅。

曾经看到这样的报道: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人才。

错了,其实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翻开《通鉴》,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可见世上从来不缺人才,只不过形势不同需要不同而已。

可为什么经常有缺乏人才的感叹呢?其实,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有效需求,只要看看秦孝公,一旦制造有效需求,人才便纷至沓来,可见世上并不缺人才。所谓有效需求就是:a、对人才来讲产生利益吸引。b、提供易于达到发掘的畅通渠道.

只要社会提供有效需求,就一定会有人才供应,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是为什么呢?在于二个方面:一.人性趋利的必然结果,会形成一种趋利性流向,造成人才的供给。二.人的能动性。就算知识结构不对口,由于人是会思考会学习的有意识动物,只要有效需求存在,假以时日,人就会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符合需求方的条件,现在招考就是这种情况。

为什么在过去封建社会常常缺乏治世良臣导致遍地腐败呢?

其实这根本不是缺乏人才的原因,而是那种制度下需要人才的类型不同,那种制度下需要的是会讨好上司的人才,而不是干实事的人才,注意:人才有很多种,会建设的是人才,会破坏的也是人才,只看符不符合需要而已。

在今天,经常有企业叹没有人才,其实原因在于:

1.不能提供有效需求---包括:一、利益吸引力不够,所谓凤凰不落无金之地也;二、缺乏易于发掘的畅通渠道:如果腐败弥漫,真正干实事的人才就很少有机会出头,有表现也很难往上提拔,打击了有干事之才而不合乎社会标准的真正治世良材,胜出的是另一种人才---适应另类需要的人才。所以我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非也,而是跑马场不常有,舞台不常有”,提供什么样的舞台就有什么样的人才。

2.培养人才需要时间:如果是冷门行业转热,则会导致人才缺乏,但这种缺乏是暂时的,只要有效需求存在,给与一定时间,必然就会有供应。

3.环境对人才培养的支持或打击:这其实是次要的,只要存在有效需求,这一点是附属的。

和秦孝公同理,燕昭王出重金开放渠道,于是就吸引大量人才到来,其中就有乐毅。所以,只要制造有效需求,何愁没有人才,时间问题而已!进一步说,就算没有商鞅乐毅,也会有其他人顶上,只要你有效需求不变。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描写,因为唐明皇喜欢女色,得宠则全家一荣俱荣,鸡犬升天,致使社会“不重生男重生女”,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利益驱动嘛,只不过生儿子生女儿很难由自己决定罢了,其供给的心态是一样的。

俗话说凤凰不落无金之地,就是有真正的利益提供才有真正的人才到来。司马迁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点出了人类趋利的本性。

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社会产生有效需求,造成利益所在,人心趋之,成功者谓之英雄。这就是时势造英雄的实质。

●●53.商鞅变法的启示(二)---从商鞅之死看极权制下的人物命运

商鞅死得很惨:车裂---类似于五马分尸,真的很悲哀,做出了那么巨大的贡献,落得这样结果!

但是商鞅为什么会这样死呢?我觉得有几大原因:

第一:最根本的就是失去了靠山。

在不讲法治的极权社会里,权力大的决定权力小者的命运,商鞅作为一个臣子,没有取得连秦王都敬畏的权力,所以,一旦失去靠山,就处于被动的地位了!

第二:得罪太多。

主要在两个方面:a--改革本身带来的得罪。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有人得利,必定有人失利。得利的自然是现在的当权者为主导的,失利者必然是过去的当权者!当形势逆转的时候,命运随之颠覆。b--个人肆意带来的得罪。一个人得势的时候,克制自己的欲望就会变得如逆水行舟,很难很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做过分的打击镇压,带来仇恨。

第三:权力斗争是最残酷的战场,以及权力的放大效应。

因为a--权力决定一切的社会里,相对于人们对它的欲望,权力变成了最最宝贝最最珍稀的资源,必定带来残酷的竞争。b--权力的杠杆作用。有了权力,就可以放大自己的力量,造成的打击也是可以放大的;反过来,失去权力是受到的打击也是可以放大的。c--斩草除根的需要,为了防止你翻身,力求一劳永逸,以永久解除威胁为上策!

第四:形势是动态的,在不断地此消彼长。一个臣子想要一辈子获得稳固的权力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处于斗争中心的人。就像两支军队打仗打个几十年,一方要想永远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失利,就可能是致命的。所以,有句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大多数根本不需要三十年就颠覆了。可见,在帝制的极权社会里,生命的风险极大!

说到底,不管是商鞅的死,还是韩信到岳飞到李善长....等,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帝制社会---也就是极权专制到极端的社会,这是很恐怖的,他带来的不仅是许多臣子的命运不保,更是普天下老百姓被剥削到悲惨至极的命运!

可以说,产皇帝的制度是世界上最黑暗恐怖的制度!所以,我们就知道了,近代中国的先辈为什么要推翻帝制---比如当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全中国都要造反了!

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资治通鉴,解开人类规律的核武器》小说在线阅读_第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萧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人生读一通鉴足矣--资治通鉴,解开人类规律的核武器第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