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虽然朱英的慷慨陈词并没有给春申君的失败提供有力的开脱理由,但是春申君仍然从朱英的分析当中受益匪浅,既然楚国惹不起秦国,那不如躲起来。尽管当时春申君因为在函谷关的惨败而遭到了楚考烈王的严厉批评,然而楚考烈王并没有免去春申君的相国职位。当时的春申君虽然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但是他在楚国的政治影响力仍然非常强大。很快春申君说服了楚考烈王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楚国从陈迁都到了寿春,并将寿春命名为郢。春申君能够顺利说服楚考烈王放弃原来的都城是因为当时的陈就是楚国的首都郢都的所在地,楚考烈王不得不考虑楚国首都的安全。根据朱英的分析,秦国一旦占领魏国的许和鄢陵,则楚国的首都就失去了可以据险坚守的屏障,因此虽然楚考烈王对春申君已经失去了绝对的信任,但是在迁都这件事上楚考烈王仍然接纳了春申君的建议。根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了发生在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楚国迁都的大事件,“王东徙寿春,命曰郢”。楚国原来的首都位于今天的湖北境内,紧邻位于今天河南境内的魏国,因此当魏国危在旦夕的时候,楚国的首都就门户大开,无险可守。楚国向东迁都以后,首都就搬到了位于淮河南岸的寿春,寿春地处今天安徽寿县境内,北边靠近当时的齐国,东南方向则贴近春申君的封地、位于江东的吴。远离了包藏虎狼之心的秦国,而与奉行和平发展国策的齐国作邻居,这不仅使得楚国的首都躲开了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灾难,而且也让春申君的封地变成了首都的后院,——这真是公私兼顾、深谋远虑的一次迁都,春申君与楚考烈王皆大欢喜。

楚国的迁都换来了暂时的安宁。

然而楚国的另一个重大危机很快浮出了水面,——楚考烈王在位二十多年,居然一直没有生出来儿子。这意味着如果楚考烈王突然去世由谁来接掌楚国的王位充满了悬念,这对于一个王国来说是非常可怕的,甚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和王国都是因为王位合法继承人的缺失而陷入了内乱和灾难。为了消除楚考烈王百年之后的隐患,春申君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竞赛活动,竞赛的内容只有一项,那就是为楚考烈王生儿子,竞赛优胜者的奖品自然不用多说,未来的楚王之母就可以说明一切。春申君主持的这次为国王选老婆的活动不能称为选妃也不能称为选美,而应该叫做“生儿子竞赛”,因为这次活动对参赛选手的选拔标准既不是贤惠也不是漂亮,而是“宜子”,也就是适合生儿子。中国相术源远流长,中国的相士们不但能从一个人的长相上看出来这个人能不能当官发财、当皇帝,而且还能看出来一个女人适合不适合生儿子。《史记》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所谓的“宜子”是一种什么形象,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麻衣神相》等古老相术著作中考证一下。在以春申君为首的楚国群臣的关心和帮助下,楚考烈王白天在朝堂之上和大臣们一起辛勤治国,晚上在后宫和海选出来的“宜子”女选手们一起辛勤耕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每天晚上楚考烈王都“汗滴禾下土”,但是春去秋来楚考烈王的后宫仍然颗粒无收,——楚考烈王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并不是绝对真理,如果种子出了问题,即便耕牛累得吐血地里很可能仍然长不出来庄稼。

事实上春申君犯了一个逻辑错误,楚考烈王贵为国王本来就不缺老婆,二十多年仍然生不出儿子,问题百分之百出在楚考烈王熊完的身上。这件事说穿了不是楚考烈王的后宫老婆们不“宜子”,而是楚考烈王自己不“宜子”。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还没有无孔不入的男科医院和铺天盖地的专治不孕不育的广告,因此楚考烈王生不出儿子来别人只能看着着急,实在是帮不上忙。后来楚考烈王因为自己的原因生不出儿子的秘密成了楚国尽人皆知的秘密,这个在江湖上风传的秘密让很多梦想成为“楚王之母”的“宜子”女选手们很受打击,李园的妹妹就是这样一位梦想破灭的“宜子”女选手。李园本来是赵国人,他有个非常漂亮的妹妹,根据当时的相术判断,李园的这个漂亮妹妹就具备所谓的“宜子”之相。所以当江湖上盛传楚国召集“宜子”妇女进入楚王后宫为楚国孕育未来国王的时候,李园就带着自己的妹妹来到了楚国,凭着妹妹的姿色和“宜子”之相,李园自信自己有机会成为未来的国舅。就在李园妹妹即将自告奋勇报名参加海选的时候,李园突然想通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楚考烈王当上国王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儿子恐怕不是女人们的问题,而是他自己的问题。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即使自己的妹妹多么“宜子”恐怕也不可能创造奇迹。如果自己的妹妹不能创造奇迹为楚考烈王生出儿子,那么她的人生价值也就难以体现,最终李园妹妹很可能和许许多多努力为楚考烈王生儿子而失败的女人们一样,逐渐失宠、遭到冷遇,甚至可能连受到宠爱的机会都没有。当时对于这些立志为楚考烈王生儿子的女选手来说,受到国王的宠爱的几率比扩招之前的高考升学率还要低,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毫不过分。李园泄气了,看来使用常规的手段李园是不可能当上国舅了。

梦想实现不了,生活还要继续。

为了维持自己和妹妹在楚国的生活,李园在春申君手下找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就是给春申君当食客。从李园顺利应聘春申君食客这件事来看,李园是一个基本素质比较高的人才,至少他的口才和形象得到了春申君的认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园不仅口才和形象出众,而且他还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创新性人才。当初李园带着妹妹不远千里从赵国跑到楚国,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让妹妹嫁给楚王,并且为这个楚国最有权力的男人生个儿子,最终让妹妹成为未来的楚王之母,自己也能成为楚王之舅。现在既然因为楚考烈王自己的难言之隐导致了当初的计划搁浅,那么为什么不能退而求其次,把妹妹嫁给春申君呢?毕竟春申君是除了楚考烈王以外在楚国最有权势的男人,而且春申君还是一个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男人。 不过春申君当时既不缺老婆,也不缺生儿子的老婆,贵为楚相的春申君当时老婆孩子一大堆。因此李园要把妹妹嫁给春申君不能平铺直叙,首先需要引起春申君的兴趣。

李园开始布局了。

投靠春申君以后不久,李园向春申君提出了请假回老家探亲的休假申请,李园的要求合情合理,春申君批准了他的休假要求,并且约定了李园回来上班的时间。后来李园回来了,不过比当初约定回来上班的时间推迟了很多天,春申君按照惯例询问了李园迟到的原因。

李园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他说“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按照李园的说法,李园回老家探亲的时候,齐王派来了使者向李家提亲想把李园的妹妹娶进齐国的王宫。为了招待齐王的使者,李园和齐王使者喝了大酒,最后喝高了因此不能及时赶回来上班。李园的谎言并不高明,甚至可以说漏洞百出。首先李园家只是平民百姓,又远在距离齐国首都临淄千里之外的赵国,齐王实在不可能派使者跑到另一个国家去向一个素未谋面的平民女孩求婚;其次,如果齐王真的要娶李园的妹妹,那么凭着妹妹的实力,李园就可以实现自己一贯的国舅梦想,李园怎么可能错过这个天上掉馅饼的好机会,再次回到楚国继续给春申君当食客呢?那不是舍本求末、丢西瓜捡芝麻吗?然而谎言能否成功并不在于说谎者能否把谎言编造得天衣无缝,而在于说谎者能否抓住人心,能否勾起听谎者的欲望或者引起听慌者感情上的反应。李园的谎话虽然经不起推敲,但是却突出了两个重点,这两个重点是任何中国男人都不可能忽略的重点,那就是美丽姿色和神秘背景。从李园的描述来判断,李园妹妹一定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美丽姿色,否则远在千里之外的齐王不可能派人跑到赵国去求婚,用现在的俗话来说就是李园的妹妹“美的惊动了党中央”。不仅如此,李园家一定具有某种神秘的关系背景,否则如果齐王真的看上了一个赵国的平民女子根本不用如此隆重地派出使者专门提亲,只要齐王向赵王发一纸外交照会,赵国就该把李园的妹妹送到齐国供齐王享用。毕竟当时的齐国是除了秦国和楚国以外国力最强盛的一个大国,即便李园的妹妹美若天仙,赵王也决不会因为一个平民女子而得罪齐王,失去这个与强大邻国交好的机会。

根据李园的描述,李园的妹妹是一个美丽而稀缺的美女资源,这样的资源足以让春申君产生强烈的好奇。如果李园仅仅说自己的妹妹是个美女,未必会引起春申君的兴趣,贵为楚国相国春申君听过、见过和使用过的美女早已不计其数。美女对于春申君而言如同一笔百万财富对于顶级富豪,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数字累加而已。然而仅仅换了一个描述的角度,春申君却对李园的妹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齐王梦寐以求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春申君的心理反应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于是春申君钻进了李园布好的局,他别有用心地问李园:“聘入乎?(已经下聘了吗?)”李园心中窃喜,回答:“未也。(还没有。)”春申君色心大动,继续追问:“可得见乎?(能让我见一下吗?)”李园心中狂喜,说:“可。(可以)”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扶栏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第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