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江东不仅远离边境,而且非常富庶,用位于边境前线的淮北换江东,这的确是一笔好买卖。不过对于楚考烈王来说,这样的要求实在有些过分。根据史书记载,当初靖郭君田婴和他的儿子孟尝君田文的封地薛城就在齐国和楚国的边境,当时齐王把这个地方封给田婴父子就是想利用他们的势力为自己守好南大门。事实上,孟尝君时代楚国还发动过攻打薛城的战争,并且差一点就吞并了孟尝君的封地,虽然后来因为淳于髡搬出了齐湣王的老爸(参见本书第一章,五千年第一老大:孟尝君—神就是可以保护活人的死人),迫使齐湣王出兵帮助孟尝君度过了难关,不过孟尝君即使是在自己权力最鼎盛的时候也从未提出过换封地的要求。现在齐国还没有发动对淮北的军事行动,春申君就开始未雨绸缪为自己的小利益打算了,他不仅不打算像孟尝君那样为楚国守好大门,反而想溜之大吉,跑到一个富庶、安全的地方享受自己的腐败生活。无论从国君还是国家的角度来看,春申君的要求不仅无理,简直就是无耻,此时的春申君与十五年前不顾个人安危力挺楚太子熊完偷渡回国接任王位的黄歇似乎判若两人。春申君此举的动机耐人寻味,而楚考烈王的反应也同样耐人寻味,他直接批准了春申君的申请,收回了淮北十二县,然后把富庶、安全的江东封给了春申君。

对于春申君此次大胆提出掉换封地的动机,在《史记》上并没有交代,但是我们似乎可以从历史和人性的规律中找到答案。作为帮助楚考烈王登上王位的头号功臣,春申君得到了楚考烈王的非常信任和重用,此后的十五年里,春申君稳居相位,在楚国政治舞台上春申君的地位早已根深蒂固。不过权力这东西跟丨毒丨品一样不仅很容易成瘾,而且瘾君子不得不通过不断加大剂量来满足失控的毒瘾。春申君不姓熊,他并不是楚王的实在亲戚,因此如果不发生非常的变故,他根本没有机会觊觎楚国的王位。作为一个非王室出身的重臣,春申君其实已经达到了楚国的政治权力顶峰,当时他不仅是相国,而且掌握了楚国的兵权,楚考烈王即位以来的两次重大对外军事行动都是在春申君的主持下完成的。正因为如此,春申君就更需要楚考烈王进一步认同自己的价值,这其实与封地无关,而与春申君的内心需要有关,因此春申君提出了这样不同寻常的无理要求也就不难理解了。这就像独生子女知道父母很爱自己,但是有时候又想确认一下这种爱的底线,因此就会做出一些非常出格的事情来试探和挑战父母的耐心和容忍。楚考烈王的反应如同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一样,似乎毫无原则,不过黄歇毕竟不是楚考烈王的儿子,这样的考验不可能不刺激到楚考烈王的敏感神经。但是当时春申君不仅是楚国的第一功臣、第一重臣,而且刚刚完成了灭掉鲁国的壮举,这个辉煌的业绩远远超出了楚怀王时代和楚顷襄王时代的成就。当时的春申君如日中天,在楚国王权和相权的博弈中,春申君明显占到了上峰,从大局出发此时的楚考烈王接受春申君的无理要求也许就是最明智的一种妥协。

楚考烈王的妥协换来了楚国的强盛,“当是时,楚复强(《史记。春申君列传》)”。

随着楚国的强盛,春申君黄歇在战国江湖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史记。春申君列传》)”。倚仗着楚国相国的权势,春申君像其他的三位战国公子一样,大量招揽食客,聚集人才,以巩固自己在楚国“辅国持权”的地位。

为了说明当时春申君的大富大贵,《史记。春申君列传》上记载了一个非常恶俗的斗富故事,这种故事在中国毫无新意,不过却能说明当时春申君的心理状态,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六国相继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有一年赵国相国平原君赵胜派来了使者看望春申君,客人远道而来,热情款待当然少不了,春申君安排平原君使者住进了“上舍”。我们知道在战国时代,像孟尝君、平原君这样的权贵在招揽食客的时候都会把食客分成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食客住进相应级别的房子,以区别对待其待遇。平原君使者住进了春申君的上舍,也就是享受了春申君门下食客最好的待遇。不过平原君派来的使者显然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为了炫耀赵国的雄厚国力和平原君“不差钱”的经济实力,特意在接受春申君接见的时候精心打扮了自己,他们不仅在头上插上了玳瑁的簪子,而且在随身带的宝剑剑鞘上也用珠宝进行了奢侈的装饰。然而当平原君的使者见到春申君的时候,才幡然悔悟楚国显然比赵国更富有,而春申君与平原君相比才是真正“不差钱”的大款。

当平原君的使者拜见春申君的时候,按照礼节他们需要低头作揖,随着赵国客人们的视线向下移动,他们突然发现了地面上有两排光彩照人的脚,那是陪同春申君接见平原君使者的上等食客的脚。这些脚之所以光彩照人是因为这些脚上穿的鞋子让远道而来的客人非常震惊,因为这些鞋子上都装饰着名贵的珍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古代珍珠是不能人工养殖的,要想获得这种大自然的宝贝,就必须从大江或者大海里捕捞。当时没有氧气瓶和潜水装备,因此在捕捞这些珍珠的时候,采珠人必须憋住一口气潜入水底,然后以大海捞针的毅力去寻找和捕捞那些名贵的珍珠。可以想象在当时原始的条件下进行这样的水中作业是多么的辛苦和危险,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传统的珍珠捕捞业内就有“一颗珍珠一条命”的说法。然而,这样用命换回来的珍珠不仅装饰到了春申君门下的上等食客的鞋上,而且人人都有,这是多么恐怖的奢侈场面!

这场精心策划的斗富比赛以平原君使者的失败而告终,平原君的使者什么也没失去,但是丢了面子,《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春申君虽然在与平原君的这次斗富中胜利了,不过以朴素的历史发展眼光来看,春申君和平原君无疑都是失败者。平原君使者代表平原君拜访春申君的事件发生在长平大战和邯郸之围之后,也许正是因为春申君率领楚国军队及时救援了赵国,所以平原君才派出使者来对春申君表示问候和感谢。可以想象,当时的赵国刚经历过两次惨绝人寰的恶战,国内精壮男子几乎损失殆尽,国内的经济状况用民不聊生来形容毫不为过。平原君的使者不远千里跑到楚国去见春申君,既没有提出两国继续发展联盟关系对抗秦国的建设性意见,也没有带来发展两国经济的合作项目,而是竭尽全力地去和春申君斗富,平原君及其使者的素质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再看春申君,身为楚国相国,这位大佬级的人物在当时秦国虎视眈眈的险恶形势下对楚国的命运丝毫没有危机感,反而挥金如土地装饰着自己的门面,同样俗不可耐。当然,装饰门面本身算不上错误,谁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何况是贵为楚相的春申君。不过春申君装饰门面的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可以想象一群穿着珍珠鞋的大男人是多么的妖艳,而这种妖艳又是多么的令人绝望和窒息。当然就像女人也可以强悍一样,男人也可以妖艳,但是不幸的是这样一群妖艳的男人既不是演艺人才,也不是艺术家,而是影响楚国政治决策的楚相智囊团。性格决定命运,审美决定存亡。用中国传统的历史观来评价春申君和平原君的这次恶俗的斗富,可以得出这两个国家早已显露出了亡国之相的结论,所以说该灭亡的一定会灭亡,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也就是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影响春申君命运的大事。在这一年,楚、赵、魏、韩、卫五个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了抗秦联军,楚考烈王成为了五国联盟的盟主,而春申君黄歇则作为总司令来领导这支五国联军。这次楚考烈王和春申君一反常态,不仅积极组织抗秦,而且还出头当了联盟的领袖,这与当时秦楚关系的微妙变化有直接的关系。此时的秦国早已经不是秦昭王时代的秦国,经过短命的秦孝文王、仁慈的秦庄襄王两代国王,秦国的王位终于传到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手里。

从秦始皇的老爸秦庄襄王开始,秦国加快了兼并和统一的步伐,与秦国在东边接壤的三晋之国赵、魏、韩首当其冲。秦庄襄王元年,秦国相国吕不韦领导秦军吞并了东周,然后蒙骜发动了讨伐韩国的战争,很快迫使韩国割让了成皋和荥阳,秦国的领土直接和魏国首都大梁接壤,秦国在蒙骜征服的这片原来韩国的领土上建立了三川郡。秦庄襄王二年,蒙骜率军向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发起了进攻,占领了赵国的三十七座城邑。秦庄襄王三年,王龁率军占领了韩国的上党,秦国在这里设置了太原郡。同年,蒙骜率领秦军发动了对魏国的侵略,占领了高都和汲。也就是在这一年,信陵君从赵国邯郸回到了魏国,被哥哥魏安厘王拜为上将军。在信陵君的倡议和组织下,楚、赵、魏、韩、卫组成了五国联军,与秦将蒙骜在河外决战,蒙骜大败,信陵君率领联军追击秦国到了函谷关才罢兵。

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去世,其子嬴政登上王位,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传统意义上的皇帝秦始皇。秦始皇元年,秦国占领了赵国的晋阳;秦始皇三年,蒙骜率领秦军进攻韩国,占领了十三座城邑;秦始皇四年,蒙骜率军占领了魏国的畼、有诡;秦始皇五年,蒙骜率领秦军向魏国酸枣等地发起了攻击,占领二十座城邑,并且在此处设立了东郡。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扶栏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第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