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荀子在回信当中首先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疠人怜王,此不恭之语也。虽然,不可不审察也。此为劫弑死亡之主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才,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适而立不义。(《战国策。楚册四》)” “疠人”就是麻风病人,麻风病在战国时代属于不治之症,其恐怖程度不亚于现在的艾滋病。麻风病人在普通百姓里面都属于令人可怜的弱势群体,但是就是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可怜君王。这种说法不仅很不恭敬,而且让人匪夷所思。但是荀子认为应该认真思考这句话的道理,因为这句话是针对遭到胁迫、被人杀害的君主说的。年少的君主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就没办法了解臣子的奸诈。大臣专权谋私又怕遭到诛杀和惩罚,于是就杀掉贤能年长的王子而拥立年幼软弱的王子,废除嫡传王子而拥立本来没有继承王位资格的人。接着荀子列举了一系列权臣作乱、弑君篡权的典故。这些典故包括楚康王的弟弟熊围趁着探望侄子楚王郏敖的病情的时候,用帽带勒死楚王篡位;齐国崔杼杀掉了给自己戴绿帽子的齐庄公,拥立齐庄公的弟弟齐景公;赵国的权臣李兑在沙丘谋反,把赵武灵王围困之后饿死;淖齿在齐国专权,抽掉了齐湣王的筋,把齐湣王吊在庙梁上残害致死。荀子认为麻风病人虽然可怜,但是相比以上四位不得好死的君主,其实还是很幸福的。“夫劫弑死亡之主,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战国策。楚册四》)”那些遭到劫持残杀最终不得好死的君王,他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的伤害其实比麻风病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因为如此,所谓麻风病人可怜君王的话并不是疯话,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结论,至少麻风病人不用担心突然降临的死亡威胁,至少麻风病人能看得清自己人生的结局。

荀子通过麻风病人可怜君王的例子阐述了哲学,然后又做赋一首对春申君展开了文学攻势。“宝珍隋珠,不知佩兮。杂布与锦,不知异兮。闾姝子奢,莫知聘兮。嫫母求之,又甚喜兮。以瞽为明,以聋为聪。以是为非,以凶为吉。呜呼上天,曷为其同。(《战国策。楚册四》)”荀子对春申君有眼无珠,抛弃自己的做法非常愤怒,在这首赋里面,他展开了一系列的类比。拥有了名贵的珠宝,却不知道佩戴;把锦和布混在一起,却不知道区别。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荀子甚至将男女恋爱关系引用到了春申君的用人不当上。荀子说比如传说中著名的美女闾姝和帅哥子奢,却没有人给他们做媒。后来著名的女恐龙嫫母来追求子奢,大家又开始喜欢这位帅哥。在荀子看来自己就是珠宝就是锦绣,春申君却不知道珍惜。现在春申君听说荀子在赵国当了上卿,所以反悔了派人来请荀子回去,这就好比帅哥子奢因为得到了女恐龙嫫母的追求而身价倍增。春申君的行为不仅愚蠢,而且荒唐,简直就是把瞎子当成明眼人,把聋子当成耳聪的人。荀子感慨到,哎呀老天,黑白颠倒、是非不明,竟然如此相同。最后荀子引用了《诗经》来警告春申君“《诗》曰:‘上天甚神,无自瘵(zhai)也’。”《诗经》里的这句话就是警告世人上天非常神明,不要自寻灾祸。

荀子不愧是儒学大师,他没有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抱怨,这种做人态度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大力提倡的。春申君对待“天下贤人”荀子的态度简直像负心汉对待爱情一样不负责任,不仅是始乱终弃,而且弃了之后还想再乱。荀子给春申君的回信不仅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春申君的愚蠢,而且暗示了春申君在楚国专权谋私的事实。实际上春申君后来把怀了自己孩子的李园妹妹送给楚考烈王的目的,就是荀子总结的“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也就是担心自己遭到清算而把自己的儿子瞒天过海过户给楚考烈王成为楚王的继承人,从而可以继续掌控楚国的政权。更令人震惊的是春申君最终的结局和荀子总结的四位“劫弑死亡之主”非常相似,后来在楚考烈王死后,春申君被李园谋杀灭口,也是不得好死。荀子的回信像一个可怕的预言,更像一个宿命的诅咒,把春申君后来的命运预测得清清楚楚,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一语成谶。

也许因为黄歇曾经拼命力挺熊完上位,也许因为春申君对于灭掉鲁国以后的楚国北部边境安全形势非常担心,春申君在灭掉鲁国的第二年,也就是他登上相位的十五年后做出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在这一年春申君要求归还当年封赏给他的位于淮北的十二个县城,同时申请将江东封赏给自己作为交换。春申君提出这种要求非常罕见,国王封赏封地不是单位过年分水果,通常不可能容忍接受分配的人挑肥拣瘦。按照当时在政治秩序和价值观来判断,春申君的这种行为等于是在试探和挑战国王的权威。春申君大概是战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提出这种大胆要求的大臣,就凭这个春申君绝对算得上那个时代拥有权势最大的权臣。更令人惊奇的是,春申君提出这个要求的理由赤裸裸地表现了自己的自私自利,他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当年楚考烈王封赏淮北十二县给春申君的时候,淮北的北面就是鲁国,而鲁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军事小国,跟这样的国家为邻就像小朋友和食草动物交朋友一样,即便占不到便宜也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但是随着春申君领导的伐鲁战争彻底胜利和鲁国的彻底灭亡,这种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鲁国消失后春申君的封地直接与齐国接壤,因此春申君不得不直接面对来自齐国的压力。与鲁国不同,齐国是一个传统上的军事强国,按照常理判断,楚国灭掉鲁国的行动必然会深深地刺激齐国。如果是在齐湣王和孟尝君的时代,齐国一定不会容忍这种在自己眼睛里插棒槌的公然挑衅,齐湣王时代的齐国很可能不会等到楚国灭亡鲁国,就一定会卷入与楚国的战争。但是楚国灭鲁发生在齐王田建十六年,此时齐国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齐王田建的母亲君王后手里,这位爱好和平的女政治家一直奉行和平发展的国策,对外政策可以用“四不原则”来概括,那就是不开战、不称霸、不结盟、不卷入任何是非(参见《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兵家传奇》之田单篇)。在母亲的庇护下,齐王田建在位四十多年齐国都没有卷入战争。也许正因为楚考烈王和春申君摸透了齐国当权者的政策和性格,所以才悍然发动了对鲁国的侵略战争,在齐国的南边灭掉了齐国的邻居。事实证明楚考烈王和春申君对齐国决策者的政策和心理揣摩得非常准确,直到鲁国彻底灭亡齐国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来帮助这个弱小的邻邦。

这里要说一说君王后和她的儿子齐王田建。作为战国时期最伟大和最杰出的女政治家,君王后奉行的政策保证了齐国四十多年的和平,这对于齐国人民来说无疑是功德无量的。不过齐国在这种政策也饱受后人诟病,原因就是君王后死后齐王田建毫无领导能力,最终被秦国兵不血刃地吞并掉了。在母亲的庇护下齐王田建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仅毫无主见而且毫无斗志。根据《战国策。齐策六》当中《齐王建入朝于秦》的记载,在君王后死后,这位过分依赖母亲的齐王被奸臣蒙蔽欺骗,放弃了武力抵抗,自己跑到秦国去谋求和平,然后被秦国囚禁,最后在一个长满了松树和柏树的美丽地方活活饿死。齐王田建死后,齐国不战而亡,齐国是秦始皇统一进程中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国家,也是秦始皇统一进程中付出代价最小的国家。扶栏客认为,当时秦国的统一事业是大势所趋,君王后不可能逆转这个历史的进程,齐国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遭受的损失和破坏最小,因此从保全人民的角度君王后的政策不应该受到批评。女政治家爱好和平的天性保证了齐国在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四十年的和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生在那个时代还有什么比和平更珍贵的呢?不过作为母亲,君王后显然是一个失败者,她拥有的智慧和魄力以及作为母亲对儿子的本能疼爱使得她在生前把所有的问题都留给了自己,而让齐王田建失去了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的机会,因此君王后死后齐王田建无所适从,只有随波逐流,最后死于非命。今天我们重温君王后和她的儿子的故事,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也许不是怎样治理国家,而是怎样教育和培养孩子,特别是怎样教育和培养男孩子。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坚强而智慧的母亲身后都会有懦弱而弱智的儿子。

扯远了,回到春申君要求掉换封地的故事。爱好和平是一回事,有没有实力打是另一回事,齐国显然具有对楚国开战的实力,一旦两国开战,春申君的封地就是前线。为了保证自己的封地免受战火涂炭,所以春申君要求掉换封地,并且明确提出了将江东封赏给自己的要求。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扶栏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第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