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退休的信陵君呆在家里非常憋屈,很快就陷入了精神空虚,他邀请宾客彻夜狂欢,加班加点地泡妞喝酒,不到四年时间,信陵君终于把自己的生理生命也彻底透支干净。公元前243年,信陵君死去了,同年,那个和信陵君斗了一辈子心眼的哥哥魏安厘王也死去了。(《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厘王亦薨。”)
就在信陵君遭到罢免的同一年,陷害信陵君的秦庄襄王也死去了,他的儿子嬴政继位,这就是那位统一天下的千古大帝秦始皇。秦始皇听说信陵君死去,立刻派蒙骜率领秦军再次开始了对魏国的入侵,顺利地占领了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二十座城邑,在那里设置了东郡并正式纳入秦国的版图。
信陵君死后十八年,秦国灭亡了魏国,俘虏了魏王,大梁遭到了屠城。
信陵君一生传奇而精彩,结局悲愤而苍凉,这样的英雄人物非常适合成为青少年的偶像。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汉高祖刘邦年轻的时候非常崇拜信陵君。后来刘邦当上了皇帝,每次路过大梁,都要亲自主持祭祀信陵君。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平定了黥布的叛乱,回长安的时候再次路过大梁。这次汉高祖指定了五户人家为信陵君守陵,世世代代坚持在四季祭祀信陵君。
遍观《史记》中战国人物的传记,信陵君是唯一获得汉高祖刘邦如此尊崇的战国人物。
后世有很多关于信陵君传奇故事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白的《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顶楼上的。阿那塔娃山炮呆丝嘎?
四、风险投资家:春申君
春申君姓黄名歇,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王族姓熊,因此春申君并不是楚王家的亲戚,也就是说他是唯一以非王族身份入选战国四公子的人物。春申君一生中经历过两任楚王——楚顷襄王和楚考烈王,在楚考烈王在位期间担任楚国相国长达二十多年,事实上春申君也是战国四公子当中权位最高且地位最稳固的一位职业政治家。就凭以上两条,春申君黄歇很不简单。
由于没有显赫的贵族家族背景,春申君黄歇不可能拥有像另外三位战国公子那样的高起点,事实上黄歇是一位典型的技术官僚出身的干部。黄歇年轻的时候不仅博学广闻,而且能言善辩,确切地说早年的春申君黄歇是一位非常典型的纵横家。《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於秦。”黄歇年轻的时候因为学习好,从而走上了仕途。后来楚顷襄王发现黄歇的辩才出众,就任命他为出使秦国的使者。
这里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楚顷襄王的背景,楚顷襄王名叫熊横,他的老爸就是战国历史上著名的冤大头楚怀王。楚怀王理想远大而思维混乱,在天才纵横家张仪坚持不懈的忽悠下,楚怀王从一代霸主一步一步沦落到了无家可归的地步,最后客死他乡。身为这样一位糊涂国王的法定继承人,楚顷襄王的人生注定非常坎坷。战国时期处于弱势地位的诸侯国与相对强势的诸侯国结盟,就像现在的房奴向银行申请贷款一样,必须拿出值钱的资产抵押。为了表示足够的诚意,当时诸侯国之间结盟最常用的抵押物就是国王的儿子,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太子,也就是未来的国王。民主时期青年们就是国家的未来,而专制时期太子就是国家的未来,国王为了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不得不选择用国家的未来和骨肉亲情作为抵押,所以在战国时期的国王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和很多战国时期的太子一样,熊横当太子的时候也长期担任职业人质,像一件抵押物一样在不同的诸侯之间辗转。我们知道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曾经一度非常强盛,楚怀王本人甚至当过六国抗秦联盟的盟主。楚怀王领导的六国抗秦联盟全盛时期,秦国的扩张战略受到了明显的遏制。要想摆脱这种被动局面首先要破坏以楚国为首的抗秦联盟,这个历史的重任就落在了张仪的身上。经过张仪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忽悠,到公元前304年楚国断绝了与齐国的联盟关系,最终和秦国结盟了。为了表示诚意,楚怀王把太子熊横送到了秦国作为抵押,这位人质太子就是后来的楚顷襄王。两年后,人质太子熊横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他杀死了秦国的一个大臣,逃回了楚国。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当时有一位秦国的大臣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和熊横发生了争斗,熊横一不小心就把那位冒犯自己的秦国大臣弄死了。后来秦昭王声称楚国太子熊横杀害的是一位秦国的重臣,不过令人疑惑的是这位重臣在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名字,可见这种说法也许只是秦昭王夸大其词,目的是讹诈楚国。不管这位被弄死的重臣是否重要,但是他在死前显然不会想到一个抵押物也具有如此致命的杀伤力。也许是熊横在秦国当人质期间受到了太多的压迫,也许是他早就策划好了要逃回楚国,总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熊横是一位很有血性和行动能力的太子。不幸的是熊横回到楚国以后仅仅两年,秦国就发动了侵略楚国的战争,斩杀楚军三万人,占领了襄城。秦楚联盟破裂,楚怀王为了争取齐国的支持,就把太子熊横再次送到齐国当人质。再后来楚怀王被张仪忽悠到了秦国遭到了扣留,楚国大臣就从齐国迎回了太子熊横立为楚王,这就是楚顷襄王。楚顷襄王登上王位的那一年是公元前299年,虽然随着楚顷襄王上台秦国失去了利用楚怀王敲诈楚国的筹码,不过在秦国和楚国的对抗当中,秦强楚弱的形势并没有变化。就在楚顷襄王元年,秦国就占领了楚国的十六座城邑,二十一年以后,公元前278年,秦国大良造白起占领了楚国的首都郢都,纵火焚烧了夷陵,秦国在郢都设置了一个郡,命名为南郡。由于这次成功占领楚国首都的远征行动,白起被封为武安君。第二年,白起再次平定了楚国的巫和黔中,设立了黔中郡。紧接着,秦国又对韩国和魏国发动了战争,在公元前276年到公元前273年的三年里,韩国和魏国屡战屡败,最后不得不割让了大片领土与秦国求和。
征服了韩国和魏国,秦昭王计划联合韩国和魏国对老冤家楚国下手了。楚顷襄王非常紧张,他派出了黄歇带队的外交使团,企图以外交手段避免遭到秦国的军事打击。
黄歇明白秦昭王灭亡楚国的野心不是心血来潮,要劝说他放弃这个想法必须依靠严密的逻辑。于是黄歇写了一份劝阻秦国灭亡楚国的报告,呈现给了秦昭王,这篇报告的原文如下:
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请言其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已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帝文王、庄王之身,三世不妄接地於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捄。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 之北,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王若能持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彊,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於前而易患於后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於艾陵,还为越王禽三渚之浦。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於凿台之下。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彊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