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离开大梁城的信陵君越走越悲愤,越走越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失败加凄凉,为什么全世界都不讲义气,就自己一个人讲义气,而这最后一个讲义气的人马上就要死掉了。一般人在这种形势下多半会怨天尤人,在背后痛骂侯老汉和魏安厘王贪生怕死,不仁不义,不过就在信陵君即将陷入消极情绪的时候,一个念头却突然跳了出来:“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亲眼见证的一切本来已经可以证明侯嬴的人品和能力都有问题,不过信陵君并没有一味地谴责侯大爷,而是开始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了:天下人都知道我对侯大爷相当够意思,现在我要去送死了而侯大爷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说,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吗?这就是牛人的思想方法和做人态度:永远不抱怨别人,时刻反省自己。

信陵君被自己的这个脑筋急转弯鼓舞了,他马上命令掉头回到大梁东门,然后径直走进了侯大爷的门房。这次侯大爷的神情与以往不同,他不再是那副宠辱不惊、心如止水的隐士面孔,而是笑呵呵地摸着白胡子看着走进自己小屋的信陵君,仿佛是慈祥的圣诞老人看着向自己吵闹着索要礼物的孩子。

不等信陵君开口,侯大爷笑着说:“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我就知道公子一定会回来找我的)。”信陵君知道自己的脑筋急转弯把自己带到了正确的方向,心中顿时阳光了起来,凄凉和悲愤烟消云散。侯大爷接着说:“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侯嬴肯定了信陵君“喜士”的名声已经天下闻名,不过他也否定了信陵君决定为邯郸赴死陪葬的冲动,理智地判断信陵君的作为就是羊入虎口、白白送死,不过由于信陵君对待侯嬴实在太好了,信陵君去送死而侯嬴拒绝跟着信陵君送死,信陵君必然会心生怨恨而回来找侯嬴。

信陵君连忙再次向侯嬴行礼,正式向侯嬴讨教对策。侯大爷让信陵君屏退了身边的随从,然后正式向信陵君提出了自己的救赵计划,他说:“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侯大爷给信陵君出的主意非常简单但是却很实用,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偷”,一个是“杀”。在信息技术和交通手段非常原始的战国时代,国王不可能亲自跑到千里之外向领军将军下达作战命令,为了防止有人假传圣旨,当时的将军接受命令全凭兵符作为凭证。战国时期的兵符是一个老虎状的青铜工艺品,从中间一劈为二,国王指派将军出征的时候就把一半的兵符交给将军,而当国王自己需要控制军事行动的时候就会派使者带着另一半兵符去前线下令。由于兵符关系重大,魏安厘王总是把留在自己手里的一半兵符存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一般人根本无法接近。不过当时有一位名叫如姬的美女正受到魏安厘王的宠爱,也就是说她每天晚上都要陪魏安厘王睡觉,出于工作需要,这位如姬有办法从魏安厘王的卧室里把兵符偷出来。当然正常情况下要让一个魏安厘王身边的女人顶着雷去完成这样一项要命的任务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不过侯嬴却发现了这种可能,因为这位美丽的女人身负血海深仇。如姬的父亲三年前被人杀害,如姬托人到处寻找仇人,从魏安厘王到魏国朝野很多人都想办法完成这位美女的心愿,但是在群雄并立、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要抓捕一名杀人犯并不容易,即使是国王老婆的仇人也很难找到。就这样三年过去了,如姬始终没能找到自己的杀父仇人。侯嬴建议信陵君利用自己在江湖上黑白通吃的老大地位,找到那位如姬的杀父仇人然后把他的脑袋切下来送给如姬。侯嬴料定得到仇人脑袋的如姬一定会非常感激信陵君,并且非常愿意为信陵君做点什么来报答信陵君的大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信陵君开口求如姬盗取兵符,如姬一定不会推辞。得到兵符的信陵君可以亲自前往晋鄙大军,夺取军队的领导权然后向北救援赵国,向西打击秦国,这样就成就了“五霸之伐”,也就是可以和春秋五霸相提并论的伟大战略和军事行动。

侯嬴提出的方案其实并不算复杂,但是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侯嬴身为一个大梁东门的看门小吏,居然能准确地掌握魏国调兵的流程、兵符的存放地、魏安厘王身边的女人以及如姬的家仇,这很不简单,至少说明侯嬴做足了功课。出主意不难,难的是出的主意靠谱而且有可操作性。其次,要落实侯嬴提出的这个方案需要一个关键资源,那就是如姬杀父仇人的脑袋,一个杀人流窜犯的脑袋不是超市里的西瓜,想拿来花点钱就能拿来。如姬是魏安厘王身边最宠爱的女人,如姬的父亲就是魏安厘王的岳父,那个杀人犯敢于杀死国王的老丈人足以说明其胆量和武功都决不是等闲之辈。而在如姬父亲被杀后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即使是魏安厘王亲自部署、督办,也没能力抓住这个杀人犯,完成自己老婆的心愿,这更加证明了如姬的仇人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轻功也不同凡响。按照常理,要得到这样一个人的脑袋决不是舍得花钱就能办到的,但是既然侯嬴提出了这样的方案,也就说明侯嬴对信陵君找到并杀死如姬杀父仇人的能力非常有信心。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侯嬴对信陵君的信心决不是空穴来风,信陵君马上启动了自己的网络,很快就把那个不同凡响的杀人犯的脑袋送给了如姬。这样的事实再次证明了魏安厘王对信陵君的猜忌决不是杞人忧天,信陵君不仅掌握着魏安厘王无法掌握的情报,而且还能找到和杀死魏安厘王无法找到和杀死的人,身为魏安厘王身边的女人,如姬却要仰仗自己的小叔子才能报杀父之仇。事实上信陵君不仅掌握着魏国最强大的关系网、情报网,而且也掌握着魏国最强大的特务网和杀手网,这样的人偏偏还是国王的弟弟,从人性本能的安全感需要出发,魏安厘王信任信陵君的理由非常脆弱。

如姬得到了杀人犯的脑袋,信陵君得到了魏安厘王的兵符。

回顾信陵君得到兵符的过程,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个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人情价值链。如姬和小叔子信陵君其实并不熟,她没有必要背叛自己的丈夫去帮助信陵君完成这样一个危险的任务。但是当仇人的脑袋摆到如姬的面前以前的逻辑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自从父亲被杀以后得到仇人的脑袋就成为了如姬无法回避的人生难题和不可替代的阶段性人生目标。然而虽然贵为魏安厘王最宠爱的女人,如姬即使通过魏安厘王动用了整个魏国的力量,这个目标仍然无法实现。事实上没有信陵君的参与,所谓整个魏国的力量至少打了五折。信陵君帮助如姬解决了一个体制内依法不能解决的人生难题,实现了金钱无法购买的人生目标,因此如姬欠下的人情也不能用金钱和体制的力量彻底偿还。所以当信陵君提出了那个违反体制的要求的时候,如姬不能拒绝,即使因此惹怒魏安厘王失去宠爱,甚至人头搬家,如姬也只能顶着雷去还信陵君的人情。当然,如果如姬不接受信陵君的这种人情逻辑,一样可以置之不理。人情要还,违法乱纪的事情坚决不能干,身为魏安厘王的老婆,如姬坚持原则也非常合理。但是侯嬴早就料到得到仇人人头的如姬一定会冒险为信陵君窃取兵符,可见在当时信陵君的人情逻辑是被社会主流广泛接受和承认的。俗话说的好“血债血还”,信陵君奉献给如姬的人头代表一个鲜活的生命,为了遵守公平交易的原则,如姬也必须拼命去窃取信陵君梦寐以求的兵符。如果如姬得到了仇人的人头以后又拒绝了信陵君的要求,就破坏了交易的公平性,说通俗点就是坏了规矩。人头不是金钱,不愿意交易可以退回去,这就是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在法制不健全或者人治色彩浓重的社会里这种人情价值链长期有效。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扶栏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第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