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耳热,信陵君端起酒杯来到侯嬴面前给侯大爷敬酒,侯大爷终于被信陵君感动了,他说:“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於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今天公子能这样对我,我满足了。我只不过是东门的看门人而已,公子却能亲自驾车当着众人的面前来接我,以公子的身份本来不该过分迁就我,公子却做到了。然而我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因此故意让公子的车骑停留在市场上,看望朋友以观察公子,公子愈发恭敬。市井之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公子能尊重长者、礼贤下士。)。”从侯大爷喝酒以后的表白来看,侯大爷那天故意摆谱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考验信陵君是否是真的重视人才、礼贤下士,自古以来让老板给人才花钱容易,但是让老板真正尊重人才却很难。从当天信陵君对侯大爷的态度来看,可以说即使是自己的亲儿子能做到这样也很不容易,因此事实证明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名声的确货真价实。其次侯嬴为了报答信陵君的厚爱,所以决定帮助信陵君塑造礼贤下士的品牌,那天在侯嬴的引导下,信陵君首先出现在大梁的东门,后来又出现在大梁的农贸市场,这两个地方都是大梁人气最旺的地段,最适合进行商业促销活动。侯嬴的没礼貌和无厘头正好衬托了信陵君的真诚、谦虚、大气和仁厚,可以说那天侯嬴的作为就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品牌推广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宣传信陵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牌。我们知道当时不仅信陵君在招揽人才,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他们也没闲着,对于战国时期的顶级人才来说金钱和官位不是问题,在哪里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可能才是最终决定顶级人才去向的关键条件。侯嬴,一个七十多岁的看门老汉,不仅得到了信陵君的厚待,更得到了信陵君亲自当司机和随从的待遇,这样的待遇即使在战国时代也绝无仅有。可以想象,大梁东门和市场上一定有很多四海为家的流动人口,在那个缺乏娱乐素材的时代,信陵君亲自给看门大爷当司机的故事一定会随着这些流动人口的流动而散布天下,这就是传说中的口碑效应。所以按照侯大爷的逻辑,信陵君毕恭毕敬站在朱亥的肉摊前摆POSE其实根本不是在等待侯嬴,而是在给自己招揽人才的事业进行品牌推广和形象宣传。不过这一点需要点透,否则万一信陵君自己想不通,说不定以后会怨恨侯大爷,经过侯大爷的指点,信陵君更加坚定了自己坚持谦虚待人的信念。从此信陵君将侯嬴奉为上宾,愈发恭敬地对待侯大爷。
后来侯大爷又不失时机地向信陵君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那位杀猪的大哥朱亥,他说:“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我去看望的屠夫朱亥是一位贤人,世人都不知道他,所以他隐居在屠夫当中罢了)。”侯大爷又给信陵君上了一课,隐士居然隐到了杀猪卖肉的摊贩当中,要不是侯大爷说破,信陵君怎么也想不到乱哄哄、油腻腻的猪肉市场里居然有一位隐士,可见三百六十行不仅行行出状元而且行行出隐士。所谓隐士隐藏的不仅是不凡的抱负和经历,也隐藏了不为人知的潜在价值,谁能开发出这种潜在价值谁就能成为真正的领袖。信陵君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隐士,于是他多次亲自前往农贸市场探望和邀请杀猪的大哥朱亥,不过朱大哥比侯大爷更有个性,他根本没有回应信陵君的真诚邀请,甚至连句谢谢都没有说。信陵君奇怪了,难道隐士都是这样的没礼貌和无厘头,还是隐士有着与众不同的做人原则和行为规范?后来的事实证明,真正的隐士的确跟普通人很不一样。
人头与兵符——“窃符救赵”的人情价值链
时间过得很快,战国的历史很快翻到了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8年),两年前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军,到这一年秦昭王派出了王龁率领的大军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公元前258年,这一年不仅对秦昭王、赵孝成王、平原君、白起、范雎、王龁、廉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头,对远在魏国首都大梁的魏安厘王和信陵君来说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年头,因为在对待秦国的问题上,赵国和魏国不仅是利害攸关的盟国,而且在私人关系上魏安厘王和信陵君还是平原君的大小舅子。因为盟国和姐夫即将陷入国破家亡的危险境地,魏安厘王和信陵君也不得不做出选择。信陵君的姐姐多次派人给魏安厘王和信陵君送信,请求魏国能看在亲戚的面子上派兵救援赵国。
抛开亲戚感情不说,魏安厘王和信陵君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魏安厘王派出了十万大军,由魏国大将晋鄙率领前往赵国救援。远在咸阳的秦昭王对魏国的行动洞若观火,晋鄙大军前脚刚开拔,秦昭王的使者后脚就来到了大梁,使者带来了秦昭王的口信:“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我派兵围攻赵国,很快就能攻破赵国,如果诸侯胆敢救援赵国,等秦军占领赵国以后马上就会攻打救援赵国的诸侯)。”秦国的军事实力在秦昭王和白起时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秦昭王登上王位到邯郸保卫战之前的几十年间,秦军几乎战无不胜。魏安厘王在即位以后也多次遭到秦军的打击,魏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先后损失了二十多万部队,最后不得不主动割地求和。因此与楚国一样,魏国朝野也普遍存在“恐秦症”,秦昭王的恐吓一下子勾起了魏安厘王与秦昭王之间多次较量的失败回忆,于是他派使者传令晋鄙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当时的晋鄙大军已经到了魏赵边境的邺,距离赵国首都邯郸不过百里之遥,晋鄙接到魏安厘王的命令,马上命令部队就地构筑工事,原地驻扎。魏安厘王当时的处境非常尴尬,就像一个拳击手挥出一个重拳,却在即将接触到对手身体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魏安厘王需要一个台阶,于是他对外仍然宣称魏国已经派兵救援赵国,实际上却既不前进也不撤军,而是打算观望一下再说。
魏国可以等待观望,而赵国却不能继续等待观望了,这就叫轻重缓急,在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永远是轻缓,只有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才是重急。赵孝成王和平原君知道指望不上魏安厘王了,于是平原君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小舅子信陵君身上。本来魏安厘王也是平原君的大舅子,不过平原君的老婆和魏安厘王不是一个妈生的,而信陵君和平原君的老婆才是一个妈生的亲姐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到了关键时刻这个道理一样适用于姐夫和小舅子,平原君觉得自己有义务对“亲小舅子”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平原君以姐夫的身份给“亲小舅子”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托人带到了大梁,希望“亲小舅子”能挺身而出,救邯郸于危难之中。平原君的信是这样说的“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从这封姐夫写给小舅子的信来看,当时的平原君的确被逼急了,他甚至不惜以极其刚猛的手法猛拍小舅子的马屁,希望达到隔山打牛、促魏救赵的目的。平原君首先向“亲小舅子”坦白了一个秘密:当初他决定和信陵君的姐姐结婚就是看中了信陵君为人仗义,能急人之困。平原君的择偶逻辑有点后现代主义,在此之前和之后很少有哪个男人娶老婆是因为喜欢小舅子讲义气的缘故。事实上中国男人择偶的标准除了漂亮、贤惠以外,也会看中妻子娘家的势力,不过这种考虑多半都是要仰仗老丈人的势力。信陵君的姐姐就是魏昭王的女儿,是一位身份尊贵、货真价实的贵族公主,不过平原君只字不提自己贵为前任国王的老丈人和贵为现任国王的非亲大舅子,而是猛烈地表扬了小舅子信陵君够哥们、讲义气,然后平原君质问信陵君如今邯郸就要被秦军占领了,而魏国援军迟迟不到,这怎么能证明信陵君“急人之困”的仗义呢?最后平原君可怜兮兮地表白,即使你看不起你姐夫,任由你姐夫被秦军俘虏,你能忍心不管你姐姐吗?平原君的逻辑很跳跃,但是感情很真挚:我娶你姐姐是因为你讲义气——魏国如果不救援赵国,你就不讲义气——即使你不管你姐夫,你能不管你姐姐吗?
中国男人要想混的好必须或多或少地讲点义气,不过盛名之下讲义气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尤其是突然遭到别人的猛烈表扬,而表扬的主题就是讲义气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因为遭到这种表扬的人多半是要被人当枪使了。信陵君接到姐夫的家信以后,马上进宫面见魏安厘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魏安厘王尽快下决心命令晋鄙出兵救赵。魏安厘王当时的心理和楚考烈王见到平原君率领的求救使团时的心理如出一辙,他当然理解信陵君讲的道理,不过他就是害怕,道理谁都会讲,害怕却不是谁都能克服的,尤其面对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事强国秦国,这个决定非常艰难。
就像平原君当初无法说服楚考烈王下决心救赵一样,信陵君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幸运的是平原君门下有毛遂,而信陵君门下有侯嬴。不过当时信陵君没有想到让侯大爷帮他,情急之下,信陵君下令集合自己的食客队伍,率领着一百多辆马车组成的队伍前往邯郸,他决定陪着姐姐和姐夫与邯郸同归于尽,决不苟且偷生。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当枪使而当之,虽然有些鲁莽和冲动,但这至少说明年轻的信陵君还有一腔热血。信陵君怀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出发了,当他的车队路过大梁东门的时候,信陵君突然想起了在这里看门的著名隐士侯嬴。于是信陵君下车走进了侯大爷的门房,侯大爷依然是一副宠辱不惊、心如止水的样子,信陵君向侯大爷倾诉了赵国危在旦夕、自己无能为力,只好亲自前往邯郸当陪葬的悲壮故事。最后信陵君跟侯大爷正式告别,信陵君有些激动,自己与侯大爷只能来世再见了。听完了信陵君的倾诉,侯大爷依然宠辱不惊、心如止水,他对信陵君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侯大爷的话让信陵君非常震惊,在得知对自己尊崇倍至、厚爱有加的信陵君即将赴死的消息,侯大爷既没有慷慨地表示与信陵君一起赴汤蹈火,也没有给信陵君出谋划策,甚至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而是急着和信陵君划清界线。侯大爷的话很明白,要送死是你的事,我老汉还要多活几年,所以恕不奉陪。
热烈祝贺MINDHAWK同学第五次夺得牛人杯在线抢沙发冠军,一个伟大的沙发冠军诞生了,费德乐向你致敬!
继续更新。
信陵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在侯大爷这里遭受到的打击比魏安厘王拒绝出兵还要巨大。挨了一记闷棍的信陵君默默地走出了侯大爷的门房,跳上了马车,一脸悲愤地下令向邯郸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