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根据《史记》的记载,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里面待人最诚恳、最实在的一位,他不仅礼贤下士,虚怀若谷,而且对任何人都从来没有表现出权贵特有的傲慢和矫情(“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换句话说,信陵君待人平等,从不势利。毛主席说过,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好事,同样的道理,做人真诚一次容易,难得的是一辈子真诚做人,从不势利。信陵君基本做到了,而孟尝君和平原君他们没有,这个差距不应该忽略。由于信陵君的诚恳态度和谦虚人品,数千里之内的人才纷纷争相投奔,很快信陵君的门下就有了三千多食客,达到了和孟尝君、平原君比肩齐名的实力。因为魏国有信陵君这样的老大,使得各国诸侯不敢小看魏国,自从魏国和秦国讲和以后,各国诸侯十余年不敢对魏国发动战争,司马迁认为这都是信陵君的功劳。(“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与孟尝君和平原君相比,信陵君招揽人才的最大特点在于信陵君能够冲破思想上的禁锢,不拘一格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如果我们复习一下孟尝君和平原君的故事,不难发现孟尝君和平原君门下的食客一开始都是主动投奔他们,后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机遇下脱颖而出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孟尝君门下的冯欢、平原君门下的毛遂。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当中唯一一位主动从民间草根阶层发现人才,并主动屈身结交的老大,翻遍中国的历史,具备这种风格的老大称得上凤毛麟角。跟随信陵君在《史记》上留下姓名的四位追随者侯嬴、朱亥、毛公和薛公都出身草根,最后在信陵君不懈的激励下挖掘出了自身惊人的潜能,成为了改变历史的风云人物。

让我们先从侯嬴开始说起。

侯嬴在引起信陵君重视的时候,已经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当时他的职业是“大梁夷门监者”。大梁是魏国的首都,夷门就是东门,因此侯嬴当时的职业就是在魏国首都东门看门的基层公务员。侯嬴七十多岁了,居然还不退休,继续在看大门的岗位上发挥余热,可见当时侯嬴的家境贫寒,同时也说明这位老大爷当时的身体还很硬朗。从古至今,看大门的老大爷都是默默无闻,不过令人惊奇的是这位侯嬴在当时号称“隐士”,也就是流落民间的特殊人才,但是从侯嬴当时仍然担任公职的身份来看,说侯大爷流落民间似乎并不准确,事实上这位看大门的侯大爷从来就没离开过民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这位侯大爷既然一边在热闹非凡的首都东门发挥余热,一边享受着隐士的名声,所以侯大爷至少是一位中隐。以侯嬴当时的年纪和社会地位居然能引起信陵君的重视,本身就是个奇迹。虽然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从侯嬴的传奇经历来看,世上并不缺金子,缺的是发现金子的慧眼,信陵君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拥有这样一双慧眼。信陵君听说了侯大爷的故事,突然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某种直觉,于是信陵君决定主动结交这位江湖上著名的看门老大爷侯嬴。

信陵君打听到了侯嬴的住处,亲自带着厚礼去拜访侯大爷,侯大爷果然有隐士的风范,虽然家徒四壁,侯嬴却坚决推辞了信陵君的厚礼,他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侯大爷的话很有原则,也很有水平,虽然穷困的经济条件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与信陵君存在天壤之别,但是侯嬴并没有因为信陵君的光临和厚礼而受宠若惊。相反,侯大爷继续坚持了他一生的做人原则,那就是:决不占便宜。所谓隐士,所谓高人,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穷得就剩下清高了,要是连清高都不要了侯大爷这一生剩下了就只有失败了。

信陵君没有强人所难,他非常理解侯大爷的清高,而且难得的是他也非常欣赏侯大爷的清高,于是信陵君决定竭尽全力地满足侯大爷的清高。既然侯大爷不在乎钱而在乎清高的自我感觉,信陵君就决定送一件真正能打动侯大爷的厚礼,这件厚礼就是一个足以彪炳史书的面子。从侯嬴家里回去以后不久,信陵君就在自己的府上大摆筵席,把魏国的将相群臣、宗室贵族请来吃饭,可以想象这样的Party是怎样的级别,如果在今天一定需要出动大批丨警丨察确保安保工作。后来当所有客人都入座了,菜也上齐了,就在大家等着主人举杯发表祝酒辞的时候,信陵君却出门了。大家只好面对着一桌子的好菜好酒继续坐着耐心等待,马上要开席了,主人却出门了,无论古今中外,这种情况都非常罕见,于是大家纷纷交头接耳,猜测这次Party的主题。

信陵君出门上了马车,他自己坐在了马车右边的座位,把左边的座位空了出来,然后亲自驾驶着马车直奔东门,去接侯大爷来府上喝酒。从《史记》的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司机坐在右边,跟英联邦国家一样,所以英国至今仍然是世界上保持传统文化最好的国家。信陵君的身后,一队随从骑着马跟在后面,信陵君的队伍在大梁城招摇过市,非常醒目。信陵君亲自开车到东门去接看大门的老大爷,这事在大梁城极其轰动,东门一代的百姓纷纷跑出来围观。侯大爷听说信陵君来接自己,依然非常平静,按理说去信陵君府上参加宴会怎么也算得上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无论如何也应该找一套正装穿上才算礼貌。不过侯大爷依然保持了草根本色,他仍旧穿着平日里破旧的衣服等待信陵君的到来。当信陵君亲自走到侯嬴面前请侯大爷上车的时候,侯大爷甚至没有丝毫的谦让,他径直爬上了马车,一屁股坐在了信陵君为他留出来的左座。信陵君毕恭毕敬地为侯大爷开着车,在市井民众惊艳的注视下离开了东门,这一切都看在侯大爷眼里,侯大爷暗自欣慰。看到信陵君如此谦恭,仿佛就是看门老大爷侯嬴的专职司机,侯大爷得寸进尺了,他对信陵君说:“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我有个朋友在市场上杀猪卖肉,请你屈尊驾车过去,我想看望一下他。)”侯大爷还真是不改草根本色,马上就要成为信陵君府上的贵客了,他居然不忘自己在农贸市场上杀猪卖肉的朋友。此时的信陵君愈发恭敬,他马上驾车来到了市场上,身后的随从只好骑马跟着。

这位让侯大爷惦记的朋友就是朱亥,当时从事生猪屠宰和贩卖猪肉的工作,但是除了侯大爷没有人知道朱亥的梦想是成为一位著名的杀手。当看门的大爷和杀猪的大哥在大梁农贸市场上相见的时候,两人站在猪肉摊前相谈甚欢,旁若无人。当时大梁农贸市场上的小商小贩和买菜的市民们都被这道五千年来空前绝后的风景吸引,纷纷围上来欣赏。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赶来看热闹的人群包围了信陵君的随从和马匹,随从和马匹包围了信陵君的马车和朱亥的肉摊,肉摊前一位形象清瘦、衣衫破旧的白胡子老头和一位形象彪悍、衣衫油腻的黑胡子屠夫站在一起聊天,而老头和屠夫旁边站着一脸恭敬、衣着光鲜的富贵公子信陵君。看门的老大爷和杀猪的大哥那天聊得很High很投入,信陵君等得很累很恭敬,侯大爷和朱大哥似乎忘记了身边的信陵君,而信陵君似乎也忘记了时间和府上等着开席魏国高层领导。那是史上最牛的一次聊天,即使到了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草根们无论使用QQ、MSN还是3G,也永远无法体会到那天侯嬴和朱亥的快乐。

那天侯大爷和朱亥聊了什么《史记》上并没有记载,事实上对侯大爷来说聊天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侯大爷享受这个过程,他一边聊天一边暗中观察信陵君,只见信陵君面不改色、愈发恭敬。信陵君丝毫没有表现出不耐烦,但是他的随从们却受不了了,随从们窃窃私语,悄悄地谴责着侯大爷和朱大哥。

侯大爷和朱大哥聊了很久,当侯大爷发现全世界都不耐烦而只有信陵君还耐烦的时候,他主动结束了聊天,跟朱亥告别后坐上了信陵君的马车。信陵君继续亲自驾车把侯嬴接到了自己的府上,信陵君陪着侯嬴步入宴会厅,然后请侯大爷在上座坐下,信陵君向各位魏国群臣和宗室贵族正式介绍了侯大爷,并且极力称赞侯大爷是一位高风亮节、德艺双馨的贤人隐士。大家对信陵君的做法非常震惊,一个看大门的老头不仅被贵族信陵君尊为上宾,而且信陵君还在上流社会聚会的正式场合向所有的魏国权贵隆重推出了这位看门的老大爷,这样的做法不论在哪个时代都难以想象。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扶栏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第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